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文明之光》解讀之二:人類數(shù)千載的文明不過一分鐘而已 曉書童

我們正在解讀吳軍博士的《文明之光》。全套四本將近120萬字,從歷史、科技、藝術和政治四個角度,記錄了那些對人類文明進程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的事件。全書分為三十二個篇章,我沒有辦法所有章節(jié)都解讀到。那樣最少我也要做三十多期節(jié)目。所以我只能從中選取我覺得最精彩的章節(jié)分享給您。

其實還是那句話:讀書學習永遠都是你自己的事情,沒有任何人能為您代勞,我當也不行。我能做的事情無非就是通過節(jié)目中的分享,幫助你梳理一下書中邏輯,激發(fā)你對書本的興趣,讓你能自己捧起這本書,在其中尋找到屬于你自己的感悟。

在上期節(jié)目中,我們提到:今天我們不知道是誰發(fā)明了輪子,也不知道是誰發(fā)明了隆耕種植法,但是這兩個發(fā)明對于人類文明的影響,可是比十個亞歷山大或者拿破侖這樣的軍事家還要更大。

那我們?yōu)槭裁磿恢币詠砜偸菍@些王侯將相的故事所津津樂道呢?因為我們并不是從一開始就知道要如何處理人與人,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矛盾,我們學會彼此尊重,學會通過溝通來解決問題,這已經(jīng)是近現(xiàn)代的事情了。所以戰(zhàn)爭和殺戮一直都是歷史的常態(tài),這也就使得我們對強者崇拜,使得我們對權利的興趣遠比對文明的興趣更大。而這本身就說明我們?nèi)祟?,還太年輕了。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看到或者聽到這樣那樣的丑惡現(xiàn)象。我們有時會抱怨社會,對未來產(chǎn)生懷疑。我們時常聽到這樣的抱怨:“都二十一世紀了……”,仿佛在今天的文明程度下,一切事情都必須是合情合理的。其實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和地球的歷史相比,實在是太短暫了,大約相當于1分鐘和一年的關系一樣。雖然我們今天的社會比農(nóng)業(yè)文明時期已經(jīng)高度發(fā)達了,但與我們所能達到的文明程度相比,還是非常初級的。因此,我遇到各種缺憾也就沒有什么好抱怨的了。

那么,在我們講述人類的文明和發(fā)展之前,先來清醒的認識一下我們?nèi)祟愖约壕烤故怯卸嗄贻p。

1.地球的形成與演變

這個話題需要從地球的形成和演變開始說起。

在1686年,牛頓提出了經(jīng)典力學的三大定律,除此之外,我們還通過他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對我們太陽系行星運動的規(guī)律作出了準確的解釋。人們認識到地球之所以圍繞著太陽日復一日地旋轉(zhuǎn),靠的是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萬有引力。但是,地球一開始是怎么轉(zhuǎn)動起來的,牛頓也想不出答案。于是他只好把原因歸結到上帝身上,認為上帝推了地球一把。這就是所謂的第一推動力之說。

在科學史上,第一個正確解釋太陽系和所有恒星起源的學說,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提出的星云說。他認為太陽系是由一團星云物質(zhì)收縮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陽,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質(zhì)進一步收縮形成行星。

這個說法的偉大之處在于,它不再是靜止地看待事物,而認為它是不斷變化和演變的。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產(chǎn)生、發(fā)展和消亡的過程,宇宙也不例外。

這個理論說,星云內(nèi)部的原子密度不同,高密度區(qū)域的原子首先因萬有引力收縮到一起,然后再進一步地吸引遠處低密度的物質(zhì),這種現(xiàn)象在天文學上稱為坍縮。當星云坍縮時,一個個高密度區(qū)域的原子受到在這些區(qū)域外的物質(zhì)的引力,變得受力不平衡起來,就會一邊收縮,一邊開始緩慢地旋轉(zhuǎn),因此我們觀測到的星云都是螺旋狀的。當星云的體積變得越來越小時,它會加快自旋,最后就轉(zhuǎn)出了一個個球狀的原子團。

當這些原子團在自身引力下坍縮到一定程度時,密度很高的原子相碰撞,導致溫度不斷升高,直到最后,熱得足以開始發(fā)生熱聚變反應。這些反應將氫轉(zhuǎn)變成氦,開始發(fā)光發(fā)熱,釋放出的熱量支撐著星球?qū)ν獾呐蛎?,這樣,收縮和膨脹的力量達到平衡,就形成了發(fā)光發(fā)熱的恒星,如同我們的太陽一樣。

當然,光靠氫氣和氦氣還形成不了地球這樣的固態(tài)行星,還需要氧、碳和鐵這樣原子量較大的元素。那么這些元素是怎么來的?是要靠氦進一步進行聚變反應形成,但是這樣的聚變反應需要的溫度更高。

如果恒星的質(zhì)量不足夠大,像是我們的太陽這樣的,那么直到它燃燒殆盡,也不會引發(fā)氦氣到碳和氧的聚變反應。那我們的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呢?

