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魚的種類不同,它們的生活習(xí)性和口味也就不盡相同,不同的魚種,例如鯽魚、鯉魚和鯰魚,它們的游動、覓食、柄息、集聚的地點就各有不同。一般來講,鯽魚喜草縫,鯉魚喜坡坳,而鯰魚則喜洞穴。其他魚種也有類似的情況。因此,選擇釣位的原則之一就是要因魚而異,不可以千篇一律,固守一地。
一般來說鯽魚的最佳調(diào)位,就是大家熟知的岸邊水草,葦塘的邊緣和空隙,進水口,養(yǎng)魚塘的投餌點和“魚窩”(養(yǎng)魚戶為清塘起見專門挖的坑)以外。
就屬細小的支流、溝汊和彎 道處,以及天然水域的岔口等處。
這些地方是鯽魚最愛呆的場所。此外還有障礙物附近,閘門兩惻,水中攔水壩處,木樁、樹枝和竹排下以及撟墩旁等處。
其中夏季垂釣是釣蔭、釣深、釣草縫,冬季則釣背風(fēng)向陽的深潭、河灣。
岸邊有蒲草、蘆葦或其他水生植物的邊緣;岸邊綠樹遮蔭的弱光處;江河、湖泊與溪流的匯合處;流水口處。
水底斜坡或深溝處;深水與淺水的交界處(即“二道流”);深水中的橋墩、木樁、大石處。
水質(zhì)肥沃,底層松軟的深水區(qū)域以及被水淹沒的稻茬田等處。
水深在1.5米以上蒲草或蘆葦叢的空隙處,或深水與淺水的交界處;江河中被水淹沒的沙灘或岸邊被水淹沒的莊稼地;水庫大壩盡頭的轉(zhuǎn)彎處。
進水口兩側(cè)有新水注人的地方;大樹下較深的岸邊,或雜草叢生的田埂邊,以及靠近農(nóng)作物、果樹園的岸邊;下風(fēng)口有水草的沙灘等處。
此外,水底有礫石,以及螺螄密集的水草邊,是青魚最喜歡的處所。
水生植物繁茂游生物密集的淺水區(qū)(水深在2米左右為宜);水底地勢平坦、白沙底、水深1.5~2米、水面寬闊的水域;河塘的進水門等地。
同一個水域內(nèi)有深有淺,釣淺不釣深;若水深超過3米, 應(yīng)選擇釣浮。
長年流水不斷的小河、小溪、溝渠;水流較緩慢,水道有大片水草的河流;岸邊有水草的水域;
流水口和進水口;流水溝渠中水草后的靜水區(qū)域;岸邊陡峭水 深。水下多石多洞穴處;放水閘壩下的洄水灣及水庫閘門兩側(cè)的漩渦處;
“劈水”處——即江河中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土堆等障礙物,水浪從其上面潑過,如同瓢潑一般。形成“劈水”狀;(鯰魚 逆流而行,體力會有消耗,在“劈水處”的兩邊,是個緩沖地帶。
鯰魚最喜歡在這里暫停片刻游動、覓食,鯰魚夜間的游動通道一水域中水底較干凈且無雜物的 地段;漲水時的岸邊淺水灘。
春末夏初垂釣:最佳釣位是近岸草密、向陽、避風(fēng)的淺水區(qū)或岸邊水底洼凹處以及草叢縫隙中。
夏季垂釣:白天最佳釣位是雜草叢生的“亮水洞”(一般有碗口 至臉盆大?。缤碜罴厌炍皇墙队兴莼蛱J葦?shù)臏\水區(qū)。
秋季垂釣:早晚最佳釣位是近岸淺水域的亮水洞,中午為遠岸深水域的亮水洞。
江、河、溪、塘、庫的甩灣處;岸邊有沙灘或山坡,向陽避風(fēng)、外界驚擾少的僻靜水域; 沙質(zhì)淤泥底、坡度小的河灘;岸邊有樹彎向水中或是樹木盤根錯節(jié)、地形復(fù)雜的地方。
上述地力只要能在岸邊發(fā)現(xiàn)有甲魚爬過的足跡,或是有甲魚卵或卵殼,水中必有甲魚。
甲魚在水中浮頭吸氣或曬背的位置,也是好釣點, 此外,還可根據(jù)甲魚在水底拱泥時,水面冒出的細密成群的水泡,來判斷它的爬行路線,下鉤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