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幣的發(fā)行是為了改變第一套人民幣面額過大,單位價值較低等不足。自1955年3月1日起發(fā)行第二套人民幣,收回第一套人民幣,如今的第二套人民幣可謂獨得藏家恩寵,今天小錢就來為大家揭秘第二套人民幣背后的故事。
第二套人民幣紅1元
1955年3月1日公布發(fā)行的第二套人民幣共10種,1分、2分、3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和5元,1957年12月1日又發(fā)行10元1種。
第二套人民幣2元
同時,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發(fā)行1分、2分、5分三種硬幣,與紙分幣等值流通。
第二套人民幣3元
第二套人民幣設計主題思想明確,印制工藝技術先進,主輔幣結構合理,圖案顏色新穎。鈔票式樣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的四邊框形式,采用了左右花紋對稱的新規(guī)格;票面尺幅按面額大小分檔次遞增;整個圖案、花邊、花紋線條鮮明,精密、美觀、活潑,具有民族風格。
在印制工藝上除了分幣外,其它券別全部采用膠凹套印,其中角幣為正面單凹印刷;1元、2元、3元和5元紙幣采用正背面雙凹印刷;10元紙幣還采用了當時先進的接線印刷技術。
第二套人民幣10元
第二套人民幣的凹印版是以我國傳統(tǒng)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其優(yōu)點是版紋深、墨層厚,有較好的反假防偽功能。
第二套人民幣角幣
因此,第二套人民幣發(fā)行后立即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稱贊這套人民幣好看、好認、好算、好使。實踐證明,第二套人民幣成為我國第一套完整、精致的貨幣。
第二套人民幣
后來,對1元紙幣和5元紙幣的圖案、花紋又分別進行了調整和更換顏色,于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別發(fā)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使第二套人民幣的版別分別由開始公布的11種增加到16種。
第二套人民幣5元背面
1964年4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始限期收回蘇聯(lián)代印的1953年版的3元、5元和10元紙幣,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兌和流通使用。第二套人民幣發(fā)行量少,流通時間,短物以稀為貴有著極高的收藏價值,深受廣大藏友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