罒(網,緝捕)+非(為非者,犯罪)=罪,造字本義:抓捕、懲罰犯人。
罪
捕魚竹網。從網、非。秦以罪爲辠字。
罪
辠
會意。從辛,從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憂,自亦聲。本義:作惡或犯法的行為。
辠,犯法也?!?a target="_blank" >說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
狄仁杰認罪
武則天起用狄仁杰為相,實在是因為朝中無人。就在天授元年、二年的這兩年,被殺的宰相有七個,還有一個被流放。雖然還有武承嗣、武攸寧等做宰相,不過他們都是政治可靠,能力平庸之人。狄仁杰是拉來干活的。
但是這一時期氣氛非常緊張,酷吏政治正是高潮階段,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羅織罪名,株連成風,成片打擊。以來俊臣為首的一批酷吏無惡不作、不擇手段、膽大包天、兇殘無比。他們要打擊誰,幾乎沒有理由可言,因為他們只要殺人,就是立功。殺的越是高官,功勞就越大。所以,身為宰相卻又剛正不阿的狄仁杰在劫難逃。
狄仁杰九月入相,次年三月,來俊臣就告發(fā)了一個大案——包括三個宰相(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在內的七個高官謀反。眨眼間,這些高官統(tǒng)統(tǒng)被捕入獄。
這不是一般的監(jiān)獄,叫“詔獄”,意思是為皇帝特詔辦理的案件而設置的監(jiān)獄。實際上,詔獄純粹是酷吏用來折磨人的行刑場。當時號稱,“入此獄者,非死不能出”。
被捕之后,來俊臣誘騙他們說,只要老實坦白,可以從寬免死。大家都知道這是鬼話,然而狄仁杰出乎意料干干脆脆地承認自己謀反:“大周革命,萬物唯新,唐朝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來俊臣很高興,于是放松了警惕,將他關在牢里,就等皇帝復核之后行刑。然而,他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智商。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狄仁杰要了紙硯,偷偷拆了被頭的帛布,寫好了一個訴冤書,然后放到棉衣里頭封好。之后對看守人員說,天熱了,讓家里人來拿回棉衣。看守人員也沒有仔細查看。結果這份訴冤帛書,就順利地被狄仁杰兒子狄光遠送到了武則天面前。武則天立刻召見了他,問他為什么先前承認謀反而后喊冤。狄仁杰回答,如果不承認,早就死在酷刑之下了!于是武則天下令釋放了他,同案的六人也都出獄了。
狄仁杰這次被誣陷,居然能夠全身而退,實在是個奇跡,不能不說他的聰明靈活、見機行事,遠在普通人之上。武則天時候還有一個宰相魏元忠,也曾受誣陷入獄,他一開始死硬,結果備受折磨,體無完膚,最后還是不得不承認謀反。當時人都說魏元忠和狄仁杰差距太大了。
當然,狄仁杰絕對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是非常堅決的。就在這次關押的過程中,酷吏看狄仁杰這么快就認罪,自以為得計,就想利用狄仁杰來陷害別人,于是派了判官王德壽來勸說,希望他能舉報尚書楊執(zhí)柔,指證他也參與了謀反。狄仁杰問,怎么指證呢?王德壽很高興,就說:你在春官(禮部)任職的時候,楊執(zhí)柔也剛好在同部門做員外郎,你就說在這個時候搭上線的。沒想到狄仁杰大喊道:“皇天后土,遣仁杰行此事!”然后一頭撞向柱子,血流滿面。王德壽嚇得跑了,不敢再脅迫。
這就是狄仁杰,善于保護自己,也勇于保護他人。
后來,武承嗣曾多次奏請誅殺狄仁杰,都被武則天斷然拒絕。事實上,狄仁杰是很受武則天賞識的,即使這次狄仁杰沒有自救,相信武則天也不會置他于死地,因為將來她還要大用他呢。
“罪”在古文字中寫作“辠” ?!墩f文》: “辠,犯法也” ?!把赞f人蹙鼻苦辛之憂,秦以辠似皇字,改為罪。” 意思是 “辠”字上邊是表示鼻子的“自” ,下邊是辛辣苦痛的 “辛” ,是犯罪人縐著鼻子的表情。秦始皇時因為“辠”字寫得像“皇”字,就把它改成“罪”這個寫法了。其實“辠”是古時一種用刑刀刺割罪人鼻子的刑法(一說是將犯人頭朝下吊起,鼻子辛酸)?!稗f”字的寫法在秦以后還在使用(見漢代的《孔宙碑》 ),而“罪”字的本義是捕鳥的竹網。 小篆寫作“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