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是我們最熟悉的鳥,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吹竭@種鳥類,多少年來,小
麻雀與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藍天,同一個屋檐下,同一塊土地上。
麻雀形不驚人、貌不壓人、聲不迷人,加上和我們太熟悉了,而我們對它們了解得并不多。實事求是地說,它以谷物種子為主食,
麻雀的確能從人們那兒搶走很多的糧食,因此,我們說它們是害鳥;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
麻雀也撲食有害昆蟲,它們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也作出了不小的貢獻,那我們應該說它是
益鳥。
小
麻雀圖片
配圖:
麻雀走正步,
來源。
麻雀性格比較暴躁:被人類捕捉的
麻雀,你送到它嘴邊的食物它都視而不見,絕食-是它唯一的選擇。它那一副凜然不可冒犯的神態(tài),甚至不發(fā)出一聲鳴叫,它從不向人類低頭乞憐。從它被剝奪自由的那一瞬,它就選擇了死亡,人類多次征服
麻雀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
麻雀至死都緊緊地閉著眼睛和嘴,它寧死不屈的高尚品德是值得我們?nèi)祟悓W習的。
五十年代時,社會上掀起了除“
四害”的浪潮,小小的
麻雀一度蒙受了不白之冤,被列在了“
四害”之中,未能幸免。記得,有一部動畫影片《最后一只
麻雀》。故事中講述的是:在當時那個年代里,廣大農(nóng)村開展除“
四害”運動,小
麻雀,被人們大量捕捉的故事。影片里,一個村子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除“
四害”運動,男女老少齊上陣,用各種辦法捕捉
麻雀。人們敲鑼打鼓、用大喇叭呼喊,用棍棒驅趕,弄得
麻雀無處藏身。在人們的窮追不舍下,最后一只
麻雀被追趕得精疲力盡,最終落網(wǎng)。人們?yōu)橹畾g呼,盡情地跳躍。
到了六十年代,人們經(jīng)過認真的反思,覺得把
麻雀作為“
四害”實在是太不公平了,開始為其平反。原因是,
麻雀不僅僅吃掉一部分糧食,更主要的是,
麻雀的主要職能是保護莊稼捉害蟲。按照三七開的原則,
麻雀的功大于過。從此,
麻雀不再被列為“
四害”了,成了莊稼地里的“守護神”,漸漸地受到了人們的保護和尊重。
麻雀遍布在世界各地,城市和鄉(xiāng)村的每個角落都有。在我國北方,大家都習慣地叫它小家雀兒,意思是與人為伴。六十年代的城鄉(xiāng),平房居多,在茅草房、瓦房、木屋的房頂上、瓦縫里、檁子上、屋沿下,隨處可見
麻雀的身影。
每當春季,小
麻雀成雙成對,翩翩起舞,互相追逐,銜來羽毛忙于筑巢孵化。不久,小
麻雀出殼,光禿禿的身上長出了羽毛。
不知不覺的夏季就到來了,小
麻雀一天天長大,
麻雀爸爸、媽媽一次次飛到田野里捉回小蟲喂孩子。很快,黃嘴丫的小
麻雀嘴巴變硬,翅膀上的羽毛越來越豐滿。小小的窩里再也住不下那么多的
麻雀了。老
麻雀開始帶領著所有的小
麻雀,飛來飛去,嘰嘰喳喳的,全家其樂融融。它們一會兒成群結隊的飛落到天空,一會兒落在地上,一會兒飛到屋沿上或滿枝綠葉的大樹上。那時,人們的愛鳥意識還很薄弱,孩子們經(jīng)常打小鳥、掏鳥窩取樂??墒牵?a target="_blank" >麻雀的繁殖力仍然很強,數(shù)量還在不斷的增加。
每到秋冬季節(jié),數(shù)以千計的
麻雀從四面八方匯集到了一起,鋪天蓋地的。有的時候,飛臨到一棵大樹上棲息,嘰嘰喳喳的,象似開辯論會,很是壯觀。有的時候,
麻雀落在農(nóng)村的場院上,尋找丟失在地上的糧食。一見到人來了,立刻騰空而起,不大會兒工夫又落到地面。
麻雀很戀自己的家園,依戀人類,依戀城市生活,無論生活環(huán)境多么的惡劣,從不遷徙。
寒冬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小
麻雀仍然生活得很愉快。
進入兩千年以后,隨著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再也看不到人們在樹下用彈弓打鳥了,應該可喜可賀了??墒牵B兒卻不見增加,有的地方反而越來越少了。是什么原因使
麻雀在減少呢?
主要還是
麻雀在城市、農(nóng)村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城市高大樹木減少,綠化跟不上砍伐的速度,使鳥類失去了本來屬于它們的棲息地。另外,隨著城市建設的發(fā)展,樓房林立,原有的平瓦房逐步被樓房取代,對人類來講應該是天大的好事,可是,對鳥類來說卻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從此,柔弱的小鳥兒失去了傳統(tǒng)的住所。由于樓房表面完全是光滑的水泥面,弱小的
麻雀無法在墻體上建筑新巢,更無法繁殖后代。有的
麻雀為了適應城市新建筑帶來的生存環(huán)境,只好尋找新的生活居所,聰明的小
麻雀,為了在城市里繼續(xù)生存,只好在樓房的空調(diào)管道洞口安了新家。有的還選擇在大門圓柱上方的安全之處棲息。樓房的不斷升高,讓有的
麻雀從地面兩米的距離一下子搬到了十幾米甚至幾十米高的半空中的洞穴里居住。每次,小
麻雀要回家,都得從地面分幾次向上攀飛,回家都成了困難,
麻雀的生存空間和環(huán)境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現(xiàn)在有些農(nóng)村,由于人們在種植農(nóng)作物時使用大量的劇毒農(nóng)藥,莊稼地里的病蟲害明顯減少,糧食產(chǎn)量增加了。可是,那里的人們卻很少能見到
麻雀、喜鵲、貓頭鷹和烏鴉等鳥類的身影了,出現(xiàn)了人與自然極不和諧的現(xiàn)象。
為此,強烈呼吁人類,在建設城市和新農(nóng)村的的同時,為了人類自己也為人與自然的和諧,要樹立保護鳥類和野生動物的意識,多栽種植樹木,為鳥類和其它動物提供生存空間。
【作者】丁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