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上個世紀,是單個明星的號召力下降了嗎?葛優(yōu)年過50,仍然是愛情片男主角。不管角色是什么年齡、身份,都是寥寥可數(shù)的幾個人在通吃,令觀眾不膩也難,審美不疲勞也難。當每部電影都是大片云集,大明星們被過度消費,大腕市場正在通貨膨脹;當堆砌明星成為每部電影必做的功課,明星們身價飛漲,炙手可熱,奇貨可居,對中國電影,卻可能是一種隱患和傷害……
不扎堆不成活
不扎堆不成活
2010年票房過億的17部國產電影中,除了一部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 和純新人主演的《山楂樹之戀》 外,其他15部電影都至少有2至3位大牌演員參演。
電影宣傳資深人士陳勵志告訴記者,“內陸大片的定義基本只有一個標準:大牌云集。”大牌拼盤始自2002年張藝謀執(zhí)導的《英雄》,李連杰、梁朝偉、甄子丹、張曼玉、章子怡、陳道明這樣的頂級豪華陣容,標志著內陸第一部商業(yè)大片的誕生,2.5億元的票房也激活了大牌拼盤的模式。日后的《無極》《赤壁》《投名狀》等影片,雖再難復制、超越《英雄》這樣的陣容,但也有重量級的一線大牌捆綁拍攝。
李連杰、成龍、周潤發(fā)、劉德華這些一線大牌們再不復上個世紀單打獨斗就能撐起一部電影的威力,如今他們不但不忌諱拼盤出演,為人打醬油也無妨。2011年《戰(zhàn)國》上映,諸多大牌甘為新人充當綠葉,大牌的號召力可謂被利用到極致了。
檔期滿 滿得為難
檔期,滿!滿得為難
趙氏子彈非2三片同時在中影基地混錄,葛優(yōu)的話語在走廊里此起彼伏,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一個組包了三個棚。”馮小剛曾微博調侃“賀歲帝”葛大爺。其實,“一組包三棚”是假,“三組請了一位葛大爺”是真,三部賀歲片《趙氏孤兒》《讓子彈飛》《非誠勿擾2》不約而同壓寶葛優(yōu)為男主角。甄子丹同樣也因為去年參演了三部商業(yè)大片,令2010年被稱為“甄子丹年”。
從各大影片公布的開機時間不難推出2010年“甄功夫”爆滿的檔期:《關云長》4月開機,《武俠》為錯開10月開機的《大鬧天宮》 而提前到8月開機,與葉偉信聯(lián)合導演的《急先鋒》也因接拍《大鬧天宮》而延期到今年,還趕場在11月底開機的賀歲片《最強囍事2011》里打醬油。
與甄子丹一樣忙的還有周杰倫。年初因檔期過滿辭去主持人一職的周杰倫,檔期已經排到兩年以后,更有《青蜂俠2》劇組聲稱因為他留檔期而推遲開拍。
一位導演說,很多電影開不了機,不是沒有演員,是沒有大牌演員,大牌演員的檔期都滿到水潑不進針扎不入了。
沒有大明星,片子肯定死,已經成為業(yè)內共識,這種現(xiàn)象,正常嗎?
