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提出“凡十一臟取決于膽”的理論以來,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歷代關(guān)于“取決于膽”的相關(guān)理論大致有:
(1)肝膽功能說。
(2)肝膽春生說。
(3)氣化升降說。
(4)三陰三陽開、合、樞說。
(5)膽寄相火說。
(6)膽“蛋”諧音說等。
筆者認為“膽是元陽,是十一臟之父”。
肝膽互為表里,肝膽不可分,膽之形藏肝之氣,肝之形藏膽之氣。所以言膽就必須言肝,膽對應(yīng)的是甲木,肝對應(yīng)的是乙木。膽屬陽,肝屬陰,陽生陰,一生二,膽生肝。
《黃帝內(nèi)經(jīng)》的描述是:“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逦?,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nbsp;
上文中“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的“玄”、“道”、“化”在這里都是“元陽”、“元始”、“起始”的意思,分析如下。
“玄”:“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保ā兜赖陆?jīng)》)?!肮壬瘛笔瞧⑽?,是人體中央之太極,這里引申為宇宙。
黃元御《周易懸象道德懸解》“谷神在中,先天之祖氣也。人之初生,先結(jié)祖氣,此氣方凝,陰陽未判混沌鴻蒙,是謂太極。陰陽之內(nèi)有中氣焉,中氣左旋而化已土,右轉(zhuǎn)而化戊土。戊已運回陽動而生則化神魂,陰靜而降則化精魄。神藏于心,精藏于腎,魂藏于肝,魄藏于肺。臟腑悉備形體皆完乃成為人。已土為脾,戊土為胃,中氣在戊已二土之間沖虛靈動,眾妙皆含。”
黃元御雖只說人體之太極,人體是小宇宙,所以推而廣之可言整個宇宙。“玄”是陽,“牝”是陰。 在《修真圖》中有“左玄腎門”,“右牝命門”之言,并明確提出“左為玄陽”,“右為牝陰”。因此“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笨勺g為“宇宙能不停地旋轉(zhuǎn)是因為陰陽,元陽元陰是天地的起始。陰陽二氣生生不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薄捌湓谔鞛樾钡摹靶笔窃枺侨f物的起始。
“道”:天地初開,一切皆為混沌,是為無極?!兜赖陆?jīng)》有很多篇幅都論述到了這點:“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保ā盁o名”可以認為是天地的開始,“有名”可以認為是萬物的來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有一個東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經(jīng)存在。聽不到它的聲音也看不見它的形體,寂靜而空虛,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獨立長存永不停息,循環(huán)運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為萬物的根本。)。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保ā兜赖陆?jīng)》)
混然一氣的真常之道,它恍惚似有,有而非有,無而非無。在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之中,有不可視聽的微妙運化之功。不但有微妙運化之功,而且確為真實。 這個混成一物的無名之樸,從古至今不變不易,以至于到無限的將來,仍不會離去。正因為大道能永恒不變,長久存在。所以,能盡閱大千宇內(nèi)無限事物的起始。 (任法融《道德經(jīng)釋義》)
“繩繩兮!不可名,復(fù)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道德經(jīng)》)大道本是純粹、素樸、無色之元氣,又是清靜、自然、無形之虛空。 (任法融《道德經(jīng)釋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保ā兜赖陆?jīng)》)
