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老約翰·施特勞斯的兒子,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施特勞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風行跳舞的維也納一個音樂世家家庭,與父親同名。被世人譽為“圓舞曲之王”。1844年組成自己的樂隊,演奏本人和父親的作品。1855-1865年應邀在圣彼得堡指揮夏季音樂會達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宮廷舞會指揮。后又從事輕歌劇的創(chuàng)作。
其創(chuàng)作以《藍色多瑙河圓舞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藝術家的生活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和《安娜波爾卡》等一百二十余首維也納圓舞曲著稱,被后人冠以“圓舞曲之王”的頭銜。他曾帶領樂隊訪問歐洲各國,使維也納圓舞曲風靡全歐洲。他的圓舞曲獨具特色,旋律酣暢,柔美動聽,節(jié)奏自由,生機盎然,是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主要曲目。他還作有《雷鳴電閃波爾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爾卡舞曲及幾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創(chuàng)作了《蝙蝠》、《羅馬狂歡節(jié)》、《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吉卜賽男爵》等十六部輕歌劇,對于歐洲輕歌劇的發(fā)展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
《藍色的多瑙河》圓舞曲是約翰·施特勞斯創(chuàng)作的四百多首圓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寫于1867年?,F(xiàn)在人們常聽到的是管弦樂曲。其實,這支曲子當初是作為一首男聲合唱曲寫成的。《藍色的多瑙河》圓舞曲不僅受到群眾的喜愛,也受到許多專業(yè)音樂家的贊賞。向來寫作嚴肅音樂的德國著名作曲家博拉姆斯,有一次在舞會上見到約翰·施特勞斯的夫人杰蒂,杰蒂請博拉姆斯在她的扇子上題字,布拉姆斯先寫上《藍色的多瑙河》圓舞曲的主題,然后在下面寫道:“可惜不是我所作?!边@個小軼事可以說明,約翰·施特勞斯的曲子的確做到了雅俗共賞。
《藍色的多瑙河》圓舞曲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它不僅經常出現(xiàn)在音樂會上,而且在演出規(guī)模止也創(chuàng)造了一項世界紀錄。
1872年,約翰·施特勞斯應邀到美國波士頓主持《藍色的多瑙河》圓舞曲在世界和平大會上演出。參加這次演出的合唱人數(shù)竟多達兩萬人,伴奏樂器多達一千零八十七件。約翰·施特勞斯擔任合唱總指揮,下設一百多名助理指揮。這樣大型的演出怎么開始呢?有人想出一個好辦法:用炮聲作為開始信號。這次演出場面壯觀、氣勢磅礴,受到聽眾熱烈歡迎。演出結束后,大批觀眾擁向后臺,希望見到這位著名作曲家,并紛紛要求簽名留念。這時,連作曲家掉下的一根頭發(fā),也成為珍貴的紀念品了。
國內曾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從德國引進一個改編的版本,幾十年過去了世界交響管樂的配器與改編理論有了根本的變化。這個版本也是世界最新的版本,美國東北音樂出版公司極力推崇出版這個版本,認為它是最接近原作音樂的最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