片酬漲 漲得離譜
片酬,漲!漲得離譜
北上廣三地CPI本月破5,而我們的演員片酬千萬元俱樂部也再添新人,領跑了CPI。
當姜文站著把錢賺了的時候,甄子丹也很驕傲,“我原來是打著把錢賺了,現(xiàn)在是笑著把錢賺了”,甄子丹以年進賬1.26億元躋身華語電影千萬元俱樂部成員,近日更是以第六名的成績登上2011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這歸功于一年內數(shù)次漲價后翻番到3000萬元的片酬。
和甄子丹一樣,其他幾個大牌去年頻頻被爆出飆漲片酬的新聞。據(jù)《新快報》報道:李連杰去年接拍《龍門飛甲》時,身價已由2009年的近4000萬元上漲至6600萬元;劉德華出演《狄仁杰之通天帝國》收1000萬元片酬,到《我知女人心》時身價已是1800萬元;舒淇從《非誠勿擾》到《非誠勿擾2》,一年內從200萬元漲到500萬元……導演吳思遠因此笑談“想一槍打死經紀人”??墒沁€有片商眼見演員票房號召力太強,自愿漲片酬的狗血例子:據(jù)爆料,古天樂主演的《竊聽風云》《大內密探零零狗》和《槍王之王》的票房過億后,片商主動加酬,將500萬元翻番。
號稱成本3億元的《投名狀》片方曾透露,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徐靜蕾分別拿走了1億、1600萬、1200萬和200萬元的片酬,占成本近一半。傳聞周潤發(fā)在《讓子彈飛》拿到了令人咋舌的4000萬元片酬,并參與票房分紅1000多萬元,一人占盡成本1.5億元的1/3。某業(yè)內人士私下里給記者算了《關云長》的一筆賬:號稱億元成本,按照行情,甄子丹片酬3000萬元,姜文1000萬元,導演編劇1000萬元,古裝歷史片的大場景支持3000萬元……大牌拼盤使得前三個支出已經占了成本的一半,通常這個比例合理的數(shù)字應是1/3。
票房懸 懸得特殊
明星的片酬飛漲,是不是中國電影的一種畸形發(fā)展?
票房,懸!懸得特殊
依賴一線演員拼盤的電影票房號召力有多強?2010年那14部票房過億的大牌拼盤電影,只有《孔子》一部虧本,其他都盆缽滿貫。
也有不少反例。2008年大牌片酬占成本一半的《投名狀》,票房沒有收回成本;梁朝偉、趙薇等加盟的《赤壁》內陸票房5.7億,也還差成本0.3個億。
失靈的還有《黃石的孩子》(周潤發(fā)+楊紫瓊)、《姨媽的后現(xiàn)代生活》(周潤發(fā)+趙薇)、《諜海風云》(周潤發(fā)+鞏俐)……“盡管捆綁了大牌,但沒有商業(yè)片的身段,也自然沒有商業(yè)片的身價。”陳勵志如此分析道。
明星決定了票房,是因為明星對觀眾的個人號召力嗎?
新人缺 缺得心傷
新人,缺!缺得心傷
去年的賀歲帝葛優(yōu)日前自曝今年可能不拍新片歇影一年。姜文曾說:“中國電影市場不缺演員,但缺葛優(yōu)。”葛大爺這么一歇,讓導演們情何以堪。大牌在商業(yè)大片中幾乎占據(jù)主導地位,而最近章子怡和郭富城搭檔的《最愛》上演后,影評人谷峪悲催地叨咕,“顧長衛(wèi)以前的文藝電影哪有腕兒?現(xiàn)在也迷信大牌了。”
然而,大牌只有那么多,一線的男演員基本上沒有35歲以下的。2010年網上流傳的有關《狄仁杰之通天帝國》主創(chuàng)年齡的算術題如下:已知《狄仁杰》中李冰冰騎著劉德華寬衣解帶,兩人加起來86歲;劉嘉玲劉德華握著手神情曖昧,兩人加起來94歲;劉嘉玲抱著李冰冰悲痛欲絕,兩人加起來82歲。求三人各多少歲?答案:劉德華的年齡為49歲,李冰冰的年齡為37歲,劉嘉玲的年齡為45歲。而大家對葛優(yōu)的熱愛也擋不住對這個54歲的剩男在《非誠勿擾》里純情戀愛頗有微詞。今年50歲的劉德華和47歲的鞏俐在《我知女人心》里火辣熱戀,讓多少沒有大片機會的年輕演員心有不平。
連小制作的《80后》導演李芳芳也在為年輕演員難尋而郁結,“劇本里角色的年齡都是20剛出頭,但國內這一年齡段的好演員真的沒有,找過才知道這代明星真到了斷代的時候。”
一方面大牌明星忙不過來,一方面新人沒有機會難出頭,這個局,該怎么破?