初始的道,是萬物之父,是盤古開天地中的雞蛋,是佛教所說的自性,是現(xiàn)代科學宇宙起源說最初源頭的那一個奇點,即所謂的“宇宙蛋”。這個先天地生、有物混成的道,不陰不陽,亦陰亦陽,無明無昧、亦明亦昧,不凈不垢,不生不滅,是萬物的根本。
本體的道它是絕對的、唯一的,自本自根,內(nèi)蘊著無盡的宇宙生命力,而不為任何外力所改變,亙古常青;它無時無刻不在周而復(fù)始的運行中,而永不停殆。正是不停的運動才生了萬物,所以道生一,這里的“一”是泛指負陰而抱陽的萬物。
道生萬物,道是萬物的起始,“在人為道”中的“道”是“十一臟”的起始,是人體“萬物”的起始。
“化”:“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圣。”(《素問·天元紀大論》)。因而事物的開始發(fā)生叫做“化”,發(fā)展到極點叫做“變”,難以探測的陰陽變化叫做“神”,能夠掌握和運用這種變化無邊的原則的人,叫做“圣”。“在地為化” 的“化”是地上萬物的開始。
上文的“道”、“化”、“玄”。在這里是“元陽”、“元始”、“起始”的意思。是氣的層面,是陽?!拔逦丁薄ⅰ爸恰?、“神”在這里也是“元陽”、“元始”、“起始”的意思,但他們可見可感,是形的層面,是陰。兩者同出而異名?!拔逦丁贝傅厣先f物?!盎逦丁笔堑厣详庩柖庀嘟幌鄳?zhàn),陰陽“交媾”而生萬物的意思。“智”代指人體各部。“智者,心之府也”。(《淮南子·俶真》)。
“道生智”是元陽生人體,膽是元陽,是十一臟之父,十一臟其實也是代指,代指人體各部。“玄生神”,“神”代指天上萬物,“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說文》)?!瓣栔珰庠簧瘛薄#ā洞蟠鞫Y記·曾子天圓》)?!吧辍北玖x為“交媾”、“生殖”;“示”指“先人序列”;“示”與“申”聯(lián)合起來表示“繁育眾庶的先人”。本義:繁育眾庶的先人、人民的祖先。引申義:繁育萬物的天靈。強調(diào)了陽生陰,一生二,氣生形,膽生肝。
綜上,人體的起源是膽,對應(yīng)天上的“玄”,地上的“化”,人體的“道”,是起始,天上的“玄”是萬物的起始,是“眾妙之門”,“元陽”、“元始”、“起始”對于人來說就是肝膽之氣。肝膽之氣最主要來源于天,以太陽為主。
古代星命學說中的命宮其實就是命主出生時太陽在十二宮中所處的位置。太歲、歲破、白虎都由此算出?!胺蛉松诘兀瑧颐谔?,天地合氣,命之曰人”(《素問·寶命全形論》)?!皯颐谔臁本褪翘焐?,萬物生長靠太陽,“元始”、“元陽”、“起始”來源于天。精子是人身的陽氣之精,是膽氣之一,來源于天,是“玄”。中醫(yī)的肝腎同源中的“源”也是“玄”,也是天上的陽氣?!吧蒲詺庹撸卣糜谖铩保ā端貑枴饨蛔兇笳摗罚?。
“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摁統(tǒng)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素問·天元紀大論》引《太始天元冊》語)。
這里明確指出天道以資始,地道以資生。精子合天道,資始,卵子合地道,資生。人從受精開始,命理中的“胎元”對應(yīng)的就是受精時的陰陽。一切有形之體(包括人)皆賴元氣生化而生成。
風水鼻祖郭璞在《葬書·內(nèi)篇》開宗明義的說:“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云,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生氣行乎地中,發(fā)而生乎萬物?!笨梢姎馐怯钪娴谋臼肌!扒尻枮樘?,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疤鞖狻笔亲匀唤绲那尻栔畾?,以太陽之氣為主?!暗貧狻笔亲匀唤绲臐彡幹畾猓蕴帲ㄔ铝粒┲畾鉃橹?。陰氣濁重,降而凝聚成為有形的物體,構(gòu)成了地;陽氣清輕,升而化散為無形的太虛,形成了天。天地陰陽之氣上升下降,彼此交感而形成天地間的萬事萬物。
