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蒲公英成了養(yǎng)生茶中的熱銷寵兒,各種商家為了促進他們蒲公英茶的銷售,列舉了喝蒲公英茶的種種好處,其中就有商家稱喝蒲公英茶可以抗癌。這是真的么?蒲公英到底有什么用處?
蒲公英味甘,性寒,入肝、胃經(jīng),是具有消炎解毒清熱作用的一味中藥材。蒲公英始見于《唐本草》,最早的藥用是用于“乳癰”的治療,所謂乳癰,即急性乳腺炎的問題,多見于哺乳初期的女性,對于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炎癥引起的腫脹疼痛,蒲公英不論是外敷還是內(nèi)服,都是很好的治療藥物。
除了乳癰以外,蒲公英對于其他的癰瘡腫毒,同樣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效果。對于急性淋巴腺炎,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感冒發(fā)熱等,都有很好的療效,我們常見的藥物蒲地藍口服液等,其中的主藥都是蒲公英。
除了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以外,蒲公英還具有清胃火,調(diào)理脾胃,緩解慢性胃炎的效果,古人曾有“一味蒲公英,功勝白虎湯”的說法,蒲公英清胃熱而不傷胃氣,是治療脾胃不和,胃火旺盛型的胃部炎癥的良藥。
蒲公英入肝經(jīng),具有一定的清肝解毒作用,對于肝熱引起的目赤腫痛,用蒲公英外敷內(nèi)服,都有不錯的效果,對于肝熱引起的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還可與菊花、夏枯草、黃芩等配伍使用。同時蒲公英還具有清利濕熱,利尿通淋之功效,對濕熱引起的淋證、黃疸等有較好的療效。
在2018年,一篇名為《蒲公英的抗癌機理研究》的文章刊載于《西部中醫(yī)藥》。
文中指出,蒲公英中含有的對腫瘤有治療作用的成分主要包括多糖,黃酮,酚酸,三萜,植物甾醇等,蒲公英還可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預(yù)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與化療藥物互補,能為患者帶來較大的益處。
文章從蒲公英提取物能夠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作用于腫瘤細胞微環(huán)境,改善減輕抗腫瘤藥物不良反應(yīng)等方面,綜述了蒲公英對于抗癌方面的一些機理和作用。
2017年刊載于《醫(yī)藥導(dǎo)報》第9期的綜述文章《蒲公英抗腫瘤作用研究進展》中,則綜述了蒲公英抗乳腺癌,胃癌,肝癌以及其他腫瘤方面的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主要探討的是蒲公英不同部位(包括花、莖葉、根部)等的提取物,對于腫瘤細胞的對抗作用。
不過,要注意這些文章大多數(shù)都是以蒲公英提取物,對腫瘤細胞進行體外細胞試驗居多,連動物實驗進行的也都不多,而對于人體直接臨床應(yīng)用,顯示出抗癌效果的研究則一篇都沒有。
因此,現(xiàn)在說蒲公英具有明確的抗癌作用,還未免有點太早。
雖然說目前很多醫(yī)生都在說,宮頸糜爛不是病,但是當出現(xiàn)白帶異常癥狀時,還是要調(diào)理的。臨床常將蒲公英配伍牡丹皮外洗治療脾腎兩虛、濕熱下注型宮頸糜爛,煎湯清洗陰道,共奏清熱涼血利濕之效。
蒲公英配伍千里光、仙人掌內(nèi)服加外敷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煎湯內(nèi)服,藥渣加仙人掌10~20 g 外敷,三者配伍共奏清熱解毒消腫之效。
另外,還可將蒲公英配伍紫花地丁外敷治療流行性腮腺炎,二者合用可有效清熱解毒消腫。
黃芪與蒲公英等量配伍,無論寒熱虛實諸證均可配伍其它藥物應(yīng)用。
蒲公英配伍大青葉、黃芩 三者相互配伍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利咽止痛之效。
蒲公英配伍金銀花。
蒲公英配伍芒硝,二藥合用可消炎消腫。
蒲公英配伍白芍。
蒲公英配伍黃芩、生地黃外用,可有效抑菌,可較快促進潰瘍愈合。
用途廣泛,可用于治療急性乳腺炎、復(fù)發(fā)性口腔潰瘍、牙周炎、甲亢突眼、血栓性外痔、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產(chǎn)后恢復(fù)、降低傷口感染率等??蓛?nèi)服及外用。
1.過敏體質(zhì)人群慎用。
2.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
3.感染病癥屬于陰寒病癥(無熱象,病程多較長,病人體質(zhì)虛弱)的人群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