是當某些恒星的質(zhì)量非常大,內(nèi)部的壓力也就更強,溫度也就更高,這使得它們的核聚變反應進行得非???,比太陽快幾個數(shù)量級,以至于在上億年的時間當中就將自身的氫全部轉(zhuǎn)換成了氦氣,然后氦氣進一步變熱,就開始轉(zhuǎn)變成像碳和氧這樣更重的元素。

在他生命終結的時候,會發(fā)生一次巨大的爆炸,叫做超新星爆炸,其中的元素就被拋回到星云的氣體當中,他們再次因為引力而聚到一起,就成為下一代的恒星。我們的太陽就是這樣形成的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恒星。

除此之外呢,另外被拋出的重元素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地球、水星、火星、金星這樣的固態(tài)行星。一些氣體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木星、土星、海王和天王星這樣的氣態(tài)行星。我們的地球形成于45億年前。

就在我們的地球形成的同時,還有一個與火星差不多大小,與地球軌道非常接近的行星。我們給他起名叫做提亞。我現(xiàn)在怎么看不見他了呢?因為他當時就和地球撞在了一起,形成了今天的地球。在這個巨大撞擊的過程當中,有一部分被拋離了出去,形成了一個圍繞地球旋轉(zhuǎn)的天體,他就是月亮。月亮和我們的地球其實是同源的。

地球形成之初非常的炎熱,溫度大概在上千攝氏度,在這樣的溫度下,即便是鐵,它也是液態(tài)的。于是,一些較重的元素下沉,形成了星球的內(nèi)核,相對輕的氣體就上浮,形成了早期的大氣。經(jīng)過了大概一億年的時間,地球才慢慢的冷卻下來。

至于地球上這么多的水是怎么來的,今天大致有三種說法,一個是地球形成時候本來就有了,隨著到處都是的火山爆發(fā),不僅形成了早期的巖石地殼,也帶出了彌漫在空中的水蒸氣,最后冷卻形成了原始的海洋。另一個是說,水來自外太空,有一顆帶著大量冰的彗星,撞到了地球上,于是帶來了水。還有一個說法是地球上早期生命的硫化反應,將大氣中豐富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氫轉(zhuǎn)換成了水、硫和甲烷。反正不管怎么樣吧,總之地球上就是有液態(tài)水了。

到了大約38億年前的時候,液態(tài)水匯集成了海洋,最初地球上只有一個大洋,我們叫他泛大洋。當時的陸地也是連在一起的。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很晚很晚才形成了。這個時候宇宙中終于有了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至今,我們都不知道是不是還有第二個。

2.生命起源

說到這里,生命就該登場了。

在原始的大氣中,雷電不斷,這些條件讓一些分子偶然結合,形成叫做超分子的結構,并且在海洋中發(fā)展。我們知道那個著名的試驗,就是模擬地球最初的環(huán)境,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將甲烷、氨、氫和水的混合物經(jīng)過放電之后,產(chǎn)生了生命必須的有機化合物—氨基酸。

地球早期的大氣中沒有氧氣,也沒有臭氧層,紫外線可以直達地面,因此生命只能出現(xiàn)在海洋里,靠海水保護。又過了兩億年,地球上出現(xiàn)了最早的單細胞生物古菌。它可以通過化合作用獲得能量維持生存。再過兩億年,出現(xiàn)了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單細胞微生物,這時距今有36億年之遙。

古菌等原始生命的出現(xiàn)慢慢地消化了大氣中包括硫化氫在內(nèi)的各種有害物質(zhì),并且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這樣就逐漸形成了類似今天這樣的大氣成分,它適合各種浮游生物、魚類、爬行動物和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哺乳動物生存。當然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大約經(jīng)歷了10億年。從地球誕生算起,形成低等生物可以生存的環(huán)境,就過去了近20億年,幾乎占到地球歷史的一半,也是人類歷史的幾千倍。