膽對應(yīng)的是甲。甲為少陽之氣,為陽木,地上之木為其形,為干、為枝、為葉、為孢芽,其形向上向外。陽在內(nèi)而被陰包裹。形上而氣下,形陽而氣陰,形升而氣降。與乙木互為表里,構(gòu)成一太極,對應(yīng)人的膽府是升中的降,對應(yīng)足少陽膽經(jīng)。在自然中負責將地上的陽氣輸送到地下,蘊育萬物,侍機而出。在人身上負責將外界的陽氣輸送到體內(nèi),養(yǎng)精蓄銳,生養(yǎng)“十一臟”?!吧響蚜住边@個詞形象地解釋了甲木的特性。“身懷六甲”,古稱女子懷孕?!端鍟そ?jīng)籍志三》載有《六甲貫胎書》謂:“婦女身懷胎兒”。傳說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個甲日,是上天創(chuàng)造萬物的日子,也是婦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稱女子懷孕為“身懷六甲”。很多傳說是圣人形象的暗示。
甲是萬物沖破其甲而突出。地支藏甲的月份是正月和十月,正月寅、十月亥。十月的節(jié)氣為“立冬”和“小雪”?!傲⒍蔽覀兯幍谋卑肭颢@得太陽的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于此時地表在夏季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還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傲⒍睔鉁叵陆担畾猓帤猓⒌孛娴臒釟猓枤猓喝氲叵?,這里的陽氣就是甲木,甲木為自然界的精子,陽氣入土,陰陽交媾,大地“身懷六甲”?!靶⊙钡孛嫔详帤庖唤y(tǒng)天下,萬物失去生機,轉(zhuǎn)入嚴冬。陽氣則被壓入更深的地下,陽氣入土,陰陽交媾,深層的大地也“身懷六甲”。
正月的節(jié)氣是立春和雨水。立春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雨水后,春回大地,春暖花開,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這里的東風送暖,春暖花開是陽氣的外現(xiàn),是寅中的甲木,寅中甲木來源于上一年亥中所藏,所以亥為木之長生。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是“玄機”,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寅中甲木木氣出土,“玄機”無限,“嬰兒”出生,所以生機勃勃。
肝對應(yīng)的是乙。乙為厥陰之氣,為陰木,地下之木為其形,為根系,在下在內(nèi)。陰在內(nèi)而被陽包裹。形下而氣上,形陰而氣陽,形降而氣升,與甲木構(gòu)成一太極,對應(yīng)人的肝臟是升中的升,對應(yīng)足厥陰肝經(jīng)。在自然中負責將地下的陽氣輸送到地上,營養(yǎng)萬物。在人身上負責將體內(nèi)的陽氣輸送到全身各處供養(yǎng)“十一臟”同時將廢氣排出。地支藏乙的月份是二月卯三月辰六月未。
二月卯,卯為仲春,是春節(jié)之中,卯為木之帝旺,卯中乙木將地下的陽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地上,地上甲木更是茁壯成長。三月辰,辰為季春,辰中藏乙戊癸。從清明起乙木用事9天,癸水用事3天,戊土用事18天到交立夏止.陰陽二氣相交相戰(zhàn)為土,土是后天之源,是化,是地上萬物之母。三月寒潮天氣基本結(jié)束,氣溫回升加快,冷暖空氣交戰(zhàn),地面上陽進陰退,地下陽升陰降。
春天是養(yǎng)肝膽的最佳月份。 六月未,為季夏,未中藏丁火,乙木,已土。從小暑起丁火用事9天,乙木用事3天,已土用事18天到交立秋止。陰陽二氣相交相戰(zhàn)為土,土是后天之源,是化,是地上萬物之母。六月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冷暖空氣交戰(zhàn),地面上陽盛陰盡,地下陽浮陰沉。氣溫最高,農(nóng)作物生長最快。夏天是壯肝膽的最佳月份。
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yīng)該符合自然規(guī)律。每天人和自然的對應(yīng)情況子午流注講的最透徹。如下:
