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君語
對清式家具的評價,歷來存有較大爭議。大多數(shù)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中國歷史上,明式家具已然達到了藝術(shù)頂峰,而相比之下,清式家具走的路卻與明式家具截然相反,由重神態(tài)變?yōu)橹匦问?,力圖以追求形式變化取勝,藝術(shù)格調(diào)完全不及明式家具。
那,清式家具就真無可取之處嗎?
· 叁 ·
站在巨人肩上
- Qing Style Furniture -
站在“明式家具”這樣一位巨人的肩上,“清式家具”敢于創(chuàng)新的這一點精神,不得不令人刮目相待,其本身的特色與成就,作為一種“寫實”風格的實用裝飾藝術(shù),不乏值得研究與借鑒之處。
選材創(chuàng)新
在用料選材上,清式家具推崇色澤深、質(zhì)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其中以紫檀為首選。
特別是清中期以前的宮中家具選料甚為講究,這往往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用料清一色,或紫檀或紅木,各種木料互不摻用,有的家具甚至為同一根木料制成;
清 紫檀皇宮圈椅
選材則要求無癤無疤,無標皮,色澤均勻,稍不中意寧可棄之不用而絕不將就;
清 紫檀云龍紋頂箱柜
在結(jié)構(gòu)制作上,為了保證外觀色澤紋理的一致,也為了堅固牢靠,往往采用一木連作,而不用小材料拼接。
如有的床榻為鼓腿彭牙結(jié)構(gòu),盡管腿足曲率極大,也采用一木挖成而不拼接。不少宮廷紫檀家具透雕的花牙往往與腿足和牙條一木連作,用料大,浪費多。
紫檀珍貴世人皆知,大料更是格外珍稀,如此用料,是為了造成一種氣勢。就總體而言,清式家具,尤其是清代的廣式家具,體態(tài)要比明式家具寬大、厚重。
清 紫檀嵌玉云龍紋寶座
“做工”一詞在舊時家具行業(yè)中指家具的結(jié)構(gòu)和工藝,以結(jié)構(gòu)而言,有人認為清式家具重形式不重結(jié)構(gòu),其實這只看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
確有部分清代紅木家具在形式上一味效仿皇家家具,忽視結(jié)構(gòu),但多數(shù)的宮廷家具以及民間的不少柴木家具,都繼承和保留了明式家具結(jié)構(gòu)嚴謹、榫卯考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有些清式家具手法更為靈話,更富于變化。新奇結(jié)構(gòu)、新形式的榫卯以及巧妙的手法運用,令人耳目一新。
裝飾手法創(chuàng)新
注重裝飾性,是清代家具最顯著的特征。
清 紅漆髹金云龍紋交椅
為了達到瑰麗多姿、千變?nèi)f化的裝飾效果,清式家具的設(shè)計者和制作者幾乎使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裝飾材料,嘗試了一切可以采用的裝飾手法,在家具制作與各種工藝品相結(jié)合上更是殫精竭智,力求新奇。
家具上嵌木、嵌竹、嵌石、嵌瓷、嵌螺鈿乃至百寶嵌,明代已有采用,但清式家具應(yīng)用的手法更為靈活,使用更為普遍。
除上述幾種鑲嵌之外,值得提出的還有曾流行一時的鑲嵌琺瑯器,包括嵌掐絲琺瑯和畫琺瑯。
琺瑯器本身是一種裝飾件極強的器物,與清式家具的風格十分和諧,這不能不說是清式家具嵌琺瑯盛行的主要原因。
清 紫檀嵌琺瑯玉石樓閣人物圖插屏 細部
掐絲琺瑯,據(jù)傳是十三世紀由阿拉伯傳入中國。至于家具嵌掐絲琺瑯最早始于何年,尚難定論,但至少從已出版的明式家具圖錄、書籍中,未見有明代家具嵌掐絲琺瑯的實例。
傳世的清式家具所嵌的掐絲琺瑯,色彩豐富,掐絲工整,鍍金濃厚,不少為典型的乾隆時期制品。鑲嵌掐絲琺瑯的盛行,與乾隆皇帝本人的喜愛和倡導也不無關(guān)系。
清 紫檀雕花嵌琺瑯扶手椅
清式家具鑲嵌掐絲琺瑯的方式靈活多變,常見的有:局部鑲嵌小片的掐絲琺瑯片作為裝飾;以整片的掐絲琺瑯板作為椅子或杌凳的座面;用大尺寸的掐絲琺瑯板作為羅漢床的床圍子或大屏風的屏心;甚至整件家具采用琺瑯制作。
清乾隆 紫檀嵌畫琺瑯云龍紋柜格
畫琺瑯,亦稱“洋瓷”,色彩特別艷麗,與色澤紫黑、紋理致密的紫檀木相配,形成強烈的色調(diào)與質(zhì)地的對比,呈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悅目效果。鑲嵌方式及手法與鑲嵌掐絲琺瑯大致相似。