華語一線影星號召力調查 男星
華語一線影星號召力調查
華語一線影星號召力調查 女星
華語一線影星號召力調查
調查合作伙伴
本調查通過清研咨詢NetTouch網絡調查系統(tǒng)對實名制樣本組隨機發(fā)放問卷展開,回收有效問卷1051份。
明星被過度消費
明星被過度消費?
問: 為什么群星結盟的春晚式電影越來越多?
答: 在創(chuàng)作能力低下的前提下,明星的作用被放大
安曉芬:電影的投資成本越來越高,一線大牌是投資安全的初步保證。
方勵:不是所有大牌明星都會參與宣傳,當結盟大到一定規(guī)模的時候,制片方會想這個明星來不了做宣傳,但那個明星可以來,或者抓這兩個明星跑北京的宣傳,抓那兩個明星跑上海的宣傳。觀眾不會因為某一個明星去看電影,但很多媒體會因為這些明星演了某部電影而做報道。
陳勵志:我們公司參與營銷的電影《風聲》《一代宗師》《三槍拍案驚奇》《葉問2》《最愛》《金陵十三釵》等片多是2個以上的大牌拼盤,大牌的話題性很強,首先會引起媒體有興趣追逐,其廣告、首映禮、院線期望值都是一流的。
關雅荻:在中國電影創(chuàng)作落后,還沒有能力拍出那么多賞心悅目的商業(yè)類型片的前提下,投資人和導演會想盡一切可能把商業(yè)元素放大,比如大牌演員。就算電影票房不好,也還會有贊助和植入可依賴。
問: 大牌拼盤對票房有沒有號召力?
答: 大牌明星起到的是宣傳的功能,而沒有真正的票房號召力
高軍:演員沒有什么絕對的票房號召力,像有很多大牌兒演員票房也有很差的時候。電影票房能起來是多種因素導致的,演員只是因素之一,不是關鍵性的作用,演員充其量是撬動票房的支點,而不是票房本身。我在運作一些戲的時候,考慮更多的是演員的組合。
安曉芬:大牌是否能保證票房不是百分百的因素,一部票房高的電影要綜合電影的品質、演員號召力、題材的選擇和導演的功力,這四個因素缺一不可。像《戰(zhàn)國》《關云長》的演員號召力夠了,投資也不小,但題材和創(chuàng)作方向上存在一些讓觀眾不能接受的因素,所以票房和口碑不是很理想。
張小北:如果說有票房號召力,現(xiàn)在是導演號召力時代,并不是演員!所謂的電影明星的號召力,是在成熟的市場基礎上。上個世紀90年代電影市場主體的香港就很成熟,借助于特定的發(fā)行渠道延伸至日韓兩國以及東南亞地區(qū),其時的成龍、李連杰、周星馳、周潤發(fā)等演員,才叫真正有號召力的電影明星。
陳勵志:即使大牌拼盤也有太多票房平平的電影,《海洋天堂》《黃石的孩子》《姨媽的后現(xiàn)代生活》等電影都不符合賣座商業(yè)片的要求。
谷峪:真正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男星只有葛優(yōu)一人是大爺,女星根本就沒有,沒有哪個女星是經過檢驗的有票房號召力。
方勵:啟用很多大牌明星起到的是一種宣傳的功能,而不是所謂的票房號召力。
問: 十幾個大牌明星幾乎演了所有的電影,新人呢?
