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歷史悠久,三國之時就已經(jīng)名震天下。但是一直到唐朝,其內(nèi)在的美感才被詩人們發(fā)掘出來。
閻伯理《黃鶴樓記》便記載了黃鶴樓當(dāng)時的氣勢:
“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冀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正是因為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有著波瀾壯闊的壯觀景色,黃鶴樓才得以和盛唐最知名的那些詩人們相遇,最終才留下了精彩的為后人所津津樂道的唐詩作品。崔顥、李白、孟浩然、白居易都曾經(jīng)在此地流連忘返。
但他們無一例外,詩歌中當(dāng)中所抒發(fā)的情感都和送別相關(guān)。
崔顥的《黃鶴樓》詩,被稱為吟詠黃鶴樓的千古之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登高望遠,只看到白云悠悠,卻不知鄉(xiāng)關(guān)何處,此中愁緒當(dāng)由離別之感。
后來的諸多詩歌,在唐代27首明確提到黃鶴樓的詩篇中,有17首是送別懷人之作。
一向豪放的李白,在《江夏送友人》當(dāng)中,也寫出了“雪點翠云裘,送君黃鶴樓。黃鶴振玉羽,西飛帝王州”的傷感。
即便是面對崔顥的《黃鶴樓》擱筆,但李白有多達14首唐詩涉及到黃鶴樓?!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堪稱黃鶴樓送別之作的絕唱,“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蔽从幸蛔盅猿睿瑓s于淺淡處極見愁思深深。
與此同時,《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同樣是李白的離愁?!耙粸檫w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去國懷鄉(xiāng)之愁、貶謫流離之悲,比起崔顥的“煙波江上使人愁”有過之而無不及。
孟浩然來到黃鶴樓,也多有離別之作。如《江上別流人》:“以我越鄉(xiāng)客,逢君謫居者。分飛黃鶴樓,流落蒼梧野?!?/p>
到了晚唐,杜牧亦有《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黃鶴樓前春水闊,一杯還憶故人無”的黯然傷別之作。
與黃鶴樓相關(guān)的別愁之作還有、王維、白居易等詩作,這些詩篇大多抒發(fā)與友人的離別之愁,故人遠行,正如黃鶴一去無跡,從此天涯各自飛,這頗符合黃鶴樓上黃鶴西飛的美名,只是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留下了唐人的悠悠離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