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勞動節(jié)。
在詩詞中,關(guān)于勞動的詩詞很多很多。
白居易的《觀刈麥》,令人沉痛;漢樂府的《江南》,純美無限;《詩經(jīng)·七月》里,窺見先民勞作場景……
古人是怎么勞動的?古人又有哪些勞作方式呢?
10首最經(jīng)典勞動詩詞,最適合今天讀!
最讓人安寧的勞動詩:帝力于我何有哉。
擊壤歌
先秦·佚名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這是來自遠(yuǎn)古的勞動詩,比《詩經(jīng)》還早,大約流傳于4000年前的原始社會。
一位八九十歲的老人,一邊勞動,一邊吟唱出這首詩。
太陽出來,就出去勞作,太陽落下,就回家休息。鑿一眼井,就有水喝,辛勤耕田就有飯吃。這樣的日子多么自在,皇帝我都不羨慕。
幸福何其簡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一口井有水喝,有一塊地有糧食種有飯吃,就足夠了。
靠自己的的雙手生活,連靈魂都是安寧的。
最全能的勞動詩: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豳風(fēng)·七月(節(jié)選)
先秦·佚名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yuǎn)揚(yáng),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xiàn)豜于公。
古人是怎么勞動的?讀一讀《詩經(jīng)·七月》就知道了。
這是一首非常長的詩,總共八章,反映了周部落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
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績、縫衣、狩獵、建房、釀酒、勞役、宴饗,無所不寫。
與其說是詩,更是一幅遠(yuǎn)古先民生活的風(fēng)俗畫。
春耕,秋天就有收獲,年輕人,你只管平整土地,秋天時(shí),自有收獲。
最純美的勞動詩: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在古時(shí),采蓮可謂是最純美的勞動了。
年輕的女孩子們,撐著小船,行進(jìn)在碧綠的荷塘里,美麗的笑容掩映著清秀的荷花,自有一番美麗。
女子們采著蓮,唱著歌,是那么快樂,就像魚塘中的魚兒,游來游去,那么快樂。
如果能在勞動中得到快樂,那么,勞動也就顯得不那么累了。
最辛苦的勞動詩: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fēng)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fù)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span>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夏日里勞動,是一件極其辛苦的事。
五月是收麥子的季節(jié),壯丁們在田里勞動,婦女們帶著孩子來送飯。
盛夏時(shí)節(jié),土里都冒著熱氣,蒸著男子的腳,太陽照在背上,如火燒一般。
更悲傷的,有一個(gè)貧窮的老婦人,沒有田地,只能在土里撿一些麥穗為生。
辛苦種地的人,反而吃不飽,而從未種過地的白居易,卻一年不愁吃穿,想到此,他羞愧不已。
世界總是不公平的,誰都渴望一個(gè)公平的世界,對誰都好。
最閑雅的勞動詩: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雨過山村
唐·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當(dāng)詩人王建來到田園山村時(shí),看到農(nóng)忙時(shí)節(jié)的農(nóng)村生活,記下了這閑雅的一幕。
雨中傳來雞鳴,山村里依稀一兩戶人家。小溪夾岸綠竹蒼翠,窄窄板橋連接著一線山路。婆媳相互呼喚一起去浴蠶選種,那庭院中間的梔子花獨(dú)自開放無人欣賞。
想象一下,庭院中的梔子花靜靜開放,很是閑雅,可無人欣賞,卻又顯得有些孤獨(dú)。
勞動就是這樣,選擇播種,就要放棄花開,當(dāng)收獲時(shí)節(jié)來臨,就會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
最令人歡欣的勞動詩: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歸園田居·其三
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陶淵明受不了官場的虛偽,毅然辭官,回家種地。
在南山下,陶淵明開墾了一塊地,種上了豆子。早早起床來清理雜草,夜幕降臨時(shí),披著月光回家。
山間雜草叢生,回來時(shí)露水沾濕了衣裳。
衣裳沾濕無所謂,重要的是,只要我心里開心,順我的意,我就開心。
物質(zhì)的豐富固然重要,有時(shí)候,心靈的滿足更加重要。
最無奈的勞動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貧女
