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農村電商,很多人馬上聯想到“家電下鄉(xiāng)”。包括很多地方政府領導,也一直在用“家電下鄉(xiāng)”的思維方式做農村電商的事情,結果發(fā)現,農村電商這個事情,費了很大勁卻沒做起來,上頭不滿意,老百姓不買賬,弄的自己兩頭受氣。
“家電下鄉(xiāng)”的目的是擴大內需,通過廣大農村市場消耗剩余產品,是向農村市場銷售產品。“家電下鄉(xiāng)”的效果不能說是非常好,但至少地方政府完成了指標。所以在操作“農村電商”的時候,也想按著這個思路來,想把更多產品賣給農村市場,結果發(fā)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大雄今天一起和大家分析一下,地方政府的農村電商應該怎么發(fā)展。
目前這種發(fā)展農村電商的觀點其實并不能完全怪地方政府,更多是受到阿里巴巴和京東的影響,在地方政府眼里,好像能與這兩家大電子商務平臺簽訂個合作協議就是落實自己農村電商政績了。豈不知商業(yè)公司的本質就是利益,不管他們宣傳的多么偉大多么美好,最終目標就是想把產品賣給農民。
大城市用戶滲透率已經很高了,再大力發(fā)展也圈不了多少用戶,反而農村市場還有大量未開發(fā)的用戶,正好地方政府又有迫切合作的心理,名利雙收的事情哪有不做的道理?所以為了迎合地方政府的這種心態(tài),兩家公司都推出了各自針對農村電商的戰(zhàn)略。
阿里巴巴提出“農村合伙人”計劃,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鎮(zhèn)服務站。
京東提出渠道下沉戰(zhàn)略,配合著“先鋒站”計劃和“鄉(xiāng)村代理人”計劃,將渠道拓展到農村市場。
從兩家公司的政策到地方政府的宣傳,也都說要大力開拓農村市場,讓農村人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將自家產品銷往全國。說的好像挺是那么回事的,可大雄為什么說“讓農村人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將自家產品銷往全國”不靠譜呢?結合實際情況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第一不靠譜:目前農村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勞動力短缺,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只留老人和孩子在家,讓老人和孩子上網賣東西?!
第二不靠譜:在這兩個平臺上賣東西,現在專業(yè)團隊沒有大量投入都做不好,農民連怎么上網都沒折騰明白,讓他們在平臺上和專業(yè)團隊比拼?!
第三不靠譜:想在京東賣東西,有兩種模式:自營和POP平臺,首先都需要有公司主體,而且注冊資金至少50萬,讓農民先去注冊個50萬的公司再來賣東西?!
第四不靠譜:淘寶還好,不需要注冊公司,個人也可以開店??捎羞^淘寶開店經驗的人都知道,現在連中小天貓店都不好經營了,淘寶店的生意更是能淡出鳥,這個時候還忽悠農民上來賣東西?!
第五不靠譜:想開天貓店?先不說要準備什么商標注冊證、授權書之類的文件,單就保證金和技術服務費的投入,至少也得十幾萬,農民出得起這錢么?就算出得起,農民舍得出嗎?!
正因為有以上五大不靠譜因素,大雄才說發(fā)展農村電商,萬萬不能聽他們忽悠。地方政府和這兩大平臺靠上邊,那就是個坑,而且是坑完你還讓你買單。
建電商產業(yè)園熱潮,是從東南沿海的浙江、上海、江蘇、廣東、山東等地開始起步,隨后開始向中部的重慶、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地迅速擴張,短短幾年時間已經從過去的星星之火,迅速呈現一片燎原態(tài)勢。目前,這股電商產業(yè)園的熱潮已經向西部開始蔓延,似乎有一種要在全國所有區(qū)縣城市都建立一座電商產業(yè)園的勢頭。
這其實不難理解,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建產業(yè)園是最能體現政績的地方,不僅電商產業(yè)園有蔓延之勢,就連創(chuàng)業(yè)孵化器最近一兩年也是在速度蔓延。
實際上大多數地區(qū)的大多數產業(yè)園,到最后都只是聾子的耳朵——擺設。除了在和上頭匯報工作的文件里用一下之外,對當地農村電商發(fā)展幫助非常有限。
那么,對于大多數地方政府來說,應該怎么發(fā)展農村電商呢?
首先,得要明確一點, 發(fā)展農村電商的核心目標是要讓當地產品走出去,讓農民有錢掙,農民有錢了,才會消費,只有這樣才能帶動地方經濟發(fā)展。基于這種思維,地方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其實既簡單又可現實:
1、學習各地旅游局的做法
大家都知道,發(fā)展旅游業(yè)可以帶動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所以旅游局是咋做的?想盡一切辦法讓全國人民知道當地旅游特色,當無數人慕名而來的時候,旅游業(yè)也就發(fā)展起來了。
其實每個地區(qū)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當地特色產品,比如被大從所熟知的:武漢的鴨脖和田的玉、新疆的葡萄干西安的膜,這些都為當地經濟做了大貢獻。
可大多數地方特產,都不被大眾所熟知,比如前段時間大雄說的東港大米,有多少人知道的?
地方特產是怎么被大眾所熟知的?這個問題才應該是地方政府要研究的。會有一些是口碑傳出去的,難道就不能通過互聯網營銷出去么?為什么這個城市的特產可以全國知名?為什么我當地的特產就不行呢?如果東港大米全國人民都知道,都愿意買,你覺得當地農民會想不到要利用互聯網進行銷售么?這個時候農村電商還需要政府想破頭也拿不出辦法么?相信老百姓自己就會想辦法學習、研究了。
地區(qū)特色產品很多都是沒法打品牌的,你能說出西安羊肉泡膜哪個品牌的好吃?所以地方特產是需要靠當地政府推動的,不能依靠企業(yè)和個人。有了知名的地方產品,何愁農村電商發(fā)展不起來?
2、鼓勵和扶持特產深加工企業(yè)發(fā)展
上面已經說了,讓農民去淘寶、京東平臺上開店銷售產品是不靠譜的,但當地企業(yè)做這個事情,是相對靠譜的,特別是當地知名企業(yè)。比如去年大雄去考查過的吉林某醫(yī)藥公司,在吉林當地種植人參,進行深加工,銷往全國。單就北京地區(qū)從事線上電子商務的部門就有幾十個人,每年的銷售額以億為單位。當地的農民仍然是種參,但你能說他們和電子商務沒關系么?他們不是農村電商的一部分么?
之所以大雄說要鼓勵和特產深加工企業(yè),是因為這些企業(yè)的發(fā)展可以帶動當地特產的發(fā)展,從而帶動當地整個產業(yè)鏈的發(fā)展。如果只是一個來料加工型企業(yè),他發(fā)展的再好,也只是解決了一小部分直接員工的就業(yè)問題。
還是以東港市為例,其實草莓也是當地特產,但草莓大家都知道,不好保存也不好運輸,但當地有一家罐頭加工廠,可以把草莓加工成罐頭,種草莓的農民自己通過電商銷售草莓是有難度的,但讓罐頭廠做電商銷售草莓罐頭是靠譜的。罐頭廠把草莓罐頭銷售做起來了,變像推動了當地草莓產業(yè)鏈的互聯網銷售,你說這算不算是農村電商的另一種發(fā)展形式呢?
來源:坤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