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稗(bài)子:最常見的野草,和稻子外形極為相似,似稻但葉片毛澀,顏色較淺。敗家子中的“敗”就是稗子演變過來的,因為它跟稻子爭養(yǎng)分。它是馬牛羊的好飼料。
02、澤漆:又名五朵云、貓眼草、五鳳草,挺好看,以全草入藥。春夏采集全草,曬干入藥。
03、地膚草:別名掃帚菜、掃帚苗,絨球球的一大團,地膚能適應砂質、礫質粘性多種土壤,在山林、荒地、田邊、路旁均能生長。
04、益母草:野地里常見,但沒想到它是著名的治婦科病的圣藥,夏季生長茂盛花未全開時采摘, 味辛苦、涼,活血、祛淤、調經、消水,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胎漏難產,胞衣不下,產后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癰腫瘡瘍。
05、車前草: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溫暖、潮濕、向陽、沙質沃土上能生長良好。和益母草一樣,也是常見的中藥。
06、地黃:著名中藥,因其地下塊根為黃白色而得名地黃,其根部為傳統(tǒng)中藥之一,最早出典于《神農本草經》。依照炮制方法在藥材上分為:鮮地黃、干地黃與熟地黃,同時其藥性和功效也有較大的差異,按照《中華本草》功效分類:鮮地黃為清熱涼血藥;熟地黃則為補益藥。地黃初夏開花,花大數(shù)朵,淡紅紫色,具有較好的觀賞性。
07、決明草:還是中藥!決明子就是它的種子!
08、何首烏:又是中藥,而且是被神化最多的植物,差不多和人參齊名了,張果老就是吃了它的塊根成仙的。
09、馬泡:一般農村孩子都吃過吧?瓜有大有小,最大的像鵝蛋,最小的像紐扣。瓜味有香有甜,有酸有苦。
10、蒺藜:小時候的重要“武器”之一,只是不知道人家也是中藥材之一,果入藥能平肝明目,散風行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