又經(jīng)過了大約7億年,地球上才出現(xiàn)了第一個結構復雜的微生物——有細胞核的單細胞原生生物。這個時間距今約18億年,也就是說,地球上有細胞核的生物的時間不到地球年齡的一半。而還要再過8億年,才出現(xiàn)多細胞的生物。

而今天發(fā)現(xiàn)的比較完整的多細胞生物化石,是在大約6億年前的古生代,那時海洋里出現(xiàn)了海藻類的植物和海綿這樣的多細胞動物。大量海藻的出現(xiàn)以及由它們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為地球的大氣層提供了大量的氧氣,直到這時,地球上富氧的大氣才形成。我們地球上的氧氣,是從原生生物開始,經(jīng)過了幾十億年的積累才形成的。

大約5億年前,地球進入了寒武紀。雖然名字中有個“寒”字,但是其實氣候并不冷,反而很暖和,在這個時期地球上的物種開始出現(xiàn)多樣性,很多新的物種誕生了,我們稱為寒武紀大爆發(fā)。

當?shù)厍虼髿庵械难鯕庠絹碓截S富時,就形成了臭氧層,它可以保護地球上的陸地免受紫外線的直接照射。此時,生物才能夠開始登上陸地生存。

到了距今2.5億年的時候,一場巨大的災難降臨地球,95%以上的物種都滅絕了,其中的原因是怎么回事至今都不清楚。不過在這之后,很多新的物種誕生了,包括現(xiàn)代的魚類、早期的爬行類動物。在接下來的侏羅紀,也就是距今2億到1.5億年,恐龍和其他爬行類動物成為地球的主人,對于這一段歷史,看過《侏羅紀公園》等科幻電影的讀者應該不會陌生。但是更值得一提的是,哺乳動物的祖先也在這時出現(xiàn)了。

在植物界,被子植物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大部分花草樹木出現(xiàn)了,地球上第一次出現(xiàn)了鮮花,因為花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我們今天形容一個地方自然風景美麗時,常常說“鮮花盛開”,但是在地球95%的時間里,是沒有鮮花的。同樣,我們今天用“雜草叢生”來形容凄涼的景象,但是在兩億多年前的地球上根本找不到雜草,因為幾乎所有的草都是被子植物,要到侏羅紀以后才出現(xiàn)。

恐龍統(tǒng)治地球長達1.6億年,不僅比我們?nèi)祟悾脖炔溉閯游锝y(tǒng)治地球的時間要長得多。但是在白堊紀的末期,距今約6500萬年前,災難再次降臨。這次可能是一個小行星撞到了今天墨西哥灣的位置,大量的塵埃拋向天空,形成遮天蔽日的塵霧,氣候驟冷,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暫時變緩,茂密森林消失。作為不能恒溫的冷血動物,又沒了食物,恐龍可以說是饑寒交迫,終于滅絕了。

當然,關于恐龍滅絕原因的學說不下20種,只是小行星碰撞說證據(jù)最充分而已。不過,恐龍的一些近親,比如鳥類和鱷魚卻存活了下來。而可以保持身體恒溫且體積較小的哺乳動物,則開始成為這個星球的主宰。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靈長類動物出現(xiàn)了,這些動物早期只有老鼠大小,外觀和今天的猴子頗為相像。不過要再經(jīng)過4000萬年,我們?nèi)祟惖淖嫦裙旁巢懦霈F(xiàn),這時距今只有1500萬年。然后再過800萬年,靈長類人屬的古猿才和黑猩猩分開,這時距今700萬年。將700萬年再縮短一半,到了距今350萬年時,真正被稱為“人”的動物終于出現(xiàn)了。

在接下來的幾百萬年里,和人類祖先競爭的還有幾種人類,包括能人、直立人等等,他們遍布地球的亞、歐、非大陸。這些猿人已經(jīng)開始使用石質(zhì)的工具,捕殺大動物,也學會使用火。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類的近親在競爭中逐漸消失了,取代他們的是一批更智慧的猿人,包括在印尼發(fā)現(xiàn)的弗洛瑞斯人,在歐、亞、非發(fā)現(xiàn)的海德堡人,在歐洲和西亞發(fā)現(xiàn)的尼安德塔人等。

他們和現(xiàn)代人非常接近,完全直立行走,腦容量也和我們相似。我們的基因中甚至會有少量的尼安德塔人的基因。但在競爭中我們的祖先現(xiàn)代人最終勝出,才開始了今天的文明。

