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xué)名:孔雀魚
拉丁學(xué)名:Poecilia reticulata
別 稱:鳳尾魚、彩虹魚、百萬魚、庫比魚
二名法:Poecilia reticulata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輻鰭魚綱
亞 綱:新鰭亞綱
目:鳉形目
亞 目:鳉亞目
科:花鳉科
亞 科:花鳉亞科
族:水族
屬:花鳉屬
亞 屬:花鳉屬
種:孔雀花鳉
水 溫:22~24℃
pH:7.5~8.5
食 物:紅線蟲水蚯蚓蚤人工合成餌料
性 情:性情溫和,可與小型魚混養(yǎng)
顏 色:金色、無色、紅色沙尾、紅尾半黑
分布區(qū)域:委內(nèi)瑞拉、圭亞那、西印度群島等地的江河流域
孔雀魚的學(xué)名是Poecilia reticulata,英名為Bellyfish,Guppy,Millions,在分類學(xué)上是屬於花鳉科(Poecillidae),是屬於卵胎生(Livebears)的種魚類。原產(chǎn)地是在中南美州(巴西、委內(nèi)瑞拉及亞馬遜河一帶),俗名為古比魚(GUPPY)。
文獻中最早的登載是在西元一八八六年時,由英國的傳教士Robert John Lechnere Guppy,由南美洲帶回了一群不同形態(tài)的小魚,贈予英國大英博物館,為紀(jì)念他的功勞,于是就以GUPPY便為此種魚的英文俗名,GUPPY之名在歐洲大陸便流傳開。
孔雀魚為早期為了要預(yù)防登革熱從國外引進的魚種,也就是早期大家所謂的'大肚魚'或是日本人所稱之的古比魚(Guppy)。而當(dāng)該魚被引進入亞洲時,由于其尾巴炫麗有如孔雀,于是大家便稱之為孔雀魚。經(jīng)過長期的人工預(yù)種及改良,即為現(xiàn)今的孔雀魚。孔雀魚由于詭譎多變,從古至今一直都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也正因如此,水族就流傳著一句名言:'從養(yǎng)孔雀魚開始,最終又回到孔雀魚',由此可知孔雀魚的魅力遠(yuǎn)遠(yuǎn)勝過任何種類的魚。孔雀魚由于它的變化萬千,在品種上及養(yǎng)殖上至今未能有全盤的定論。
孔雀魚體色絢爛多彩、體型優(yōu)美自然,深受人們喜愛??兹隔~分布于部分熱帶地區(qū)的河川下游,其野生棲地呈現(xiàn)多樣化,主要棲息于淡水流域及湖沼??兹隔~繁殖能力很強,能耐受污染水域,有“百萬魚”的美稱??兹隔~性情溫和,能與溫和的中小性型熱帶魚混養(yǎng),平時活潑好動,壽命較短。分成幾種基本品系禮服、馬賽克、草尾、劍尾、金屬、蛇王??兹隔~為雜食性小型魚種,體長4~5厘米,由于孔雀魚對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能力十分強韌,目前全世界幾乎隨處都能見到它的芳蹤。它豐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狀和旺盛的繁殖力,倍受熱帶淡水魚飼養(yǎng)族的青睞。
它豐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狀和旺盛的繁殖力,倍受熱帶淡水魚飼養(yǎng)族的青睞。尤其是繁殖的后代,會有很多與其親魚色彩、形狀不同的魚種產(chǎn)生。雌、雄魚差別明顯,雄魚的大小只有雌魚的一半左右,雄魚體色豐富多彩,尾部形狀千姿百態(tài)。
孔雀魚是熱帶魚中最普通、最為人們喜愛飼養(yǎng)的一種魚。它體小玲瓏,活潑好動,雄魚體長3厘米左右,其尾柄及尾鰭占身長的2/3左右;雄魚體色斑斕多彩,有紅、橙、黃、綠、青、藍(lán)、紫等色,基調(diào)色為淡紅、淡綠、淡黃、紅、紫和孔雀藍(lán)等。尾鰭和體腹上有藍(lán)紅色圓斑,其周圍有淡色環(huán)紋,似孔雀尾翎花色,故以得名。背鰭短而高,尾鰭寬而長,尾鰭上有1~3行排列整齊的黑色圓斑或是一彩色大圓斑。尾鰭形狀有琴尾、圓尾、旗尾、三角尾、燕尾、裙尾、上劍尾、下劍尾、叉尾、方形尾、火炬尾、齒尾、大尾等各種形狀。
雌魚體長可達6厘米,其尾柄及尾鰭占全身的1/2以上,各鰭均較雄魚的短。較雄魚體色遜色得多,多為單一銀灰色,尾鰭上雖有一些花紋,均沒有雄魚的鮮艷。
體色暗淡,呈肉色,稍透明,背鰭和尾鰭的顏色較雄魚遜色得多。孔雀魚的繁殖力很強,經(jīng)過人們長期雜交培育,產(chǎn)生了許多花色品種,千姿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