答: 只摘果子,不種樹
方勵:沒有成熟電影市場的時候,電影演員大都由成熟的電視劇市場培育出來后轉型。電視劇的票房方式更簡單就是加減乘除,誰加誰搭成什么,電視臺買不買,所以沒有幾個人敢用新人來挑大梁做電視劇,這就開始惡性循環(huán)。當電影開始起來的時候,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沒明星了,年輕人沒有了。
張小北:輿論現(xiàn)在對被過度消費的明星的苛責,是一個誤區(qū)。根本原因在于電影本身質量不高,只能過度依賴明星、依賴由之帶來的大營銷,大家只想摘果子,不想種樹。30年種出來的果子幾年都被賣完了,導演才開始慌了,觀眾也才覺得膩歪了。
谷峪:演員的培養(yǎng)需要時間和包裝。好萊塢的黃金時代,一個制片廠會圍繞演員做很多片子,把演員當做唯一核心的產品。我們目前沒有這個體制,處于有什么拍什么的階段。
問: 是觀眾非大明星不看,還是觀眾被誤導了?
答: 跟觀眾沒關系,明星堆砌是隱患,是傷害
李玉:不應該啊,《瘋狂的石頭》就是好例子。非明星陣容沒問題,就怕你是非明星陣容,拍的還是濫東西,觀眾不是傻子。我覺得現(xiàn)在大家不會幼稚到因為誰演了就去瘋狂追捧,除了葛優(yōu)真有號召力,其他人還真不行。
方勵:不是,跟觀眾一點關系都沒有,更多是因為院線。院線算賬很簡單,他們不管你有沒有用大牌,你的宣傳做到什么地步了,院線就是一個零售店,貨架只有這么幾個位置,擺什么樣的產品人家要算賬的。如果有人敢用新人,砸五千塊路牌,那院線一定會給你上片。不用新人用明星,如果宣傳的不好,院線可能會給你上片,但不會給你排很多廳的。所以如果你的片子全是新人,那就要翻好幾倍的功夫做宣傳。歸根結底,我們現(xiàn)在要用明星陣容,仍然是宣傳的原因。宣傳首先影響到的不是公眾,而是院線愿意不愿意給你排廳,因為有相當一部分觀眾并不是由于看到報紙而去電影院看電影,而是到了電影院看今天有哪些電影上了。
安曉芬:當然,有大明星出演,觀眾的直覺認為投資肯定很大,品質應該有保證,再加上影片的宣傳炒作也影響了觀眾的判斷,會有一些觀眾認同沒大牌明星出演就不進電影院的行為,這是少數(shù),但它會誤導一些投資者,沒有大牌不敢拍,追逐大牌,造成投資風險加大,賠錢了,大家又不敢拍,造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
高群書:不光產生審美疲勞,對整個電影產業(yè)也是傷害?,F(xiàn)在投資商、制片人都不在劇本上下工夫,不會在推廣發(fā)行上制定一定的營銷策略,僅僅是通過表面的明星架構來吸引觀眾,這是中國電影產業(yè)特別大的問題,這是隱患,長此下去,對電影產業(yè)是傷害。中國電影應該三條腿走路,第一是在題材的創(chuàng)作力上要努力,現(xiàn)在很多電影都在跟風,比如一大堆關云長,一大堆重拍。
還有演員搭配、明星架構。最重要的是推廣發(fā)行、營銷,中國很多制片人雖然都在說營銷,但這些營銷都特別扯,簡單、粗放,它不是針對電影進行營銷,而是用以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套到現(xiàn)在的電影上,這樣對創(chuàng)新性的電影有特別大的傷害。好萊塢就做得特別好,比如《盜夢空間》,如果放在中國肯定發(fā)行不好,他們拿出相當于制作費的2/3去營銷,并且作了很多獨特的營銷,提前讓你知道這部電影有什么樣的新意,有什么特別之處。大家在沒看電影之前對它所灌輸?shù)谋I夢方式已經接受了。
中國電影為何不敢用新人
問: 中國電影為何不敢用新人?