唐·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fēng)流高格調(diào),共憐時(shí)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古時(shí)社會是不平等的,貧苦家的女兒,手靈巧,做得針線又棒又好,可是,她做得再好,也無法自己穿,那是給貴族女子做的衣裳。
她恨呀,可是,別無他法。只能在深夜,暗自傷神。
勞動是為了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勤勞的人,理應(yīng)享受最豐碩的勞動成果。
對自己好一點(diǎn),讓豐碩的勞動成果,照亮自己美好的生活。
最哲理的勞動詩:六根清凈方成稻,后退原來是向前。
插秧歌
五代·契此
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凈方成稻,后退原來是向前。
手捏青青秧苗將其種進(jìn)田里,一低頭就能看見水中倒映的天空。
只有秧苗的根須無損才能長成稻谷,插秧的時(shí)候感覺是在后退其實(shí)是在前進(jìn)。
“六根清凈方成稻,后退原來是向前?!蓖ㄋ子殖錆M哲理,看似在退后,可是,退到最后,插秧就完成了。
也許,你現(xiàn)在的付出,沒有看到收獲,甚至在退步,這也許是一種積累,當(dāng)積累足夠時(shí),收獲就在眼前。
最經(jīng)典的勞動詩: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憫農(nóng)二首·其一
唐·李紳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一首最經(jīng)典的勞動詩,入選小學(xué)課本,婦孺皆會背。
烈日炎炎,農(nóng)民伯伯在田地里鋤禾,汗水落在土里的禾苗上。
大家知道嗎?碗中的米飯,每一粒都伴著農(nóng)民的辛苦。
對勞動者最大的尊重,就是尊重他的勞動成果。
最熱烈的勞動詩: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李白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這是一首關(guān)于冶煉工人的詩歌。
據(jù)《新唐書·地理志》記載,秋浦多礦,尤產(chǎn)銀產(chǎn)銅。冶煉之爐火,紅光沖天,故能照耀天地。
爐火熊熊燃燒,紅星四濺,紫煙蒸騰,廣袤的天地被紅彤彤的爐火照得通明。煉銅工人在明月之夜,一邊唱歌一邊勞動,他們的歌聲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蕩著寒天河流。
全詩只有二十個(gè)字,但傳神寫照,將冶煉工匠的生活與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動人心弦,詩人對冶煉工人的敬愛與頌揚(yáng)之情也得到自然的流露。
勞動者,永遠(yuǎn)值得贊美。
最讓人欣慰的勞動詩: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
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
窮人的早當(dāng)家,這一點(diǎn),在農(nóng)村最為普遍。
夏日,正是農(nóng)忙時(shí)節(jié),白天去田里從事田間勞動,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wù)勞動。
小孩子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xué)種瓜。
在農(nóng)村,小孩子也沒閑著,大人做大人的,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勞動,他們也在為家庭貢獻(xiàn)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
一個(gè)主動勞動為家庭解憂的人,是最令人感動欣慰的。
最令人向往的勞動詩: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與其說這是勞動詩,不如說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景象。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翠綠的小草。一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家,坐在房前,說著私房話。
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在家里編織雞籠。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一家人在一起勞動,就算再苦,也是甜的,人煙煙火氣,敢撫凡人心。
勞動是一件最值得去做的事。
勞動帶來收獲,勞動讓人滿足,勞動是純美的,勞動讓心靈平靜,如果你焦慮,不如去勞動工作,你就會知道,生活的意義在哪里。
愿所有耕耘,都有收獲愿;所有辛勞,均有回報(bào)。
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今天是“五一勞動節(jié)”,向每一位勤勉奮斗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