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愛成長茁壯, 你的臨在之光必須夠強, 才能不被那個思考者或痛苦之身控制, 進而誤以為它們就是你。
所謂自由、救贖和開悟, 就是知道你自己是思考者之下的本體、心智噪音下的定靜, 以及痛苦之下的愛和喜悅。
解除對痛苦之身的認同, 就是將臨在帶入痛苦之中, 因而轉化它。
解除對思考的認同, 就是靜默地觀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特別是那些重復的心智模式, 以及小我扮演的角色。
如果你不再投注自我感在心智之中, 它就失去了強迫性的特質, 而所謂的強迫性就是無法停止批判, 進而抗拒當下本然, 并制造沖突、
人生戲碼及新的痛苦。事實上, 在接納當下本然因而停止批判的那一 刻, 你就已經從心智中解脫了。
你為愛、喜悅和平安創(chuàng)造了空間。
首先你先停止批判自己, 然后再停止批判你的伴侶。
最能催化關系轉變的因素就是完全接納伴侶此刻的模樣, 不以任何方式批判或改變他們。
這樣一來, 你就立刻超越了小我。所有的心智游戲和上癮癥到此結束。
再也沒有受害者, 也沒有迫害者; 沒有原告, 也沒有被告。
這也是所有共依存現象的終結。所謂共依存就是被扯進他人無意識的模式里, 進而不自覺地助紂為虐, 讓那個模式繼續(xù)存活。
一旦終結了共依存現象, 你們不是會在愛中和平地分手, 就是會一同更深入當下, 進入本體之中。
可能這么簡單嗎? 是的, 就是這么簡單。
愛是本體的一種狀態(tài)。你的愛不假外求, 它深植于你的內在。
你無法失去它, 它也不會離開你。它無須依附他人, 也無須依附其他外在形式。
在你臨在的定靜中, 你能感受到自己無形無相、無時間性的實相 ——就是賦予你肉體生命活力的未顯化生命。
然后你就能感受到所有人類和萬物的內在深處, 都有著與你相同的生命——你看穿了分離和形相的簾幕。
這是對合一的領悟, 這就是愛。
但除非你能永久從心智認同中解脫, 而且你的臨在強烈到可以瓦解痛苦之身, 或者你至少能夠以觀察者的身分保持臨在, 否則愛無法茁壯, 只可能會有幾次曇花一現。
如果你能做得到, 那么痛苦之身就不會掌控你, 更不會摧毀愛了。
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