子時(23點至1點)膽經(jīng)最旺,陽氣始孕,靜極生陽。
丑時(1點至3點)肝經(jīng)最旺,陽氣始生,休養(yǎng)生息。
寅時(3點至5點)肺經(jīng)最旺,肺朝百脈,陽氣漸長。
卯時(5點—7點)大腸經(jīng)最旺,陽進陰退,利于排泄。
辰時(7點至9點)胃經(jīng)最旺,陽氣漸旺,有利消化。
巳時(9點至11點)脾經(jīng)最旺,陽氣更旺,陰氣入里,有利循環(huán)。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jīng)最旺,陰氣始孕,小心呵護。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jīng)最旺,陰氣始生,靜觀其變。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jīng)最旺,陰氣漸長,利于塑形。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jīng)最旺,陰進陽退,利于貯藏。
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jīng)最旺,陰氣漸旺,清理病邪。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經(jīng)最旺,陰氣更旺,陽氣入里,有利循環(huán)。
亥時氣溫開始下降,寒氣(陰氣)將地面的熱氣(陽氣)壓入地下,這里的陽氣就是甲木,甲木為自然界的精子,陽氣入土,陰陽交媾,大地“身懷六甲”。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這時也應(yīng)當吸收陽氣入內(nèi),靜則陽生,所以此時應(yīng)當入睡,以利陰陽交媾,“身懷六甲”。人每天都在推陳出新,膽是元陽,是種子,新一天的生機由膽來決定,人體有多少新生的細胞取決于膽。
《黃帝內(nèi)經(jīng)》強調(diào)天人合一,五運六氣,天覆于上,地載于下,天地是萬物的上下;陽升于左,陰降于右,左右為陰陽的道路;水屬陰,火屬陽,水火是陰陽的象征;萬物發(fā)生于春屬木,成實于秋屬金,金木是生成的終始。土是陰陽“交媾”之態(tài),陰陽二氣相交相戰(zhàn)而生萬物,不上不下,不左不右而居中。上下左右中,火水木金土,達到了氣的高度。一切之形只是其外,氣生形,氣決定了形,形研究的再透徹,不知氣,不知源起,治病也只能是盲人摸象。所以不能只為研究形而研究形,要通過形得出“象”,再通過“形象”得出“氣象”,“氣象”不外乎陰陽,所以治病必以本,本于陰陽。
《黃帝內(nèi)經(jīng)》“凡十一臟取決于膽”明確了人體的起源。人體的起源是膽,對應(yīng)天上的“玄”,地上的“化”,人體的“道”,是起始。天上的“玄”是萬物的起始,是“眾妙之門”,是元始之氣?!靶笔茄芯俊饵S帝內(nèi)經(jīng)》的一把鑰匙。膽是研究人體的一把鑰匙。所以“凡十一臟取決于膽”。
★膽的生發(fā)之氣
這段時間,老師讓我們大家思考《黃帝內(nèi)經(jīng)》上“凡十一臟取決于膽”這句話。
有的學生說,膽是樞紐,為少陽。
有的學生說,膽經(jīng)居人體之側(cè),為陰陽之樞。
老師說,膽是少陽之氣,代表春天這股生發(fā)之氣。五臟六腑都需要這股生發(fā)之氣。
剛開始我們還不太重視這句話,后來看老師治療小兒感冒發(fā)燒咳嗽常用到小柴胡湯,甚至治到婦人經(jīng)期頭痛、酸痛、感冒之類的也是小柴胡湯。
有個女的問老師,為何月經(jīng)一來,我就容易感冒、頭痛?
老師說,人稟的是一股生發(fā)之氣,你月經(jīng)來時,氣血往下行,上面氣血生發(fā)不夠,就容易受邪風侵襲,或感冒或頭痛,喝點小柴胡湯就好了。
確實,《傷寒論》中的小柴胡湯是治療婦人經(jīng)期感冒的良方。今天再次跟老師一起入牛頭山茶場采蒲公英、薤白、馬蘭頭等春季時令野菜時,對少陽春生之氣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些野菜在冬天時,看不到半片葉子,甚至你認為地去澆水,它也不出來,可一到春天,你不去管它,它都長得漫山遍野都是。
★每個臟腑都有這股春生之氣
老師問我們,能從中看到什么?
