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JBC6.3b 亞伯拉罕的考古證據(jù)終成泡影

6.3b 亞伯拉罕的考古證據(jù)終成泡影

   標簽:社會 歷史 文化 教育 2012-10-25 18:40 星期四
  第六章 考古與《圣經》較真
  
  6.3b 亞伯拉罕的考古證據(jù)終成泡影
  
  十九世紀下半葉開始,考古學者在兩河地區(qū)與埃及的挖掘之中,重新找回失落了數(shù)千年的古代文明,曾有過許多轟動一時的發(fā)現(xiàn),在前面已經略有介紹。在古希臘的范圍內,也發(fā)現(xiàn)過不少文物與遺址,其中還出過一位傳奇式的業(yè)余考古家,德國商人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 1822-1890)。他雖說沒受過多少教育,卻憑著對古希臘的熱愛,以自己經商所賺得的財富為資本,手中捧著一本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按照內中的描述,先在愛琴海東岸(現(xiàn)代土耳其境內)挖到號稱是傳說中的特洛伊古城的遺址,繼而又在希臘半島上挖掘曼錫尼遺址,找到一具號稱是率領希臘聯(lián)軍攻打特洛伊的統(tǒng)帥阿伽門農的金面具。以他為榜樣,手中捧著《圣經》在巴勒斯坦挖挖鏟鏟的人就更多了,而且還專有一個名稱:“圣經考古學”。西方宗教團體也樂于出資,希望在考古挖掘之中,能發(fā)現(xiàn)與《圣經》相關的證據(jù),支持與驗證《圣經》之中的傳說與故事。
  
  二十世紀初,西方人類學者對中東游牧部落生活習性已經積累了不少觀察與研究,與創(chuàng)世記中關于以色列老祖宗游牧生活的描述相當吻合。比如說,游牧者之間為草場爭執(zhí),游牧者與定居村民為水井打斗,牧人的財富是用羊群的頭數(shù)來計算等等[4]。創(chuàng)世記中說亞伯拉罕家族原本生活在兩河下游的烏珥城,后來遷移到哈蘭,其后亞伯拉罕這一支才在上帝指令下遷至伽南。烏珥與哈蘭兩地的存在都在兩河地區(qū)的考古挖掘之中得到證實。從這些對比來看,創(chuàng)世記的描述應該很有幾分真實。早期的圣經考古學家之中,不少人有宗教背景,讀書時受的是神學訓練,甚至擔任過神職。從信仰的角度,他們也真心希望證明創(chuàng)世記的真實性。上帝讓亞伯拉罕下伽南時,曾給予他及他的后代祝福與許諾,通過以撒、雅各,以色列部落,猶太人,一路傳給了后來的基督教會。老祖宗故事的歷史真實性,關系到基督教信仰的基礎,應該不會只是某位遠古時代作者的編造。因此,不少圣經考古者堅信一定可以找到亞伯拉罕等幾位老祖宗的歷史痕跡[5]。
  
  這其中,美國著名考古學者William F. Albright(1891-1971)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在圣經考古上,他與他的學生們自成一派,很有幾分一手捧著《圣經》,另一手拿著鏟子的風格。他們雖然也承認,《圣經》的寫作最早不會早過公元前1000年間,但是卻堅持創(chuàng)世記中關于以色列老祖宗的記述是基于可靠的歷史傳統(tǒng)。雖說從圣經描述之中找年代有困難,但是以考古證據(jù)與創(chuàng)世記中的文字兩相對比,應該可以克服這些困難。Albright學派至今在美國學界仍有不小的影響,他們所編寫的古代以色列歷史的教科書,也是全美各大學中廣泛使用的教學參考書。
  
