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玩轉山地車戶外(一)——車輛篇

一切的起點,首先就是得有一輛合適自身的自行車。這里,“合適”非常重要!因為這里的自行車是作為運動器材,與人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不得馬虎。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合適的運動是健康,不合適的運動是找死,就是這個道理。把自行車作為通勤工具的人可能沒這意識,確實,想想自己小時候,照樣能騎父親的28大扛,但這里的自行車不是代步工具,所以是不同的。

另外,我們大部分是業(yè)余運動,不是專業(yè)運動,所以,我們可以參考專業(yè)運動員的一些做法,但不可完全照搬,否則可能會對自己造成傷害。在一般人眼里,運動員的身體夠好了吧,但是你是否又知道,運動員中有心臟病的人多了去了,這年頭運動員因病早早去世的新聞還少嗎?

買車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購買品牌整車,一種是自己組裝,就是俗稱的DIY。現(xiàn)在能買到的品牌,國內的如捷安特,美麗達,而國際的品牌就更多了。自己組裝,則有更大的靈活性,當然對自身的要求也更高。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沒有絕對好壞之說,請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一定要保證合適,這是不能妥協(xié)的。選擇DIY自然能挑選合適的零件,對于品牌整車,必要的細節(jié)調整也是需要的,除非原型車剛好和自己匹配。

1.車架第一步就是車架了,車架如同人的骨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關這方面的文章很多,還有各式各樣的計算公式。這里提到的是我個人的理解和體會。
一般廠商都會提供車架的幾何尺寸圖,例如:

[img][/img]有關山地車架尺寸,有人看重水平上管長度(TT值),如上圖的D。也有人著眼立管的CC值或CT值(上圖A)。沒錯,這些數(shù)據(jù)都很重要,但不是第一位要考慮的因素。
挑選山地車架的第一要素是叫Standover Height的概念。它是個什么概念呢?它指的是你跨騎在車上時,從地面到車架上管(胯部正下方那一點)頂部的距離。對應的一個概念是Standover Height Clearance,指的就是你的胯部到上管頂部的空隙距離,也叫安全距離。保持跨下有一定的安全距離是很重要的,理解也容易,因為山地車不是在平坦的路面騎行的,摔車是很正常的事。當要失去控制的時候,大家都會迅速的伸腳支撐路面試圖不要摔倒,如果沒有一定的安全距離,這時車架的上管就可能會傷到跨部,后果可想而知。
有一個簡單的看車架的Standover Height是否太大的方法。穿上你騎行時用的鞋,跨騎在車上,在你腳后跟的位置進行彈跳,如果你的胯部能碰到車架,那么這車架對你來說就太大了。
當然,僅僅達到碰不到是不夠的,那么多大的安全距離算合適呢?這方面的標準也很多,和你的騎行環(huán)境也有關系,這里只列出其中一種,有一定的上下浮動是可以的:

  • 如果你只在平整的路面騎行,從不進行off-road的騎行,安全距離最小可以是2英寸(5cm);
  • 如果你有不平整的路面,最小應該是3英寸(7.5cm);
  • 越野以上的話,至少應該是4英寸(10cm),或者更大。

實際上不一定要達到這么嚴格,尤其對于一些個頭較小的車友來說,要找那么小的車架有時是很難的。而且同一個車架,使用不同行程的避震前叉,不同寬度的輪胎,都會影響到這個值。我個人認為,保持個6cm左右的下限是可以接受的,雖然不那么完美。必要時,可能需要犧牲大行程前叉和肥胎的選擇,不過對于標準的XC而言,對前叉行程和輪胎的寬度要求本來就不是很大。

按上述標準選擇的車架,你可能會覺得小,其實是很正常的,你覺得小那是因為以前的大了。有人說山地車架要比一般的車架小兩三號,就是同一個道理。

這個時候,你再來考慮車架的TT值、CT值和CC值,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都在合理的范圍內,至少不會大。有人說,按這個標準的架子太小了,需要把座桿拔得老高,擔心會不會斷裂。其實,由于山地車架基本都是壓縮架,座桿都需要較長,市面上35cm、41cm長度的座桿很多就是這個原因,長度增加意味重量增加,在對重量克克計較的自行車上,可以縮短的話,決沒人愿意加長的,廠家不是傻瓜。只要不超過它的安全線,體重不超過設計規(guī)格,那就不應該有問題,當然質量不過關的產品不在討論之列。

立管同尺寸的車架,上管尺寸是不完全相同的,也就是TT值不同,那么該選擇多大的TT值呢?這個跟把立的長度有關,需要接合下面關于把立選擇部分進行。

尺寸是選擇車架的第一步,接下來才應該涉及車架材料、車架品牌、車架價格、硬尾軟尾等方面。有關這些方面,可接合自己的喜好和承受能力進行選擇。切忌本末倒置,要知道,無論多貴多漂亮的車架,如果尺寸于你不合適,那又有什么用呢?我們買它是拿來運動的,給我們帶來健康的。當然,買來收藏那是另一回事。