答: 作品夠自信,就敢用新人
高群書:現(xiàn)在不敢推新人,缺乏三條腿走路的機制,缺乏科學的運作行銷方式。我都喊了這么多年,沒用,人說我傻B。體制問題,誰說都沒用,我是無力改變,把自己管好就行了。
李玉:還是有很多人在做推新工作,混搭其實是一種方式,經紀人王金花就簽了很多新人,但新人怎么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另外,好的作品是首位。比如黃渤,其實是個老演員,在圈里混了很多年,但都沒有讓大家看到他的價值,《瘋狂的石頭》之后他出來了?,F(xiàn)在只是票房好了,整體電影的質量沒有起來,所以演員很被動。我覺得只要大家去拍新的電影,好的電影,哪怕商業(yè)電影,當它越來越成熟的時候,前提是電影市場得成熟。
陳勵志:張藝謀、寧浩等導演,個人號召力足夠,作品足夠有信心,就敢于推出新人,《山楂樹之戀》《無人區(qū)》都是新人出演,票房還很可觀的。
谷峪:導演對新人培養(yǎng)的責任感也很重要,寧浩導演的草根演員培訓班做了一個好的嘗試。
李玉:我一直以來都是用好的一線演員帶新人,讓真正有實力的演員拉他們一把。我覺得現(xiàn)在演員特別需要培養(yǎng),需要機會來展示自己?!短O果》里用了曾美惠孜跟范冰冰直接演對手戲,《觀音山》里的小胖子從來沒演過戲,但他非常棒,將來會是一個很好的演員,我讓他直接跟陳柏霖、范冰冰配戲,而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另外,只有產業(yè)成熟了,用演員的方式才會變得成熟,這是大環(huán)境的問題。
問: 大牌云集照樣失敗,是明星號召力下降了嗎?
答: 堆砌明星成本高,明星也很被動
李玉:不是說所有大牌結盟的電影票房就一定好,也不是明星號召力下降的問題,這樣說對明星不公平,根本原因是好電影少了。演員很被動,不管一線、二線、三線,大環(huán)境好,他才能好。另外還有檔期選擇的問題。比如《我知女人心》這個愛情片,如果放在情人節(jié)檔期,票房一定不錯,但它恰好混在大片云集的賀歲檔。
安曉芬:首先要看演員是否跟角色配,就算演員很有名氣,但是他(她)不適合這個角色,不能給觀眾代入感,造成觀眾的不認同,所以會失敗。
方勵:堆砌明星本身成本就很高,電影要是拍得不好,就只能忽悠大家進電影院,但首周末一過,直接口碑不好,觀眾上座率往下掉,院線是非?,F(xiàn)實的,直接就會把片子往下摘。還有一種電影,雖然是全明星陣容,電影也很好,但檔期選擇錯誤,票房只有這么大規(guī)模,檔期撞車,可能就會撞個半死。第三種情況是影片很好,檔期選擇也到位,但宣傳不好,沒打到點上。就算大牌云集,哪一個環(huán)節(jié)沒做好都可能死。
高軍:《觀音山》之前,范冰冰主演的《日照重慶》票房很慘,才有400萬元?!度照罩貞c》有兩個票房支點,一個是范冰冰,一個是電影節(jié)獲獎;《觀音山》也有兩個票房支點,一個是范冰冰,一個是東京電影節(jié)的獲獎,但是在運作得時候有差距了,《觀音山》把這兩個支點運作的淋漓盡致,就撬動了票房,而《日照重慶》沒有利用好,票房就很慘淡。同樣是范冰冰,一個月前的片子票房是400萬元,一個月后的片子票房是7000多萬元,差距20倍之多,這是范冰冰的作用嗎?所以不能拿演員當票房的賭注。
樣本大牌男 甄子丹
看,他們這么用大牌明星
樣本大牌男 甄子丹
記者: 《關云長》是“大牌演員+大片規(guī)模+經典故事”的組合范本了,對票房有信心嗎?
莊文強:我們沒有沉迷在大片的規(guī)模里面,《關云長》看上去是一個大片規(guī)模,但故事卻是一個小故事,我們對故事有信心,但怎么樣回收成本,就要請甄子丹和姜文來出演,他們兩個人加起來的影響力,影片就肯定可以回收了。
使用者:葉偉信、麥兆輝、莊文強
使用載體:《葉問》《關云長》
使用方法:打破定式,嘗試文戲
使用效果:強勢躋身一線
記者:甄子丹炙手可熱后,導演們把他的功夫在電影中發(fā)揮到了極致,你們覺得甄子丹的用法應該是什么?