3.半小時的人類和一分鐘的文明

如果我們把地球的年齡縮短成一年,那么人類則出現(xiàn)在這一年最后一天的最后半個小時。在距今約25萬年前,我們現(xiàn)代人的祖先在東非誕生了。從DNA分析,現(xiàn)代人的祖先應該是早期智人,再往前是直立人。在現(xiàn)代人誕生時,和現(xiàn)代人競爭的其他人類還有很多,其中最有競爭力的就是前面提到過的尼安德塔人。而現(xiàn)代人之間也在競爭,他們在捕獵的同時,互相殺戮,最后只有很少的部落生存了下來。

在《圣經(jīng)》中記述了類似的亞當和夏娃的故事,都是講述人類來自于一個男性和一個女性。我們不妨用亞當和夏娃作為人類男性和女性始祖的代名詞。科學家對世界各地不同地區(qū)和民族進行大量女性線粒體的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人類共同的母系祖先“線粒體夏娃”出現(xiàn)在20萬年前的東非。

對于不同種族和地區(qū)男性Y染色體的研究表明,人類可能也擁有共同的男性始祖“亞當”,他生活的年代應該比“夏娃”晚一些,大約在12—16萬年之前。在那個年代,女性的現(xiàn)代人顯然不止“夏娃”一個,只是其他女性的后代“斷子絕孫”了。其他男性的后代也是如此。在人類產(chǎn)生和進化的初期,并沒有仁慈,只有為了生存而展開的競爭乃至殺戮。

科學家們在中東非埃塞俄比亞發(fā)現(xiàn)了15萬年前很多現(xiàn)代人生活的痕跡,包括他們的遺骸和飲食。一個頗令我們感興趣的現(xiàn)象就是,他們看到人的頭骨被銳利的石器砍開,而顱骨則被鈍器砸開。雖然人們不愿意直說,但是心知肚明的是,這些頭骨最有可能是被其他人吃掉肉之后的戰(zhàn)俘!

夏娃和亞當?shù)暮蟠诜侵薮箨懮戏毖?,大約在10萬多年前,開始從東非向四周遷徙。至于遷移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氣候變遷和為了狩獵尋找食物,這和后來游牧民族追逐水草的遷徙頗為相像。走出非洲,也不是一年兩年或者一兩個世紀就能完成的壯舉,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走出非洲的現(xiàn)代人,人數(shù)少得可憐,可能只有150—1000人。他們大約在5.5萬—9萬年前跨過紅海,走到了阿拉伯半島,他們在5萬年前到達南亞,4萬年前到達澳大利亞、中國和歐洲,3萬年前到達美洲。

不過,現(xiàn)代人的遷徙和活動對其他物種,包括其他人類來講都是個災難。我們在之前解讀《人類簡史》的時候也說過。多種大型動物的滅絕,與現(xiàn)代人走出非洲后的遷徙路線和時間相吻合。不僅如此,現(xiàn)代人每到一處,那里其他人類的近親也就漸漸滅絕了。

如果我們把地球的歷史比作一年的話,現(xiàn)代的人類成為了地球的主人,大約發(fā)生在12月31日23點56分。要再過兩萬多年,人類的文明才真正開始,這已經(jīng)是一年最后的一分鐘了。

我在把之前講到的一些里程碑事件放到這個一年當中,說幾個給你聽聽,你感受一下:

1月1號,距今45億年,月球形成。

1月11號,距今44億年,液態(tài)水形成。

2月底,距今38億年,古菌出現(xiàn)。

7月初,距今18億年,復雜的單細胞生物出現(xiàn)。

11月下旬,距今5億年,寒武紀生物大爆發(fā)。

12月中旬,距今2.5億年,生物大滅絕。之后恐龍和被子植物出現(xiàn),恐龍開始主宰地球。

12月26號,距今6500萬年,恐龍滅絕,哺乳動物興起。

12月30號,1500萬年前古猿出現(xiàn)。

12月31號下午5點,350萬年前,人類出現(xiàn)。

12月31日23點52分,七萬年前,智人走出非洲。

12月31日23點56分,三萬年前,智人成為地球的主宰。

12月31日23點59分,一萬年前,文明終于開始了。而這已經(jīng)是一年的最后一分鐘了。

從這個講述當中,您應該可以感受到,人類文明的年輕,和我們自身的渺小了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他們才是地球最先進文明,誕生于20億年前,如今早已離開太陽系
萬物尺度
這顆恒星亮度是太陽5倍,如果離地球再近點,人類文明就沒了
我們來自何處,又將去何方?兩分鐘了解地球生命演化
人類祖先并非來自非洲,嵩山可以作證
地球故事:生命極簡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