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與
自由意志 文:康哲行
網(wǎng)路上最近有幾位「宿命論者」大興「人無
自由意志」之辯.「人無
自由意志」是「宿命論者」的基本理念,甚至是一種「信仰」,所以這對他們是捍衛(wèi)真理之戰(zhàn).但是很遺憾,他們捍衛(wèi)的并非真理,他們在「
自由意志」的定義上已經(jīng)產(chǎn)生錯誤,因而導致后來一連串錯誤的結(jié)論.
宿命論者將「
自由意志」定義為 :可以憑藉自己的意志,不受任何因素的影響而作出選擇,并進一步認為像這樣「完全封閉的系統(tǒng)」是不存在的,所以結(jié)論說人沒有「
自由意志」.這樣的作法,等於設一個圈套把自己套進去,然后對人說自己是不自由的.
宿命論者的錯誤在於把「
自由意志」的定義推向「圣人」的極端.因為只有圣人才能「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見中庸》,不受任何因素的影響而作出選擇,才能合乎宿命論者「
自由意志」的定義.常人即使到達「智者」的境界,也不能不思而得,何況是凡夫俗子.由這個嚴謹?shù)亩x,宿命論者也不接受「部份
自由意志」,認為任何外加或內(nèi)在因素都使「意志」變成不自由,并認為即使僅有百分之一的不自由仍是不自由.
「
自由意志」的定義其實非常簡單:只要你有兩個以上的取舍(options),不論你的選擇是基於何種因素,「選擇」的本身即意味著「
自由意志」.而且,部份「
自由意志」也是「
自由意志」,不能說100%的「
自由意志」才叫「
自由意志」. 例如,你被迫做「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痛苦選擇,雖然出於無奈,還是有「
自由意志」的成分,也就是部份「
自由意志」.
不但是人類,高等動物也都有(部份)
自由意志.你丟一根骨頭給一條陌生的狗,它可能會選擇接受,也可能在觀察你一陣之后掉頭而去.這表示狗也有理性思考和
自由意志的.一條對人類有充分信認的狗可能會接受所有的骨頭,一條疑心病重的狗可能拒絕任何陌生人的食物,而一條較理性的狗則會由和你的「安全距離」去判斷要不要檢你丟出的骨頭.
宿命論者又從「因果」的觀點來說明人沒有
自由意志.他們認為一切的果都有因,有因(例如出於理性或直覺的判斷)就沒有
自由意志.除非無因有果,才有
自由意志的存在.
對人腦而言,做出判斷的內(nèi)在因素(因)不外乎「理性」與「感性」二者.宿命論者認為理性即「物理性」,例如 1+1=2, 或投石因重力而墜地,都只有單一解,就都是不自由的;他們并認為理性的推斷,同樣可以用電腦程式來達成,而電腦不具
自由意志,所以理性選擇不具
自由意志.宿命論者又認為感性來自潛意識的直覺,屬於動物本能,更無自由可言.所以宿命論者認為,只要有「因」,不論是理性或感性,都沒有
自由意志.
宿命論者的錯誤又在於把「
自由意志」的定義推向「無因有果」的極端.世界上只有純或然的事例可以無因有果,例如你擲一個銅板,得頭得尾的機率各50%.但純出於機率而發(fā)生的事物卻真的是沒有
自由意志的,所以宿命論者的觀點其實是自相矛盾的.
宿命論者的另一錯誤在於把「理性」和「物理性」相混.事實上理性仍屬人性,不同於1+1=2,無一成不變之理.對同樣的問題,可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公和婆各有各的里,結(jié)論可能南轅北轍.哲學上有唯物,唯心,心物合一等辯證法,對同一組問題也會看你采用哪種辯證法,而得到不同的結(jié)論.所以,理性本身就不同於物理性,而具有「多解」和「
自由意志」的含意.
人性中的「感性」也不能說完全沒有「
自由意志」.人剛生下來可能僅有動物的本能,沒有
自由意志;但經(jīng)過童年和成長期與環(huán)境的互動,早已把許多理性的經(jīng)驗灌輸?shù)綕撘庾R之中.那就是為什麼有人的「直覺」會相當準確,那是因為他的潛意識中有很多正確的經(jīng)驗,會跳過意識而直接做出正確的判斷.圣人的「不思而得」,正是完全「寓理性於感性」的境界.我們可以說圣人是百分之百理性,或百分之百感性,都是正確的.如果一個人能夠有百分之八,九十正確的「直覺」,也算是超凡入圣了,怎能說「感性」就沒有
自由意志 宿命論者所講的「因果」也大有問題.他們講的因果是純「物理性」的因果,也就是單一因得單一果.因果論講得最多的是佛教,佛教講的「因果率」含物理性的因果,卻不是僅講純物理性的因果.例如說「種豆得豆」,種豆是主因,你還要有「澆水施肥」的輔因才能得豆,而不是「單一因」的種豆就必然得豆.主因加上輔因就變成「多因」,其中變化無窮,也就增加了自由度.
宿命論者的特徵是「聽天由命」,他們認為「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正是相信「人無
自由意志」.他們的辯證,只是企圖把他們的想法「合理化」而已.
回響之一:by AHSO
自由意志是兩個詞匯的集合:一是自由,一是意志.自由是不受限制的特性
,而意志是主體的干涉能力.
完全的自由是亂數(shù)性,隨機性的.而非亂數(shù)性,隨機性的現(xiàn)象暗示了系統(tǒng)性,
純粹的系統(tǒng)性就是沒有自由的存在.而純粹的自由,純粹的亂數(shù)或隨機性也沒有「決定」的空間,也就是主體無從介入這個結(jié)果的產(chǎn)生,也就是自由存在,但意志不存在 因此無
自由意志.
