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wǎng)訊 進入9月以來,陜西全省各地雨水不斷,天氣成了近期人們關注的焦點。為什么會“秋雨連綿”?何時能雨過天晴?持續(xù)陰雨對城市運行和秋收秋播工作有什么影響?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陜西省氣象局的專家們。
陜西出現(xiàn)較強秋淋天氣
據(jù)氣象資料統(tǒng)計,9月1日至12日,陜西省持續(xù)陰雨天氣。累計降水量陜北北部5毫米~45毫米,陜北南部、關中和陜南超過100毫米,關中部分、陜南南部局地超過200毫米。與歷史同期相比,除榆林北部和延安東部部分地方偏少外,陜北大部偏多5成至2倍,關中偏多1至4倍,陜南偏多4成至3倍。與常年9月份降水量比較,陜北北部偏多2~5成,關中北部偏多5~9成,關中南部偏多1~2倍,陜南大部偏多3~9成(9月份多年平均月降水量陜北40~80毫米,關中70~120毫米,陜南90~220毫米)。
氣象專家表示,9月是陜西省連陰雨多發(fā)的季節(jié),這種天氣也稱作“秋淋”(連續(xù)4天出現(xiàn)降雨,且降雨量達到20毫米及以上)。最近兩次降水是近兩三年以來勢力較強的秋淋天氣,但并不是“極端”。在近30年的資料中,1991年9月15日西安出現(xiàn)過一天63.8毫米的與,2003年9月出現(xiàn)過一天66.3毫米的雨。
陜西中南部發(fā)生的秋淋天氣有明顯年代際特征 , 1960 s 后期、1970 s和1980 s 初秋淋明顯偏多 ,而 1950 s和 1960 s初前期、1980 s中后期和1990 s,秋淋明顯偏少 , 進入2000年后秋季降水又明顯增多。自2000年以來,只有2年(2002、2004年)沒有秋淋,其余9年均有秋淋發(fā)生。7月和9月是陜西歷年來的多雨時段,并且具有持續(xù)時間長、雨量大、暴雨站次多、災情嚴重等特點,渭河流域的洪水也主要發(fā)生在秋雨天氣過程中。
持續(xù)陰雨影響秋糧成熟
近日的陰雨天氣使得平均氣溫低及日照不足,給秋糧成熟造成一定的影響。目前,全省大部春玉米、夏玉米均處于成熟期,其中陜北、關中東部旱塬地和陜南淺山丘陵地區(qū)春播玉米處于黃熟期,陜南一些春播玉米已成熟收獲,關中及陜南大部區(qū)域土壤過濕,對夏玉米成熟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總體上玉米生長發(fā)育正常。當前,水稻處于成熟期,陜南早熟水稻開始收獲。陜北、陜南馬鈴薯處于成熟期,部分已開始收獲;陜南油菜開始育秧,渭北開始整地備種,準備冬小麥、油菜播種。
氣象專家建議:一是關中、陜南農(nóng)田有積水的應盡快排出田間積水,保證秋糧作物正常成熟,防止作物減產(chǎn)。二是目前關中及陜南大部土壤過濕,已收獲農(nóng)田需看墑整地,保質整地質量,已確保秋播作物播種及出苗順利。三是陜南做好油菜育秧。四是做好玉米田摘葉去病株工作,保證田間通風,促進玉米成熟。五是關中東部局地預計無法成熟的夏玉米,建議適期收割,以作青貯飼料用,保證冬小麥播在高產(chǎn)期。
連陰雨考驗城市運行
據(jù)西安市氣象局統(tǒng)計,9月4日01時~12日12時,西安共出現(xiàn)9天連陰雨天氣,截止12日12時,9月降水量已達168.2 ~205.3 毫米,是常年9月上中旬降水量的1.4~1.7倍,為40年來同期最高值,較往年正常值偏多四成左右。累計降水量已排9月份歷史連陰雨過程降水量(1970年以來)第 1位。
大范圍強降雨過程給城市防汛工作也帶來嚴峻挑戰(zhàn)。市市政公用局及時啟動一級防汛預案,出動1500余名市政防汛搶險人員及百余輛搶險車輛,最大限度確保道路積水能得到迅速排放,全市范圍內未發(fā)生安全事故。雨情發(fā)生后,市政府要求密切關注災情,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西安市國土資源局、西安市氣象局聯(lián)合發(fā)布全市地質災害三級預警,及時啟動“防、搶、撤”預案,切實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