我們說,看到春天肝木生發(fā)之氣。
老師說,這還不夠,我看到的是時間規(guī)律。草木不是自己生長,而是稟大自然之氣生長。春風一吹,竹筍往上生長,柳條往下垂,各自的姿態(tài)都不一樣,各自都按各自的規(guī)律來運行。
它們的共同原因都是得到這股生發(fā)之氣,在我們?nèi)梭w而言,肝得生發(fā)之氣能疏泄條達,胃得生發(fā)之氣能收納下降,脾得生發(fā)之氣能運化,每個臟腑都需要這股生發(fā)之氣,我們用小柴胡不單是調(diào)肝膽樞機,調(diào)的是五臟六腑的生發(fā)之機。
我在想,很多病人他就缺這股朝氣,它生病就是這股生發(fā)之氣不夠,小孩子生發(fā)之氣夠,像少陽一樣,有病很快就好了。人體的所有臟腑它都需要這股生發(fā)之氣,這就是小柴胡湯從調(diào)膽到少陽到春天生發(fā)之氣的意義。
這樣我們再來談“凡十一臟取決于膽”,用起藥來就不一樣了。我們用的就是調(diào)生發(fā)之氣的辦法,把少陽這股生機發(fā)出來,所以說“凡十一臟取決于少陽”。
后來我們再看李東垣論到這點時提到,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生則萬化安。故膽氣春生,則余臟從之,所以十一臟取決于膽也。
這下仿佛一下子對小柴胡湯有了更深的感受,就因為在牛頭山看到漫山遍野的蒲公英、薤白,想起大學時,教我們經(jīng)典班傷寒的李賽美老師根張橫柳老師,他們都很喜歡用小柴胡湯,跟他們抄方的學生們都發(fā)現(xiàn),一個早上小柴胡湯用的頻率基本過半。外感風寒表證也用小柴胡,內(nèi)傷雜病也用小柴胡,當時大家都不解。
這《傷寒論》里面方子,居然可以這樣用,那我們不就可以學一兩個方子行了。但我們始終不明白老師們這樣用的根據(jù)何在,很多相信也不太明白,怎么《傷寒論》的方子不是治感冒發(fā)燒的嗎?怎么還可以調(diào)內(nèi)科各類疑難雜癥?
今天經(jīng)老師提點說,人一個非獨肝要有生發(fā)之氣,五臟六腑皆得生發(fā)之氣才能健全,胃得生發(fā)之氣才能降下,腸得生發(fā)之氣才能泌別清濁,膀胱得生發(fā)之氣才能氣化,腎得生發(fā)之氣才能藏精,肺得生發(fā)之氣才能宣發(fā)肅降。所以五臟都是先得生發(fā)之氣,才按照自己臟腑特定規(guī)律去運行。
老師說,比如胃本身不降了,你先給他一股生發(fā)之氣,肝膽一升,胃它就能降。我們要把升降理論提到一個高度。不能只看到一個臟腑本身的升降,要看到周身上下五臟六腑的升降。所以從各個臟腑來談升降,那只是小升降,從整個天地自然來談升降那就不同。好比冬天你去談一個種子要怎么澆水讓它發(fā)芽生長,這都是人為的,人為的都是在瞎折騰。如果我們在春天來看,你即使放在樓上的天南星,不去管它它也會發(fā)芽,這就是得到春生之氣的緣故?。?/p>
原來老師用小柴胡湯已經(jīng)不只是在調(diào)肝升胃降,更不是在調(diào)少陽樞機,而是在調(diào)動人體的春生之氣,使五臟六腑如沐春風,然后自己按自己的本性去發(fā)展,該升的升,該降的降,不用我們強行去用代赭石來降來壓,也不用我們強行去用黃芪、升麻來提來托,就好比枯木逢春一樣,它能冒出芽,并不是我們給它施多少肥澆水多少水,而是它感受到了春天少陽這股生機。
★溫膽湯與倒春寒
老師又問,為什么叫溫膽湯呢?為什么我們要叫病人戒水果、涼飲、雪糕、冰棍呢?