  Albright學派提出過一個假說,將亞伯拉罕指認為亞摩利人(Amorite)。公元前兩千年前后,兩河地區(qū)與敘利亞都曾經歷過一段動蕩的歲月,城邦衰落,外族入侵,記載在后來出土的泥石板上。入侵者來自西邊,沿著幼發(fā)拉底河漂到兩河的中下游地區(qū),被當?shù)厝朔Q為“亞摩利人”,也就是“西方人”的意思。他們后來還建立自己的城邦,其中最著名的是巴比倫。在漢謨拉比的領導之下(公元前1792-1750年),巴比倫曾經稱霸于兩河地區(qū),還在石碑上刻下一部《漢謨拉比法典》流傳至今[7]。在這一段時期,下埃及也出現(xiàn)了許多來自亞洲的游牧部落。到公元前1786年前后,埃及本土王朝衰落,這些亞洲人趁勢奪取政權,建立自己的“??怂魉埂保ㄒ鉃椤胺钪鳌保┩醭?,開啟了古埃及史上的第二過渡期。雖說他們沒有留下文字,從現(xiàn)代考古的證據(jù)上來看,這些被埃及人稱為“亞洲人”的游牧部落也是亞摩利人[8]。這樣看起來亞摩利人有點像后來也是從沙漠中冒出來的穆斯林或是蒙古騎兵,足跡遍布兩河地區(qū),敘利亞與埃及。那么夾在埃及與敘利亞之間的伽南,肯定也曾有亞摩利人出沒,而創(chuàng)世紀中的老祖宗亞伯拉罕,應該就是亞摩利人的一個小分支。
  
  可惜的是,在巴勒斯坦的考古并沒有找到任何關于亞伯拉罕,以撒,或是雅各的證據(jù)。亞摩利人的痕跡,在巴勒斯坦也沒有什么發(fā)現(xiàn)。Albright學派辯解說,如果那只是幾個小分支的游牧部落,居無定所,沒留下什么痕跡給后人挖掘倒也不奇怪。支持亞摩利假說的證據(jù),在于舊約的敘述與兩河地區(qū)的考古證據(jù)之間的對比。為此,他們做過兩組對比。其一是對人名的分析。從《圣經》來看,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等等名字,在以色列人立國之后很少有人使用。但是在亞摩利人入侵時期的兩河地區(qū),卻不時可以在泥石板上看到,說明亞伯拉罕還真有可能是像創(chuàng)世記里所說的,來自兩河地區(qū)。其二則是民俗的對比,也可以看到舊約之中的描述與兩河地區(qū)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說,妻子不能生孩子,會將自己的奴婢獻給丈夫,替自己生孩子。又比如說,丈夫有時候會稱自己的妻子為妹妹等等。有了這些證據(jù),亞伯拉罕是亞摩利人的假說,曾經流傳一時。當然,以這種對比為證據(jù),并不能論定亞伯拉罕具體生活在什么時代,只能得到一個很粗略的估計,大致在公元前2000-1500年之間。
  
  然而,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之后,這一假說卻受到許多質疑[9]。首先是亞摩利人武力征服兩河地區(qū)或是埃及的說法,本身就遭到否定。他們并不曾像蒙古騎兵或是阿拉伯穆斯林那樣,橫掃一大片區(qū)域。亞摩利人原本就是與農業(yè)社會若即若離的游牧部落,有的本來就生活在城邦不遠處。他們可以奪取兩河城邦,或是下埃及,是因為那些定居社會內部出現(xiàn)饑荒、瘟疫或是政治不穩(wěn),給他們以可乘之機。這是一個慢慢滲透的過程,并不意味著整個近東地區(qū)都有亞摩利人的分支四處流竄。至于說人名的相似,雖說存在,卻不能說明多少問題,因為出土的文物之中,類似的名字在兩河地區(qū)的出現(xiàn),并不局限在亞摩利人出現(xiàn)的時期,在后來各個時期也有發(fā)現(xiàn)。同樣,風俗的相似也不能說明什么問題。畢竟這是在漫長的古代,基本的經濟與社會條件歷經數(shù)千年都沒有太大的變化。相似的風俗在很大的地域范圍之內,很長的時期之中,都可以找到。以這樣的證據(jù),根本就不能說明亞伯拉罕是亞摩利人。而《圣經》本身,還曾明確提到“我祖原是一個將亡的阿蘭人”[10],其中的阿蘭人,卻是與海上流民差不多時間(公元前1200年間)出現(xiàn)的阿拉米人。從現(xiàn)有的證據(jù)來看,亞摩利假說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于此之外,還有其它的幾種假說,也都是問題重重[1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古史研究中的“帕斯卡猜想”
JBC2.5 以、阿的共同先祖:亞伯拉罕
創(chuàng)世記第廿三章
知無知薦書 | 與上帝頂嘴的《法律創(chuàng)世記》
創(chuàng)世記第十一章(10-26)
山上的經歷 – 第二講 信心之山,順服之山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