同時,最近西安的連續(xù)陰雨使得道路濕滑、能見度不好,西安市本來就不算順暢的交通變得更加擁堵。針對連陰雨中西安擁堵的交通狀況,交警支隊及各大隊已經(jīng)出動1000余名警力上街疏導交通,在易堵路段采取分流措施,同時加強摩托車流動巡邏警力,確保全時段、各路段的交通暢通。西安市開展了首次啟動城市綜合交通調查,結合西安市氣象局的天氣實況資料,整個調查工作共包括九個方面的專項調查,從13日開始陸續(xù)實施,一直持續(xù)到23日。調查覆蓋西安市10個區(qū)縣和咸陽市2個區(qū),擬動用調查員8000人次,是對我市綜合交通發(fā)展現(xiàn)狀的大摸底,調查數(shù)據(jù)將作為制定城市交通擁堵緩解對策、改善市民出行環(huán)境以及編制綜合交通長遠規(guī)劃的重要依據(jù)。
關中連陰雨將于18日結束
氣象專家表示,陜西省降水量的年內分布為雙峰型,峰值分別出現(xiàn)在7月和9月。其中9月的峰值,主要降水即來源于秋淋天氣過程。華西秋雨,在陜西省被稱為“秋淋”,是指在8月中旬以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南退時,在長江以南駐留期間,其西部邊緣攜帶大量暖濕氣流,與其北部持續(xù)不斷分裂南下的冷空氣在陜西中南部上空匯合,形成持續(xù)性長、強度高的降水過程。秋淋天氣最晚能持續(xù)到10月上旬。
陜西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梁生俊指出,近日,在巴爾喀什湖到新疆維持一個完整強盛阻塞高壓,其前部不斷有冷空氣往東南方向輸送,在青藏高原上不斷有高原槽生成并東移,再加上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四川、湖北一帶穩(wěn)定少動,其西側西南暖濕氣流持續(xù),這樣造成冷暖空氣在陜西中南部上空交匯,形成5天左右的連陰雨天氣過程。
梁生俊表示,17日晚上大氣環(huán)流形勢調整,阻塞高壓被破壞,西南暖濕氣流減弱。18日,關中的連陰雨基本結束。20日,陜南的連陰雨結束。
預計,15日:陜北多云間陰天,關中多云轉陰天,西部局地有小雨,陜南陰天,西部有小到中雨。16日:全省陰天,陜北部分地區(qū)、關中西部、陜南有小到中雨。17日:全省陰天,陜北南部、關中、陜南有小到中雨,陜南西部局地有暴雨。18日:全省陰天,陜北大部、關中、陜南陰天有小到中雨,陜南西部局地有暴雨。19日:全省陰天,關中、陜南有小到中雨。20日:陜北多云,關中陰天轉多云,陜南小雨轉多云。
降水過后嚴防次生災害
9月全省降水偏多,氣溫偏低,土壤水分處于飽和狀態(tài),要特別注意防范局部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防范低溫連陰雨天氣對農(nóng)業(yè)的不利影響;陜北北部要 注意防御初霜凍害,以避免或減輕損失;秋季大霧天氣增多,大霧會給交通、人體健康等帶來不利影響,高速公路、航運部門要特別注意天氣變化,確保交通安全。
由于降水持續(xù)時間長、強度大的特點,在秋淋天氣發(fā)生期間及秋淋結束后的一段時間內,是暴雨洪澇及其衍生災害的高發(fā)期,各級政府要動員群眾,密切對災害易發(fā)地的監(jiān)視,若出現(xiàn)異常情況,迅速組織人員撤離工作;交通運輸部門,要嚴密關注道路兩側泥石流及崩塌事件,保證交通暢通;大中城市要及時處理城市內澇。最大限度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閆靖靖 張杰 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