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人生側(cè)寫」的攝影者并不需要特別的去取材,因為主要就是幫生活做些紀錄,充其量是拍攝的美一點,是最輕松的拍攝法。這并不代表這樣的照片遜于特殊景點與人物等的拍攝作品,因為含有私人生活味道的小品更能突顯出來攝影者的個性與貼近一般人的生活,有時反而更能引起觀賞者的共鳴。
▲日常生活的角落用心去拍攝,也會讓讀者享受不一樣的感覺。
為攝影而取材,相對辛苦
專門為「作品去取材」的攝影者題材有很多選擇,如傳統(tǒng)技藝人的一天、廚房里的景色、國外人文攝影、五月的桐花季等等。這些類型的作品因為入口門坎高,稀少,比較容易吸引一般人的眼光。看這樣攝影集錦的人不但是看了一張具有拍攝者美術(shù)感的作品,同時也像是藉由攝影者一起去經(jīng)歷了一段難有的經(jīng)驗。這樣的攝影過程假設(shè)只是為了攝影而做,其實很辛苦。
看到好作品別急著感嘆!
比較少的人自己本身生活剛好就是稀有的攝影題材,像是自助旅游愛好者,或是工作本身就會接觸到許多一般人難接觸領(lǐng)域。這樣的人很容易在不需要特別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下,就可以拿出與眾不同又具有個人特色的作品。由于攝影不是一種競賽,也不賴以為生,其實也不需要特別羨慕。
▲許多時候攝影者的生活是否有趣,才是決定一張照片好壞的原因。
用「好的不同」來判別作品
將攝影作品的突出用非常通俗的方法來解釋為「好的不同」。所有的攝影者的目標幾乎都是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而這樣的風格說穿了也不過是「攝影者的個性與生活」和「慣用的美術(shù)感與技術(shù)」。
是的,出名的攝影者你幾乎可以單看照片就知道是不是他照的,因為刻意與否,他有既定的風格。
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只為了攝影的外拍」 并不容易被讀者所認同,因為那不包括攝影者的生活,同時外拍的題材通常早被濫用,連帶著攝影者慣用的題材都會被淡化。在這樣的狀況下,「只為攝影的外拍」其實反而變成了一種因為愛攝影而產(chǎn)生出來的生活變化,與讓自己眼光不同于他人的訓練,造就的是作品外的其它好處。
展現(xiàn)最真實的自我,就是最自然的素材
如果要推薦大家選擇專屬于自己的特殊題材,我想應(yīng)該是找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活,將它拍攝為有你美感的作品即可。
有些人喜歡高爾夫,有些愛車,有些愛吃,有些愛出國,有些則是帶小孩。不論是哪一種,都帶有濃烈的個人性格與生活,讓人很容易聯(lián)想。一致性的拍攝自己的真實生活,讓讀者認可與記住,是最容易與最自然的取材方式。
這樣的攝影者假設(shè)也想要湊熱鬧去拍桐花祭,也可以拍成「高爾夫球旁的桐花」,「名車桐花游」或「帶小孩去看桐花」,不論哪一種,都還是我們所定位的延伸,拍攝者其實也沒有因為攝影而做出不適合自己的事,因為本身就只是拿兩個喜愛的事物做結(jié)合。
有些人則是因為攝影而產(chǎn)生出來更多的興趣,而間接地增加了自己生活可拍攝的題材。也是我最想看到的狀況。
▲真正的題材是我們的人生,與其去找,不如創(chuàng)造。
▲就我經(jīng)驗中讀者最愛看我很凄慘的照片。
「只要是帶有濃烈你的特色照片就好,地點與素材只是讓你發(fā)揮你的人格特色而不是特色本身?!购芏鄶z影新手朋友問我如何挑選好的攝影主題,我都是這樣回答。
花些心思,題材是因為你而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