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我們也知道,在雍正皇帝能夠坐穩(wěn)江山的問題上,大將年羹堯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因此,在雍正皇帝眼中,“舅舅隆科多”與大將年羹堯兩人都是功臣,雍正皇帝對這兩人都是感恩戴德、十分親近和信任的。
但是,年大將軍以雍正皇帝藩邸舊人自居,是很瞧不上隆科多的,認為“舅舅”只不過是一個極其普通的人而已。但雍正皇帝出于穩(wěn)固自身統(tǒng)治的考慮,不愿自己的左膀右臂鬧僵,竭力表明隆科多對年羹堯的尊重,說舅舅隆科多說有些事必須要等年羹堯進京一起商量(這個時候的年羹堯在西北),又表示自己以前也不知道隆科多的才能,后來才明白自己大錯,隆科多真正是父親康熙皇帝的忠臣、自己的功臣和國家的良臣,真正是“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希(?。┯写蟪?/strong>”。
下面的一段文字,就是雍正皇帝的原話:
舅舅隆科多,此人朕與爾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錯了!此人真圣祖皇帝忠臣、朕之功臣、國家良臣,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希(?。┯写蟪家玻?/span>
(圖)隆科多所書清圣祖康熙遺詔
接著,雍正皇帝便自作主張,把年羹堯的長子過繼給隆科多為子——盡管年羹堯本身就比隆科多小了一輩,以此來撮合兩人為自己效命。隆科多本來就對年羹堯無惡意,又經(jīng)過這樣的攀親,他能不跟年羹堯交結(jié)嗎?電視連續(xù)劇《雍正王朝》中把這段內(nèi)容描寫得相當成功:
隆科多:“年大將軍能夠把長子年熙過繼給我隆家,這讓隆某深感榮幸。隆某雖然現(xiàn)在已有兩個兒子,但是始終不能如愿。因為早有仙人指點我,說我命中該有三子。今天能得到皇上的恩賜,就如同得到上天的賞賜一樣?;噬希∧骋呀?jīng)把年熙改名為德柱,隆德柱。并且已經(jīng)在宗人府造冊入典了。隆某在此叩恩謝皇上。年大將軍,以前多有得罪??丛谠蹅儍鹤拥姆輧荷希驼埬甏髮④姸喽嘁娬??!?/span>
年羹堯:“哪里哪里,今后咱們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不說兩家話。”
您說說這三個人他們好得呀!
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只是一個極為表面的現(xiàn)象。您知道什么叫笑里藏刀,這便是那個意思了。
雍正皇帝這個時候,早已經(jīng)有了別的想法了。
什么想法?
雍正皇帝非常清楚,隆科多選擇了他,是因為隆科多認為他軟弱可欺。他沒看出來雍正皇帝這人實際上很有心計。
因此,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皇帝便對隆科多有所責難,并開始有步驟地打擊隆科多了。
為什么在短短兩年時間內(nèi),雍正皇帝對隆科多的態(tài)度就轉(zhuǎn)了一個大彎呢?
主要原因在于隆科多在以下兩個方面對皇權(quán)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
第一,居功自傲。
比如,隆科多經(jīng)常把自己比成諸葛亮,奏稱“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時”一語,又稱康熙皇帝死日他曾身帶匕首以防不測。這雖是在他快倒臺的時候說的,但難保在平日不會有此類話語流露。
還有,隆科多曾自夸九門提督(步軍統(tǒng)領(lǐng))權(quán)力很大,一聲令下就可以聚集兩萬兵馬。這些話語多少暴露了隆科多擁立雍正皇帝的真相,自然為雍正皇帝所忌諱。
實際上,當日暢春園的氣氛必然是非常緊張的,步軍統(tǒng)領(lǐng)所統(tǒng)轄的兵力也確實約有兩萬名官兵,而隆科多說他帶匕首防身也情有可原。但這些話語后來卻都成了隆科多的罪狀。
在罪狀中,雍正皇帝認為,康熙皇帝去世當日隆科多并不在康熙皇帝身邊,也沒有派出近侍之人,隆科多此時重提這些話就是大不敬,就是欺罔,全然沒有顧及此前不久他還因為隆科多的擁戴之功而感恩戴德。
