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尾曲:好妹妹 - 我到外地去看你
父母對孩子可以疼愛到什么地步?
最近,網(wǎng)上爆出的一段視頻,令人又哀又怒。
江蘇有一位男生,晚上帶了幾個同學回家玩,凌晨時分依舊在房間吵吵鬧鬧。
父親怕影響鄰居休息,就提醒兒子早點睡,第二天還要上學。
沒想到,兒子立刻被激怒了,覺得自己在同學面前丟了面子。
他先是怒斥父親,喝令他走,接著又鎖住父親的脖子,把父親推在地上拳打腳踢。
后來,爺爺聞聲走了出來,就說了孫子幾句,可男生卻抬起一腳,直接把爺爺也踹倒在地。
此時,男生的怒氣依然沒有消散。
他掐著父親的脖子,把他按在地上,打開了一瓶飲料,澆在了父親的頭上...
男生的暴力行徑令人震驚,可最悲哀的是,在整個施暴過程中,家里沒有一個人進行過反抗。
身為父親,卻軟得像一團棉花,任由孩子拉扯毆打,即便遭遇了這么惡劣的對待,都舍不得還一下手。
母親雖然阻攔,可也只是勸說,全然沒有真正的制止。
評論中有人說:“對孩子太好,孩子就被養(yǎng)廢了”。
是啊,當我們掏心掏肺,把孩子放在心尖上,恨不得用命去疼他愛他。
卻不知,愛得太多,對孩子太好,其實是一種害。
沒有底線的好,只會滋生孩子的狂妄,讓他們不孝不敬、不知感恩。
而接受了太多的愛,又容易讓他們沉溺于安逸,習慣性對父母依賴,喪失了獨立生存的能力。
最終,被這種愛泡大的孩子,小時候享受的越多,長大后就越岌岌可危。
01
小時候的安逸
是孩子未來人生的陷阱
前段時間,一則男子抱母親大哭的新聞刷爆網(wǎng)絡(luò):
當時,這名男子開車不小心撞倒了外賣員,現(xiàn)場滿是碎片,外賣小哥傷勢嚴重。
然而,這名男子的反應(yīng)不是趕緊處理,而是撲到母親懷里,崩潰大哭:“讓警察別抓我!我不是故意的,嗚嗚!”
母親心疼地摟住他,不停安慰:“沒事,不怕不怕哈?!?/p>
男子的舉動,讓我們在他成人的身體里,看到了一個驚慌失措,只能躲進媽媽懷里的巨嬰。
小時候的他,或許是舒服的,有母親愛他、幫他,替他兜底。
可是,母親太多的愛,也讓他形成了依賴,身體長大了,心理卻根本沒有斷奶。
老話說,慈母多敗兒。
當父母對孩子太好,愛得太無微不至,孩子就會被捆住了手腳,長成只會依賴的巨嬰。
這樣的孩子,沒有能力應(yīng)對生活,也禁不起半點風雨。一旦父母的庇護不再,就會變得寸步難行。
江西衛(wèi)視有一個新聞專題節(jié)目。
其中一期的犯罪嫌疑人是一個年輕小伙子陳某。他因為多次入室盜竊,被警方抓捕入獄。
令人驚訝的是,陳某本身家境不錯,自己本科畢業(yè),似乎不該走到這條路上。
案發(fā)后,在對陳某父母的采訪中,我們才明白了陳某墮落的根源。
小時候,媽媽對陳某很疼愛,堪稱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陳某想要什么,媽媽就一定會滿足,在金錢上更是對他予取予求。
但是這份寵溺,也讓陳某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在生活面前根本擔當不起來。
工作一年后,陳某就嫌工作太累不肯做,辭職回家依靠父母生活。
但是,母親給的錢,又滿足不了他的揮霍。
最終,囊中羞澀的他,走上了盜竊犯罪的路。
采訪中,陳某的父親懊悔地說,小時候?qū)⒆犹茫斐闪私裉斓恼`入歧途。
很多時候,父母以為一味滿足孩子,就是對他好。
卻不知,嬌寵的背后是一道陷阱,沉溺于安逸的孩子,長大后吃不了苦,禁不起難。
孩子小時候享受過的福,都會變成未來人生路上最大的坑。
02
白眼狼
都是父母辛苦培養(yǎng)出來的
之前有網(wǎng)友曝光了一段地鐵里的視頻,看得人五味雜陳。視頻中,男孩正兇狠地命令奶奶給他讓座,手指著奶奶呵斥道:
“我警告你,你給我站起來!”
“你是個什么東西!聽不懂人話嗎!”