2.把立把立,也就是俗稱的龍頭,把立主要的參數(shù)有長度(沿著把立桿從中心到中心的長度)、角度、能否正反裝等。

把立和車架搭配起來,一起構成了總上管長度。注意該長度不一定等于“車架上管TT值+把立長度”,因為把立有角度的存在,而且正反裝會導致不同的高度,從而影響整個上管長度,實際還需要測量來獲得。
在車架Standover確定后,總上管長度應該就是尺寸中最需要琢磨的參數(shù)了。這個長度多少算合適呢?一方面取決于你的身體尺寸,另一方面取決于使用方式。下面慢慢敘述:

首先不能太短,要保證上半身可以完美的伸展,沒有縮成一團的感覺;要保證車把和你的膝蓋有一定的安全距離,即使在站立踩踏時,膝蓋也不會撞到車把。這算是一個底線吧。

其次,看使用方式??偵瞎茉介L,上身就越伸展,越容易發(fā)力,但帶來的問題就是重心前移,操控性能下降。相反,上管較短時,你就能夠挺直上身,獲得良好的操控性和視野,當然發(fā)力就沒那么自如了。除了水平方面的長度,在垂直方面,把立和座墊的高度差同樣有影響。座墊高度相對是容易確定的(后面會涉及),把立可以通過使用前叉墊環(huán),甚至反裝來調整和座墊的高度差。把立越低,越容易發(fā)力,操控性也越差,對脖子和手臂的壓力也越大;反過來則剛好相反。

綜上,確定上管長度,依賴于很多因素。也許你覺得很抽象,仍然不知如何下手,沒錯,事實確實如此,對于初學者來說更是如此!盡管有各種各樣的計算公式,但從來沒有哪個公式能適用于所有人,只相信公式純粹是機械和教條。那怎么辦呢?不少老手都習慣用一個詞:舒服。憑感覺,怎么舒服怎么來!這話說起來容易,但對初學者來說毫無意義!我們知道,人是一種適應力很強的動物,開始不舒服的姿勢,適應后也會舒服的;開始很舒服的姿勢,不一定就是尺寸合適的姿勢。所以,跟初學者談舒服,說了等于沒說,這是需要在一定的騎行經驗基礎上才談得上的。
那總得有個解決方法?。坎坏靡?,雖然不能依賴計算公式,但是,對初學者而言,我個人覺得,還是得從公式入手,機械就機械吧,就機械這么一次,好歹是一個起點??!這里列出其中一種公式:

  • 測量數(shù)據(jù)t:水平站立,襠部到鎖骨之間V字槽底部的距離。如圖:
  • 測量數(shù)據(jù)a:水平站立,平伸手臂、掌心向前,測量從虎口到肋骨所在平面的距離。如圖:
  • 上管總長度=(t+a)/2+8。

很明顯,這個公式是有缺陷的,主要就是那個數(shù)字8。該公式根據(jù)人的上身長度、手臂長度和一個調整值(數(shù)字8)來獲得上管總長度,思路本沒錯,但顯然,不同身材所需的調整值應該是不同的,一個簡單的固定值8當然沒有說服力。
之所以采用這個有問題的公式,僅僅是為初學者提供一個基點,實屬無奈之舉。初學者可以此開始,隨著騎行經驗的積累和交流,再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
至此,解決了一個大問題,但還沒完。在總上管長度確定之后,下一步就需要琢磨車架和把立如何搭配來構成總長度的問題了。

同樣與騎行方式有關。長把立短車架的組合,使得重心相對前移,有利于爬坡,尤其爬陡坡時有助于壓住車頭,防止前輪翹起,但同時降低了下坡性能。短把立長車架的組合則剛好相反。

不過,就XC而言,勝敗的關鍵在爬坡,而不是平路沖刺及下坡技巧,所以使用長把立還是大有人在。對于業(yè)余人士而言,我們需要一個能兼顧上坡和下坡的折中點。這個長度是多少呢?引用一個數(shù)據(jù):100-125mm左右,把立長度在這個范圍比較合適。

至于把立角度,則根據(jù)你需要的座墊把立高度差來選擇。對于初學者而言,可以先把座墊和把立調到同一高度,之后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身體柔韌程度慢慢調整。不要立馬像專業(yè)車手那樣把車把調得很低。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慢慢來吧!

在通過墊環(huán)已經無法調低把立時,可以將把立反裝,這樣還能降低點距離,當然,前提是這個把立的角度不是零,而且可以反裝!