雕飾創(chuàng)新
清代的木雕工繼承了前代業(yè)已成熟的技藝,同時又借鑒了牙雕、竹雕、石雕、漆雕等多種工藝手法,刀工細膩人微,形成了特有的風格。
更值得一提的是磨工,僅以銼草(即木賊,又稱鬼頭草、節(jié)節(jié)草)為磨具,將雅件打磨得線楞分明,光潤如玉。就其難磨技藝而言,現(xiàn)代技工無法匹敵。
另一個有趣現(xiàn)象是,清代的雕工善模仿,在家具上能見到歷代藝術(shù)品上風格不同的雕飾,如仿元代的剔紅漆器,仿明代的竹雕,有的宮廷家具的雕飾從圖案到刀法都與同期的牙雕相似。
清 黑漆髹金云龍紋交椅
常見于紫檀家具上的幾何紋、仿古玉紋、仿青銅器紋的鏟地浮雕,從圖案到技法都不愧為成功的傳世之作。
但是,有些清式家具的雕飾由于過分求實而流于刻著呆滯,結(jié)果是精致有余,氣質(zhì)不足。即使是民間工藝,受時尚影響,所雕作品也常常缺乏樸素活潑的自然情趣。
清式家具自乾隆以后又出現(xiàn)了雕飾過濫過繁的弊病,所制家具幾乎無一不雕。而且不分造型,不論形式,不管部位地滿雕。
有的在一件家具上同時施加浮雕、透雕、圓雕、線雕等多種雕飾,純是為了離飾而雕飾,所雕圖案又多為海水江牙、云龍蝙蝠、番蓮牡丹,子孫萬代,某種程度上成為使用者身份的標志與象征。
乾隆之后的清式家具,雕飾圖案變得更加庸俗,雕飾技藝也每況愈下,正是這類雕飾對日后清式家具名聲的敗壞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西洋熱”
傳世的清式家具中,受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藝術(shù)品影響,采用西洋裝飾圖案或裝飾手法者占有相當?shù)谋戎亍?/span>
清乾隆 紫檀有束腰西番蓮條桌
在民間制作的家具中,尤以廣作家具受西洋影響更為明顯。
清初時,西洋式建筑的商館、洋行出現(xiàn)于廣州街頭,西方國家的商品源源不斷地涌人中國市場。同時,西方傳教士由廣州帶人中國的鐘表、琺瑯器、天文、地理、光學儀器及各種珍玩器物,引發(fā)了人們對西洋文化與技術(shù)的興趣。
至清中期已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西洋熱”。當時不僅以擁有西方器物為時尚,而且熱表對傳統(tǒng)的中國工藝品如瓷器、漆器、木器等加以洋裝、洋化。這股風逐漸自沿海傳至內(nèi)陸。
清乾隆 紫檀木樓三套轉(zhuǎn)人鐘
紫禁城內(nèi)自明代起就有西洋器物的收藏。入清之后,宮中精通各種技藝的西方傳教土們,不僅制作西洋器物,而且在長春園內(nèi)參與設(shè)計修建了部分西洋式花園。與此同時,一些帶有西洋風格的宮廷家具開始面世。
清乾隆 紫檀雕花方幾
早期的這類家具雖有部分用于出口,但始終未形成外銷瓷器那樣的規(guī)模,清晚期至民國時期,這種“洋式”家具再度流行,不過多數(shù)做工粗糙,不中不西,難登大雅之堂,與其說受西洋文化影響,不如說是受殖民地文化的毒化,與早期供外銷的西洋式家具不能同日而語。
第二種則是采用傳統(tǒng)的中國家具造型和結(jié)構(gòu),但或多或少地采用西洋家具部件的式樣或裝飾,最常見的是睢飾西洋圖案。
受西洋建筑影響,有些清式家具模仿西洋建筑構(gòu)件的式樣:
清乾隆 紫檀有束腰西洋裝飾扶手椅
這款椅子十分典型,椅子為清式有束腰扶手椅,但以西洋番蓮等圖案作為雕飾,有些部件造型顯然來自于西洋建筑,明顯體現(xiàn)出法國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風格于十七世紀中葉至十八世紀初流行于法國,是富麗奢華的歐州貴族宮廷風格。由于這種情調(diào)與清代貴族氣味相投,故而倍受喜愛,在宮中一些紫檀家具上留有痕跡。
清乾隆 紫檀有束腰西洋裝飾扶手椅
此椅背頂端的大貝殼為典型的洛可可圖案,由此可聯(lián)想到長春園中大水法遠瀛觀等西洋建筑上相同的圖案。
試推想,當時諧奇趣、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樓”的廳堂內(nèi),或許有不少此類家具與之相配套,惜圓明園被毀,難以考證。
站在明式家具的肩膀上,清式家具的眼界如何?
- END -
讓最好的家具傳承有序
明清家具研習社
| 轉(zhuǎn)載 | 合作 | 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