“我再說一遍,你給我起來!”
這期間,有別的乘客看不下去就制止男孩,讓他不要大喊大叫。
可男孩卻直接回懟道:“干你的事去,不要管我!”
男孩的蠻橫讓陌生人都無法忍耐,可被喝令的奶奶卻只能束手無策。
她的教育男孩充耳不聞,最終,她無奈地站起來,把座位讓給了男孩。
奶奶的落敗,不難讓我們窺見一個“小皇帝”的由來。
對很多家長來說,愛孩子真的愛到了骨子里,舍不得打,舍不得罵,把自己最好的全部都給他。
可是,沒有原則的好,只會讓孩子不斷踐踏你的底線。
最后,當父母有一天再也無法喂飽他們時,就會心生怨恨,甚至反過來對父母露出獠牙。
想起之前那則男子投毒騙保的新聞。
32歲的楊某畢業(yè)于師范學院,身為獨生子的他,是家里的掌上明珠。
父母把他放在手心里捧著,舍不得讓他受半點委屈,更是省吃儉用把他供到了大學畢業(yè)。
可是,從小備受疼愛的楊某,卻接受不了生活的辛苦。
于是,他竟把暴富的算盤打到了父母的頭上。
他先是給父母買了多份保險,又購買了大量亞硝酸鹽,準備毒殺父母騙保。
起初,楊某把毒摻進了牛肉里夾給父母吃,可父母出于疼愛,卻一口都沒舍得吃。
然而,喪心病狂的楊某,卻沒有絲毫悔意,他又把毒摻進了水里,端給父母喝下...
父母中毒后,倒在地上痛苦掙扎,可楊某卻冷漠地站著...
父母掏心掏肺,奉獻一切愛出來的孩子,最后卻成了一個自私冷血的白眼狼。
李玫瑾教授在央視《開講啦》中曾說:
想要養(yǎng)一個逆子,你就對他百依百順,那么到了他30歲成年時,就一定會被反噬。
在孩子性格未成的時候,父母的溺愛就像是在埋雷,最后,你為他付出越多,最后就會被傷的越深。
03
真正對孩子好
是狠心讓他們多吃點苦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
“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給他飽喝一劑足量的你所謂的幸福?!?/section>
有位老師講過兩個孩子的故事。
哥哥生性聰明,父母對他寵愛有加,生活上不讓他伸半分的手,只求他好好讀書就行。
弟弟學習上不太靈光,就成了父母的好幫手,平時洗衣做飯,下地干活,無所不會。
后來,哥哥不負眾望,考上了名牌大學。
可他定居在千里之外,難得回家一趟也是兩手空空,走的時候,卻從家里大包小包地帶著東西走。
弟弟雖然工作普通,但卻過的踏實認真。他會心疼父母,把他們接到身邊,親自陪伴和照顧。
疼愛是一柄雙刃劍,一旦過了度,就容易把孩子養(yǎng)成殘缺的人:只知依賴和索取,不懂獨立和付出。
真正愛孩子,小時候就不要對他太好,而是要狠心讓他多吃點苦。
讓孩子吃生活的苦,他才能成長為獨立的人,也才會知道所有獲得都需付出勞動。
霍啟剛和郭晶晶夫婦就深諳這個道理。
擁有頂級優(yōu)渥的條件,他們卻經(jīng)常帶著孩子主動找“苦”吃。
比如,他們會刻意培養(yǎng)孩子做家務(wù)的習慣。
孩子夠不著鍋臺,但要幫忙洗菜、摘菜,甚至踩著凳子跟爸爸學習如何炒菜。
假期里,他們會帶著孩子去田里插秧,烈日下感受勞作的辛苦。
雖然出生就含著金湯匙,但如果孩子想要獎勵,也得靠勞動,比如幫爸爸認真洗車才能獲得。
《特別狠心特別愛》的作者寫道:
“父母對孩子的好是特別短暫的,你可以為孩子做什么長線投資?”
很多父母都鉚足了勁對孩子好,孩子就像生活在蜜罐里,張張嘴就能得到一切。
可是,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當世界不會再順從他的心意,到了那時,他又該拿什么來自立于世呢?
愛的同時,保留狠心和克制,培養(yǎng)孩子作為人的能力,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04
愛孩子,不是父母的一場自我感動。
對孩子好,也不是把他攬在懷里,溫柔呵護一輩子。
真正愛孩子,就不要只會對他好,而是狠心把他們推到生活面前,學習和適應(yīng)真實的世界。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歡迎分享轉(zhuǎn)發(fā)到朋友圈(文章經(jīng)授權(quán)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