臣子有功,主上高興的話可以恩賞,但不允許你自己表功,不然那就是要挾,就是說明主上無能或者無德,這就是大清皇帝雍正的邏輯。
第二,擅權(quán)結(jié)黨。
隆科多同年羹堯一樣,都對其他官員的任命予以干涉,稱“佟選”和“年選”。雖然隆科多是正常的途徑,他任吏部尚書,但選官這種事情一向是皇權(quán)所為,你一個臣子居然選起官來了,不僅是擅權(quán),而且有結(jié)黨之罪。
隆科多對雍正皇帝的疑忌不是不知,他也想自留退路,于1725年年底主動提出辭去步軍統(tǒng)領(lǐng)一職。這一招正中雍正皇帝下懷,他早就不想把這個要職留在隆科多手里,而且準備讓與隆科多不甚親密的鞏泰來接手這個職位。以準許隆科多辭去步軍統(tǒng)領(lǐng)一職為契機,雍正皇帝開始公開打擊隆科多。
(圖)雍正皇帝農(nóng)裝圖
1727年夏,隆科多、圖理琛等人被派往邊境,代表清朝政府就邊境問題同俄羅斯舉行談判。當時,盡管隆科多的地位已經(jīng)搖搖欲墜,但隆科多仍然是恪盡職守,仔細進行實地調(diào)查,態(tài)度堅決地要求俄國歸還侵占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許這個時候的隆科多有討好皇帝的心思,但隆科多維護國家利益的行為應(yīng)該值得肯定。可惜,那時的雍正皇帝已經(jīng)完全不信任隆科多,反倒因為其他問題把隆科多逮捕回京受審。
8月,隆科多被逮捕回京后,其他談判代表不再堅持強硬立場,對俄國做了許多讓步,當中俄簽訂《布連斯奇條約》時,俄國的代表認為俄國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隆科多的被召回”是原因之一。而此時的隆科多已經(jīng)身陷囹圄,被冠以四十一項大罪判為死刑。
這四十一項大罪中有一些奇怪的罪行。比如,交結(jié)、庇護年羹堯之罪。這隆科多交結(jié)年羹堯之罪,完全是首倡于雍正皇帝自己。隆科多本來就對年羹堯無惡意,又經(jīng)過雍正皇帝這樣的拉關(guān)系,他能不跟年羹堯交結(jié)嗎?雍正皇帝在這里不惜自相矛盾,原因在于此時年羹堯已經(jīng)倒臺,雍正皇帝正是要讓隆科多背上“奸黨”惡名,為年羹堯陪葬。
還有一條罪狀,說隆科多交結(jié)阿靈阿、揆敘。阿靈阿卒于1716年,揆敘卒于1717年,他們都不是雍正一朝的人,這條罪狀從何說起?原來,雍正皇帝這是在算舊賬。
早在1708年,群臣推舉皇太子時,阿靈阿和揆敘是推舉皇八子的核心人物。但隆科多那時似乎并沒有什么能量,他只是一個一等侍衛(wèi)而已。早在1705年,他的副都統(tǒng)、鑾儀使之職已被康熙皇帝罷去。他是大阿哥的人,雖然大阿哥積極參與謀立八弟,但隆科多畢竟跟胤禩隔了一層。事實的隱情還在于隆科多的父親佟國維。佟國維在1708年大臣推舉之前搶先上奏,提醒康熙皇帝對立儲之事要謹慎考慮。
當時,佟國維已經(jīng)退休了,但這個上奏的意味還是很明顯的,等于告訴眾臣,國舅兼國丈佟國維不贊成復(fù)立廢太子胤礽,而是意圖支持皇八子。當后來康熙皇帝追究主謀時,眾臣舉出大學士馬齊,但康熙皇帝表示肯定是佟國維,并對他予以斥責,只是沒有重罰。畢竟佟國維是皇親國戚,康熙都沒有加罪,雍正皇帝也不好說什么。但對阿靈阿和揆敘,雍正皇帝在他們死后也不放過,斥之為不忠不孝暴戾陰險之人,儼然是本朝最無恥的大臣。
問題在于,雍正皇帝為什么不索性殺掉隆科多完事了呢?
這個時候的雍正皇帝為了避免受到濫殺功臣的譏刺,所以沒有將隆科多處以死刑,而是在暢春園附近建房圈禁。圈禁隆科多的地點頗富意味:隆科多位極人臣以此始,身敗名裂以此終。
一年后,失勢的“舅舅”瘋瘋癲癲地死于禁所。
在雍正兩大功臣當中,隆科多的命運就這樣了。
說起來隆科多和雍正皇帝的交情,其實還算是半路出家。他們兩人的交情前前后后加起來也不過幾年的時間,所以隆科多被打擊了似乎也是人之常情??赡旮蚰甏髮④娋筒灰粯恿?,年大將軍跟了雍正皇帝30多年,出生入死,連雍正皇帝都親口說了,他們君臣之間,可以做千古榜樣。然而就在這話說了沒多久,年羹堯就被雍正皇帝列了92條大罪處死了,實在讓人覺得有點蹊蹺。
▌摘自《四爺很忙: 紀連海辣評雍正帝》 紀連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