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我們總覺得越努力就會收獲越多。
年紀漸長,才發(fā)現(xiàn),很多忽略了方向的努力,都成了無用功。
人生很多事,都有優(yōu)先級。
如果不遵循相應的先后法則,往往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01
不懂抬頭的努力,都是瞎忙
生活中,很多人都陷入了“低效努力”的怪圈。
一天到晚忙個不停,收獲卻寥寥無幾。
真正的努力,是先抬頭看路,審視全局,再低頭趕路,全力以赴。
股神巴菲特的公司有一位財務,除了本職工作外,他每天下班后還會去做兼職幫別人開三個小時專車,周末也會出門做小時工,從早忙到晚,以此來貼補家用。
到了新的一周,這位財務又拖著疲憊的身體去公司上班。
巴菲特建議他在本職工作上提高效率和質量,以此來增加收入。因為一旦體力和精力都無法支撐,這種狀態(tài)就難以為繼了。
但那位財務沒有接受巴菲特的建議,他不覺得自己這么做有什么問題,甚至覺得埋頭苦干比提升自己來得容易。
財務這種勤奮純粹靠消耗體力,不僅勞動報酬低,也難長時間為繼。既不能提升人生的高度,也沒有讓自己變得更值錢。
電影《教父》中有句臺詞:
“在一秒鐘內(nèi)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想要告別低效勤奮,就要跳出窮忙活的圈子,升級思維,到更高境界的努力層次上來。
我們應該把自己從忙碌的生活中抽離出來,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多多思考人生,不要一味窮忙。
每個人到達的人生終點都是不同的,找準適合自己的方向,量力而行,順心而為。
提升自我認知,充實生活,追求多方面的進步,才不會一直在原地踏步。
只有跳出低質量的假努力,進入高品質的勤奮模式,才能讓付出有所收獲,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02
忽略情緒的養(yǎng)生,都是徒勞
據(jù)有關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90%的疾病都與情緒有關。
工作中的壓力,生活中的煩惱,都有可能讓我們情緒不佳。
忽略情緒,會導致我們的身體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疾病。例如,胃痛、頭痛、失眠、血壓高、內(nèi)分泌失調等等。
如果不及時調整,我們的健康就可能在不經(jīng)意間被偷走。
只有管理好情緒,養(yǎng)生才不徒勞。
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拿破侖說過一句話:“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span>
微博網(wǎng)友@蕓豆和雨豆,曾講過自己姨媽的故事。
她的姨媽去年因為沒有借錢給某個親戚,結果遭到對方一頓亂罵。
姨媽性格好,沒回嘴,但是耿耿于懷,每次回想起來就委屈得直哭。
過了一段時間,姨媽覺得身體不舒服,去醫(yī)院檢查,沒想到乳腺里長了個大硬塊,好在檢查結果是良性的。
情緒,其實一直在悄無聲息地支配控制我們的身體,甚至是人生。
很喜歡作家畢淑敏的一句話:“如果在心里為自己修建一間房子,里面盛滿我們的愛恨,那就需要注意平衡?!?/span>
每個人內(nèi)心的容量都是有限的,負面情緒放得太多,正能量就進不去了。
做好情緒養(yǎng)生,心順了,生活也就順了。
03
迷失良心的算計,都是無用
《莊子·漁父》中講:“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span>
真誠,是最好的交友之道。
想要贏得人心,就要付出真心。
若是處處耍心眼,最終只會算計到自己頭上。
在網(wǎng)上看過一個新聞:
有一個男人,他總是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
公司部門聚餐, AA制的場合他總是推脫,一聽到有人請客,便第一個舉手報名。
和朋友相處時,有些事明明自己能解決,卻總要去麻煩對方。然而,當朋友找他幫忙時,要么推脫,要么談條件。
結果,朋友都疏遠了他,公司同事也不愛和他往來。
人生路上,與人交往,過度算計和計較,只會讓感情千瘡百孔。
畢竟,誰也不愿意跟一個總想占人便宜的人來往。
愛耍心眼,只會換來身邊人的遠離。
三毛說:“人際關系最重要的,莫過于真誠,而且發(fā)出自內(nèi)心的真誠。真誠在社會上是無往不利的一把劍,走到哪里都應該帶著它。”
人生精明不如厚道,算計不如真誠。不求非分之福,不貪無故之獲,才能把日子過得順心幸福。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說:“沒有正確的生活,就沒有真正卓越的人生?!?/span>
要想人生活得高效,就得分清主次。
確定好優(yōu)先級,明白生活中更重要的是什么。
如此,才不至于把日子過反了。
愿我們都能在對的時間段,做對的事。于世俗煙火中,一路高歌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