第33篇
讀書雜談之《莊子》
莊子:有一種失傳的“混沌氏之術(shù)”,誠到極致,沒有做不成的事
莊子:誠到極致,看似愚笨,反而心誠則靈,沒有做不成的事
《莊子》中有個故事,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出游時遇到一位老人,抱著水罐給菜地澆水,很費勁,效率又低。子貢上前說,現(xiàn)在有一種機械,澆水可以省時省力,你為什么不用呢?
老人說:“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這,道之所不載也。”
老人不是不知道使用機械快,而是故意不用。
子貢回來后,跟孔子說到這件事。孔子說:“這個人修的是混沌氏之術(shù),我只知道有混沌氏之術(shù),而不知道具體的內(nèi)容。修這種術(shù)的人,可以保全自然本性,而不為外物所役?!?/p>
到今天,這種“混沌氏之術(shù)”已經(jīng)失傳,因為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都希望更快,更有效率,所以都會借助機巧,借力使力。從這個故事,我感悟到一個:“誠”字。誠到極致,看似愚笨,反而心誠則靈,沒有做不成的事。
其一,誠心的人,能做到一心一意,不被外界干擾。
《莊子》曰:“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謷然不顧;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p>
我們常人的心態(tài),別人贊美和肯定自己,就高興,干勁更足,更有動力;別人批評和打擊自己,就會難過和失望,失去動力,自我否定,自暴自棄。
這樣的狀態(tài),其實是依賴外界的,失去自己的力量。而誠心,一心一意之人,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贊譽他,他也不理會;即使全天下的人都非議他,他也不在意。榮辱不驚,是因為能保持一顆心全然,不受外界干擾。
當(dāng)一個人能保持誠心一致,不被外界干擾和誘惑時,就可以全身心去專注自己的事情,這樣反而是成事的捷徑。太在意別人怎么說,就會讓自己分心,事情就變得蹉跎起來。
其二,別人抬高自己,或者貶低自己,并不會改變自己的價值。
《莊子》曰:“天下之非譽,無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哉!”
別人夸獎你,抬舉你,你真的有增加嗎?
別人否定你,踩低你,你真的有損失嗎?
事實上,你就是你,無論別人怎么看待你,評價你,你沒有改變。如果你是一塊石頭,別人再怎么夸你,你也不會變成黃金。如果你是一塊黃金,別人再怎么貶低你,你也不會變成銅鐵。
普通人,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影響自己對自己的判斷,所以榮辱而驚心。真正全德之人,有自知之明,自己是什么樣,很清楚,何必太在乎別人的看法?
其三,當(dāng)“誠”是一種信仰,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這種失傳的“混沌氏之術(shù)”,連孔子和子貢都不知道具體是什么東西,不過可以推知,其核心靈魂,就是一個“誠”。
去過西藏的朋友,都知道藏民的虔誠,他們一路上一跪一拜,一直到大昭寺,這種極度的“虔誠”,就是一種信仰。
當(dāng)我們真正能把“虔誠”,當(dāng)成一種信仰的時候,有什么困難是不能克服的呢?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