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元明清三朝的都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幾百年來,北京得到了很多別稱,如:京師、京城、北平、京華等,這些名稱大多和北京的地位、歷史有關。此外,還有人稱北京為“四九城”,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老北京四九城分布
中國古代城市的規(guī)劃和建設離不開城墻,修筑一道城墻來環(huán)繞市區(qū),這才成為城市。老北京城由內到外由宮城(即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四道城墻構成,其中內城有九座城門,外城有七座城門,皇城有四座城門,形成了“內九外七皇城四”的嚴整格局。我們常常聽到一些老北京人稱呼北京城為“四九城”,就是用皇城四門與內城九門來指代北京城的。
外七,指的是:廣渠門、廣安門、左安門、右安門、東便門、西便門、永定門。內九,說的是: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崇文門、宣武門、德勝門、安定門、前門。最后,皇城四:大清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按順序,咱先說說“內九”。所謂內九城,又叫大城和京城,到了現在早就成了只有名兒沒有城門的地標了。大家伙兒聽說過的九門提督,就是那時候專門負責這片兒安全的。
“外七”到了現在那真是剩下的不多了,僅存的東便門、前門和德勝門還保留著老城門樓子,呼吁大家路過的時候多看兩眼,指不定哪天就業(yè)拆了。
“皇城四”可以說是老北京城里最核心的一部分了,當時說的大明門、東安門,西安門和北安門現在都沒有了,什么時候說到這些東西,都是老北京人心里所懷念的記憶。
老北京的城門猶如五官七竅,呼吸吐納著城市的氣息。舊時北京各城門都有特定用途,以內城九門中的東南方三門為例:正陽門是京城正門,通常用來走宮車;崇文門靠近南郊的酒廠,所以常常走酒車;朝陽門靠近漕運碼頭,所以這里走的是糧車,從京杭大運河千里迢迢運送而來的南方稻米都從此門入京。再比如:東直門走的是木材車;安定門走的是糞車;德勝門走的是兵車;阜成門走的是煤車;宣武門走的是囚車。而西直門則走水車,據說皇宮飲用水取自京城西郊玉泉山,所以為宮廷拉水的水車專走這個西邊的城門。為了保證泉水清涼的品質,避開白天繁鬧的人流,西直門的水車往往在半夜里進城。所以,西直門是九門中關閉最晚的一個。
很多老北京喜歡說自己是住在“四九城”哪!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因為清朝時候,皇親國戚才能住在內九城,平民和漢人都在外七城。所以你要聽有老北京,躺著哈喇子,跟你吹,我是四九城的,他的意思是說,他祖上沒準兒就是什么王爺呢!
“四九城”是老北京城的標志,展示了北京城獨特的一面,記錄著她的豐富和多彩,因此人們常常用“四九城”來指代老北京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