麥兆輝:我們這次用他用得恰好到位。他有很多文戲是以前沒有過的感覺,突破很大,我最欣賞的是他和綺蘭的那場戲,我都被感動了。當然,在戲中要發(fā)揮他的武打作用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在動作片市場上明星實在是太少了。
莊文強:其實就像給你一輛法拉利你開50公里是不合理的,是浪費的,當你把法拉利開到200公里的時候,再表現(xiàn)出別的車表現(xiàn)不出來的水準就對了。我們的想法就是甄子丹的氣質跟他的能力,在文戲上是有很好的發(fā)揮空間的,而我們有能力把文戲和武戲結合得很好。
記者:現(xiàn)在很多電影里,過分地運用甄子丹,給他加很多打戲。
葉偉信:動作電影是國產片中比較好賣片的類型,以前國外買片,都要先看國產片有幾分鐘的打戲,還有預告片要剪出幾分鐘的打戲,老板知道用甄子丹肯定都會讓我在戲里面多加打戲,可我是一個拍文戲出身的人,很矛盾。這次要不是我用甄子丹,恐怕把《葉問》又變成了動作片。
樣本大牌女 范冰冰
樣本大牌女 范冰冰
記者(以下簡稱記):從《蘋果》到《觀音山》選擇范冰冰來主演是怎么考慮的呢?
方勵(以下簡稱方):《蘋果》選范冰冰是一個偶然。一開始我和李玉根本沒有想過讓范冰冰出演女主角,因為她并沒有一個好的電影作品,經紀人王京花想安排范冰冰和李玉見個面,那次見面范冰冰是淡妝出場,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日常女孩子的狀態(tài),有了普通人的感覺,一下子就吸引了李玉,我們就定下了范冰冰?!队^音山》劇本出來之后,范冰冰是主動找到李玉希望能有合作。
記: 《觀音山》中選擇用臺灣男星陳柏霖來搭范冰冰是怎樣考慮的?
方:用了范冰冰,男主角要是用一個純新人顯然搭不起來,不是簡單的宣傳上搭不起來,他可能在拍戲的時候會很累、很緊張。我當時考慮的就是至少得用一個有一定演藝經歷的,可是你想想在內陸和港臺真正是20幾歲的男演員有幾個?內陸沒有這個年齡段的男演員。陳柏霖是范冰冰自己很認可的演員,再加上我們認為他在內陸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他這個20幾歲的年齡剛好適合我們的劇本。
記:從《蘋果》到《觀音山》范冰冰的片酬漲了多少倍?
方:范冰冰的片酬都是我談的。2006年,在《蘋果》的時候我跟佟大為和范冰冰說,你們都不是好的電影演員,沒有什么好的電影作品,對我來說你們就是新人,而且這個電影的藝術追求很強,我無法按照一個商業(yè)電影的模式來考慮,僅僅是邀請大家一起來做一個作品。有了合作愉快的《蘋果》后,到了《觀音山》的時候,她讓我看著給片酬,她覺得片酬無所謂,就是想和我們團隊合作。
記:范冰冰本身也有自己的公司,你們具體是怎么合作的?
方:我跟范冰冰說,你的團隊跟我的團隊就是敵人,因為我們都爭奪你,我們?yōu)榱穗娪暗乃囆g品質,為了導演的順利工作,為了電影的安全,我是拼命讓你的狀態(tài)去貼近電影,所以我希望你不要那么忙。下了飛機直接上片場上戲,拍完戲又直接上飛機去參加活動,這種狀態(tài)對電影太糟糕了,但她的團隊就覺得只要有空閑就要去參加活動,大家立場不同沒辦法。最后都沒有妥協(xié),就看誰能干過誰吧。我天天都在跟冰冰的團隊吵架干仗,吵架有幾十次了,大家真的是干仗,只差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