這些問題確定后,車架的TT值范圍也就可以定了。車架、把立,兩者要接合起來一起挑選。

3.曲柄長度老實說,對曲柄長度我了解不是很多,只知道身高(腿長)的用長點的曲柄,個矮(腿短)的用短點的曲柄,頻率型的車手也可以選擇較短的曲柄。雖然有不少公式,根據(jù)跨長(腿長)推算出合適的曲柄長度,但是意義不大,因為在國內,能買到的產品基本都是170~175mm這個范圍內的,選擇余地很小。
所以,個高的朋友可以試試175的曲柄,一般的朋友就從170開始吧,以后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頻率型/力量型)再進行調整。但個矮(腿短)的朋友,嘗試長曲柄時還是要慎重些,因為過長的曲柄,會使膝蓋彎曲程度過大,時間長了恐怕不利。

4.座墊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但在座墊的選擇上,這句話失去了作用,貴的座墊不一定就適合,便宜的座墊不見得就難受。沒辦法,誰讓我們的屁股都不一樣呢?所以,選擇座墊最好是當場試騎,沒條件的話也只有多多試驗了。

雖然沒有好的方法幫助挑選,但不能因此放松對座墊的要求。由于座墊的特殊性,長久以來,一直是自行車反對者們的矛頭所在,雖然有些混淆視聽,但也從側面說明了不合適座墊可能會帶來的后果。
對于初學者而言,在挑選座墊時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味的以舒服為標準。舒服往往與效率是成反比的,舒服有時也與健康背道而馳,正所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開始可以選擇中等硬度、中等寬度的座墊,一開始可能會不舒服,但前面說過,人是適應力很強的動物,經過一段時間可能就適應了。有體驗以后再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挑選更合適的座墊。

5.踏板踏板方面的內容不是很多,要注意的是正確的蹬踏位置,要用前腳掌來蹬,而不是腳心。至于有些用腳心蹬踏有助于按摩穴位之類的說法,跟養(yǎng)生有關,這里談的是運動,是不同的。有條件的使用專用的騎行鞋,這類鞋底比較硬,有利于力量的傳遞,不要穿鞋底太軟的鞋騎車。
踏板分普通踏板和自鎖踏板,自鎖踏板需要搭配專門的騎行鞋才能使用。
讓初學者一來就上自鎖,是需要勇氣的;不過自鎖的優(yōu)越性又那么誘人,尤其可以校正初學者不合理的蹬踏習慣。為此,折中的方案是使用兩用腳踏,也就是一面帶鎖一面沒有,可以兼顧兩種需要,用來入門比較合適,當然性能上就要損失些了。好在這種腳踏不算太貴,熟練以后可以選擇更專業(yè)的腳踏。

6.車把車把有兩種,直把和燕把。由于XC比賽以爬坡為主,所以直把使用比較廣泛,使用燕把的也多是角度較小的小燕把。當然,我們業(yè)余人士不一定要照搬專業(yè)比賽的做法,這個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有條件多感受下不同車把的區(qū)別,選擇自己合適的。

車把都有長度。一般來說,窄的車把容易發(fā)力,但操控不佳;寬的剛好相反。別看歐美專業(yè)車手人高馬大的,往往還嫌標準車把太寬,截短不說,兩邊還裝上副把,這跟XC爬坡為主有很大關系。當然,這么說,不是要初學者跟風去截把,我們需要折中,同時也說明標準寬度的車把是足夠使用了,沒必要刻意去找更長的車把。

另外,可以的話,盡量裝上副把,它可以在爬坡的時候給你巨大的幫助,摔車的時候還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對于初學者來說,沒必要在重量上太計較。

7.前叉前叉在一輛XC中,算是科技含量數(shù)一數(shù)二的部件了,地位非常重要。在這里對具體的技術細節(jié)不做討論,還是圍繞尺寸這個主題來敘述。
當車架廠商把車架造出來后,對應著車架的幾何尺寸(可參看車架部分那張幾何圖),前叉的長度也就是一個常值了。這里的長度是指前叉的叉肩到輪軸心的距離,即英文中的axle to race的距離。我們知道車架有不同的尺寸,而前叉是沒有的,就一個尺寸。所以前叉長度的變化,影響的是全部的車架。

各個品牌車架的角度基本是一致的,因為這是科學研究的結果,不是廠商自個隨意捏造的,比如立管角度73,頭管角度71等,不同尺寸的車架會有一定的上下浮動。為了維持車架這個角度,前叉的長度就不能太長和太短。但由于避震前叉的長度是可變化的,加上sag(預壓)的存在(即擺放時和人坐在上面時前叉的長度是不一樣的,不同體重的人影響的長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前叉的長度不容易獲得一個定值,不過范圍應該在44-46cm之間,上浮不會太大。對應到具體的XC叉,基本上是那些行程80左右的產品,如Rockshox的sid,F(xiàn)ox的80系列等。

不少人偏愛大行程的前叉,確實,長行程可以提高我們的通過能力,下坡也更有樂趣。但大行程前叉帶來的問題是車架角度的變化和車首高度的增加,從而降低了爬坡性能。這也是為什么在爬坡為主的XC比賽中,使用的都是清一色的短行程前叉的緣故。當然我們業(yè)余人士不一定就要按這個標準去做,可以適當?shù)氖褂蒙蚤L的產品,只是不要太離譜就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如何挑選合適的山地車車架】
『運動養(yǎng)生』如何調試越野自行車?(1)
女車友公路車入坑及改裝指南|騎行入門|單車美女|騎行裝備與器材|公路車|公路車配件
山地車把立的選擇對于一個騎行愛好者很重要的!
你的山地自行車越野強度是哪個級別,看完你就懂了
每周產品快訊:全新XT和SLX、XCO賽場大量新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