以這兩個沒有「決定」空間的東西作為光譜的兩端,光譜中間則仍然找不到「自我」和「決定」的成分.
Cskang回應:沒錯,純粹的系統(tǒng)性就是沒有自由的存在;而純粹的自由,純粹的亂數(shù)或隨機性也沒有「決定」的空間,所以「全然的
自由意志」的確不存在.但是,這兩極的中間尚有「部分系統(tǒng)」,「部分
自由意志」的共存.只要有「部分系統(tǒng)」的存在,就供給了「
自由意志」存在的空間.
而且,「
自由意志」的定義就應該是「部分
自由意志」加上「部分系統(tǒng)」,也就是對系統(tǒng)有相當?shù)摹刚J知」之下的自由抉擇.例如,有人要你看一張樸克牌的背面去猜它的花色.樸克牌的花色有四種,你猜對的機率是25%.這種25%的機率而非100%,代表了部分系統(tǒng)性;於是你有了「選擇」的機會,你的「決定」就是你的
自由意志.你曉得樸克牌的花色有四種,那是你對系統(tǒng)的認知,也使你的「
自由意志」跳脫那種一無所知的「全然的
自由意志」.
一個系統(tǒng),只要加上「人類思考」的參與,就不再是純粹的物理系統(tǒng).系統(tǒng)本身可能欠缺某些參數(shù)(例如猜樸克牌花色的系統(tǒng)),或由於參與者的「不完美」(例如,不了解系統(tǒng)),都使系統(tǒng)變成「部分系統(tǒng)」,參與者就能展現(xiàn)「
自由意志」.
回響之二:by AHSO
決定論不等於在否定某種程度的多元化之存在,決定論說的是「根本定律」一樣,不是說根本定律一樣,其所展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象就完全一模一樣.就如同樣是一臺p4電腦,有的是灌win2000,有的是灌98,或者有人灌l(xiāng)inux.那只是多系統(tǒng)解讀,不等於自由性.
Cskang回應:對一個純物理的系統(tǒng)來說,由於參數(shù)的變化而呈現(xiàn)幾種不同之結(jié)果可謂之「多樣性」,不具
自由意志.如果把「人腦」的系統(tǒng)也加進去,這個廣義的系統(tǒng)就不像純物理的系統(tǒng)那樣單純.以上「一臺電腦灌什麼作業(yè)平臺」的例子,正好說明這個選擇如果由人來做決定,就呈現(xiàn)了
自由意志.
回響之三:by AHSO
就如同我們今天預測天候,例如下雨的機率.機率,可能性等等的詞匯真正描述的對象是「人類心智對於事件的理解程度」,因此從決定論的角度來說,我們認為人有選擇能力,乃是肇因於我們對於影響人類心智現(xiàn)象的參數(shù)之不理解.
當我們說某某事件可能的時候,我們究竟是在說這個事件可以有多個結(jié)果,或我對這件事情的理解不充分,因此我無法做出單一的結(jié)論.
Cskang回應:仍以猜樸克牌的花色為例,當一個系統(tǒng)本身就是「部分系統(tǒng)」,其本身就缺乏足夠的參數(shù)去得到正確的解答,并非參與者(人類)對事件的理解程度不夠.我們可以用電腦程式來代替人腦,其猜中正確花色的機會仍然是25%,而不是100%.
如果參與者是一個輕度智障者,他可能對系統(tǒng)的理解度較差,他所認知的樸克牌的花色也許會多於四種,例如把黃,綠也算進去,於是他猜對的機率就會低於25%,但由於他對系統(tǒng)的誤解,卻給了他更多的選擇機會.所以,一個人對系統(tǒng)愈不了解,呈現(xiàn)給他的選擇(options)反而更多,他的自由度反而更大.
回響之四:by AHSO
由於決定論認為一切都是被決定的,包括意志在內(nèi),所以我們是可以合理的說: 當作用在兩個物件的所有作用的參數(shù)都相同時,應該會跑出相同的結(jié)果.
然而,如果在此時有人提出一個「實例」說:在相同的條件下,兩個事件的結(jié)果不一樣,因此證明自由性存在的話,他犯了兩個可能的錯誤:
1.自認為能完美控制環(huán)境 2.對於作用參數(shù)量的錯估
誰能真的知道自己對於作用在某一事件上的所有參數(shù)都完全理解且掌握,事實上是不行的,而且「蝴蝶效應」則進一步建議,任何被忽略的參數(shù)長期都會導致差異性.
Cskang回應:我同意「差異性」不代表「自由性」.當一個人在從事一個重復多次的事件時,例如以直尺來重復量取一個物件的長度,他可以只憑「經(jīng)驗」,無須思考就可以完成所有步驟,也就沒有「
自由意志」展現(xiàn)的空間.事件的結(jié)果雖然每次相同,仍然展現(xiàn)了差異性,那是無法避免的「人為」的誤差.
但是,并非一切的事件都沒有「
自由意志」展現(xiàn)的空間.舉例說,一個人每天走同樣的路上班,他可以無須思考路徑就能順利地到達辦公室.當然在路口他也要做直走還是轉(zhuǎn)彎的決定,但那種決定已經(jīng)是「不思而得」,直接來自他的潛意識,算不上是
自由意志.但是有一天,他在神情恍惚之下忘記轉(zhuǎn)彎(非出於
自由意志)而來到一處陌生的路口,於是他停下來思考,要繼續(xù)直走 左轉(zhuǎn) 還是右轉(zhuǎn) 任何一種選擇,他都展現(xiàn)了「
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