學生回答說,膽為中正之官,不宜過熱不宜過涼,故曰溫膽。叫病人少吃這些生冷之物,就是因為生冷會傷陽氣,寒主收引,百脈會閉塞,氣血會不通暢。腸胃也會吃壞。
老師說,你們說到了一部分,我們可以從更大的角度來理解,不要局限于一臟一腑,這個溫膽湯,膽為甲木,少陽之氣,春生之氣也。它要溫如春,如果用夏天的炎熱,或者用冬天的寒涼來對付這春天就麻煩了。
好比本來春天很溫暖的,突然你來了一場雪,這個是種莊稼最忌諱的,叫做倒春寒,一旦倒春寒農(nóng)作物就沒收成了,你再怎么管理都白搭。所以我們給病人調(diào)身體,就是要把他臟腑的整個生機都調(diào)動起來,進入春天富有生發(fā)之氣的狀態(tài)。
如果病人不戒口,往嘴里灌冷飲、冰棍、雪糕、水果,這就相當于讓自己溫暖的身體下起冰雪來,不就是在倒春寒嗎?我看現(xiàn)在很多疾病,特別是不孕不育,婦科炎癥越來越多,不是醫(yī)生治療的手段不行,而是病人倒春寒的行為習慣太頻繁了。一邊給他升發(fā)陽氣,那一邊就來來撲滅這股升發(fā)之氣。醫(yī)生的用藥跟病人的不良行為習慣就稱為了拉鋸戰(zhàn)。
所以即便是膽囊炎的病人,我也不建議他用大量清熱瀉火的藥。如果這個涼利之藥太過分了,病沒有祛除,反把正氣打傷了,就好像倒春寒一樣,春天下雪是最麻煩的事,過用涼利的藥來治膽,就是倒春寒,膽者春生之氣也,此氣不生發(fā)好,身體的病就容易加重,此氣若生發(fā)好,即便病重了些,它也會慢慢恢復(fù)過來。
★寒涼傷的是春生之氣
以前我們看祝味菊先生的《傷寒質(zhì)難》,對里面提到的這段話理解得不深,祝老說,久服寒涼,如飲鴆蜜,只知其甘,不知其害,亙古以來,死者如麻,茫茫浩劫,良可痛也。
以前我們僅從字面上來理解,認為扶陽派就是要遠寒涼,寒涼吃多了,脾胃受不了。這樣的理解就偏于表淺,今天聽老師講少陽時,才明白寒涼不是表面的傷陽氣,而是深層次地傷了人的生發(fā)之氣。
所謂扶陽也不是簡單地扶心腎的陽氣,像宏姐上次來任之堂給大家講孫蔓之老先生用風藥來扶少陽之氣,這更是有深層次的意味。就好像讓臟腑進入春天,讓大地回春一樣。這時,就要按春天溫升的特點來調(diào),而過用寒涼的,沒有不傷到這少陽之氣的,沒有不因此而倒春寒的。
以前經(jīng)常抄方,習慣了老師的通腸六藥跟溫膽湯,認為降濁對人體而言是最重要的,這也是任之堂用藥的一大特色,而老師平常每天都會用很多小柴胡湯,我們僅從調(diào)少陽和解樞機來看這小柴胡湯,或者從升肝降胃來看這小柴胡湯,這都小瞧了它。這小柴胡湯湯名雖小,意義卻不小,它這小,就像春天里的嫩草牙尖一樣,冒出土壤。卻富含著無限生機,但又受不得涼利之氣,不耐寒熱,因為有它才有一年的開始,一年之計在于春,五臟六腑都要聽它號令,即使病變了,只要它能蘇醒開來,五臟六腑都會如沐春風。老師用小柴胡湯就是用它來升清,所有的清氣都要歸少陽膽來統(tǒng),所有都要歸陽明胃腸來降。
我們??吹嚼蠋熡脺啬憸?、通腸六藥,還有小柴胡湯,其實就是老師已經(jīng)把升清降濁的大法,用到常規(guī)方中去了。只是經(jīng)常抄方的時候,沒能夠上升到這個高度而已。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