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提示: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壹號收藏微社區(qū),可分享你的老物件。
“我想,我們還真的不能忘卻過往的歲月,和承載這些歲月的老物件?!?/span>
搪瓷(táng cí),又稱琺瑯。(1918~1956年,琺瑯與搪瓷同義合用。)將無機玻璃質(zhì)材料熔融,凝于胎體金屬上,經(jīng)過制釉、涂搪、燒制等工序,就成了內(nèi)里堅硬、表面光澤的搪瓷。厚厚的瓷釉隔絕了空氣,金屬就有了防銹的保護層,瓷釉包裹的金屬已經(jīng)隱藏起冷艷,剩下瓷的潤澤……
“這荷葉乃是鏨琺瑯的,活信可以扭轉(zhuǎn)?!?/span>
——《紅樓夢》第五三回
變遷
搪瓷起源于玻璃裝飾金屬。古埃及最早出現(xiàn) ,其次是希臘。
6世紀歐洲嵌絲琺瑯、剔花琺瑯、浮雕琺瑯、透光琺瑯、畫琺瑯相繼問世。
十八世紀歐洲14K金嵌鉆石畫琺瑯懷表
8世紀中國開始發(fā)展琺瑯。
14世紀末琺瑯技藝日趨成熟 。
元末掐絲琺瑯象耳爐
15世紀中期明代景泰年間的制品尤為著稱,故有景泰藍之稱。
19世紀初,歐洲研制出鑄鐵搪瓷,為搪瓷由工藝品走向日用品奠定了基礎(chǔ)。
康熙黃地琺瑯彩牡丹紋碗
19世紀中,各類工業(yè)的發(fā)展,促使鋼板搪瓷興起,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搪瓷的新紀元。
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各種不同性能瓷釉的問世,鋼板及其他金屬材料的推廣運用,耐火材料、窯爐、涂搪技術(shù)的不斷更新,加快了搪瓷工業(yè)的發(fā)展。
時代的烙印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搪瓷制品跟隨以毛主席為代表的新中國步伐一道走來,它承載著時代的烙印,已然成為了能夠代表新中國的一個歷史的符號。在記憶中,搪瓷用品對我們來說曾經(jīng)是多么熟悉的物件,鍋碗瓢盆,喝茶洗澡、生活工作的每個方面都可以用到這種德國+奧地利發(fā)明的舶來品。
尋常人家的老物件兒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搪瓷是最常見的日常用品材料,搪瓷制品也是每一家都有的老物件,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瓷盆瓷盤瓷口缸,結(jié)婚送禮面子光。”生活上世紀中葉以后出生的人們,搪瓷產(chǎn)品不僅貫穿于成長記憶,是日常生活更是婚嫁送禮的必備品。
國貨商店里少不了幾只搪瓷面盆的裝點,而滿大街的“金錢牌”搪瓷面盆廣告也成了那個時代的一道風景。
廠里用的大碗搪瓷杯上烙著廠名車間名,也不忘添上句團結(jié)就是力量。結(jié)婚成家,家里也少不了一對印著雙喜的搪瓷面盆和大紅上紋兒童嬉戲的子孫桶。
紅襯邊的臉盆
花花的搪瓷碗
藍滾邊的茶杯
曾幾何時,家庭的家居用品處處都有著搪瓷的烙印,可謂是搪瓷時代。
作為文化符號的搪瓷商品
而這個時代也帶著中國早期工業(yè)設(shè)計的先驅(qū),給國人設(shè)計,留下許多珍貴的教材。
自帶著溫暖的回憶
那些在時光里浸染過的美好總是那么的令人難以忘懷,心生暖意。
也許,搪瓷本身就自帶著一種溫暖吧……
責任編輯:憶苦思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