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以為我會游泳,我告訴她不會時,她感到很驚詫——在她看來,男士不會游泳不好。
為什么?因為當你面對洪水時,起碼得會自救啊,更別說救人了。
很不幸的是,如北京的暴雨中,一對母女被洪水沖走了,還有更多的人喪失了生命。每年夏天,都會傳來孩子溺水身亡的數(shù)據(jù),人們對此似乎早已習以為常了,唯有失去者才會痛徹心扉!
如此多的生命代價,為什么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呢?
我是不會游泳的,小時候曾經(jīng)三次落水,至今我還記得一次在水中的情形:水往下越來越渾濁,我的身體也在往下墜……
幸運的是,每次我都逢兇化吉,有別人的幫助,也有自己逃出的險境??墒俏抑溃皇敲總€人都會這么幸運,我也不可能永遠都非常幸運,那怎么辦?
朋友說,多一樣技能,就多一條生命,她的孩子3歲就學會了游泳。她告訴我,她兒子的父親經(jīng)常帶孩子到野地里去,教他哪些野草(果)可以吃,哪些東西可以拿來搏斗,就是在汶川地震時,她兒子表現(xiàn)得都十分冷靜。
我很贊賞他們的教育方式,更支持他們這樣的理念:“我們家的孩子,我們從不去強調學習成績,而是強調(要)適應生活環(huán)境,不怕挫折,不怕吃苦,甚至于教育孩子拾廢品也能生活?!?/p>
這也是我現(xiàn)在和將來應該做的,我也因此得出結論:孩子的生存能力是第一位的。
在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中,“傳道、授業(yè)、解惑”是唯一的標準,而對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的培養(yǎng),似乎僅僅停留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樣的偽命題上,所以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生命是第一位的,人類所有美好的品德和追求,都是建立在活生生的生命之基礎上的,因為死人是不會說話的,更不會去踐行所謂真理。
我現(xiàn)在是孩子的父親,他還只有三歲半,已然有點滴的自我保護意識了,但這仍遠遠不夠,我得帶著他學會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這是我做家長的一項重要責任。
當然,正如“被淹死的大都是會水的人”(我所居住的長江邊便時有此類事件發(fā)生),很多東西就是一把雙刃劍,這些我也會告知我的兒子,這個世界從來都是“辯證”的。
假如他明白了,我想他就真正學會了保護自己,而且具備了去幫助他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