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果是特產(chǎn)于我國南部的重要經(jīng)濟作物,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和餐飲價值,常見于中藥制劑和飲料中,有驅(qū)熱解暑、潤肺化痰等多種功效。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的向往,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大。
認識羅漢果
植物學特性
羅漢果為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葉片卵形或心狀卵形,互生,兩面被軟柔毛。
雌雄異株,雄花序總狀,雌花單生或成短總狀。
有塊莖,俗稱薯塊,既是羅漢果的貯藏器官,又是羅漢果越冬休眠器官。
根系在分布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分布在地表淺層。
物候期
通常4月下旬抽芽,5月至7月上旬為營養(yǎng)生長期,7月中旬現(xiàn)蕾,8月上旬開花,果實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分批成熟。
對環(huán)境的需求
羅漢果喜溫暖濕潤,怕霜凍,也不耐高溫,在20~30℃條件下生長良好,喜光但忌強光暴,在秋旱不明顯,土質(zhì)肥沃,富含腐植質(zhì),背風向陽的山坡或山麓生長良好。
羅漢果栽培技術簡介
建園定植
根據(jù)羅漢果生長發(fā)育對氣候和土地的要求,選擇合適地塊。注意避開松林地、山谷地以及之前種過塊莖作物或蔬菜的地塊,以免影響其生長。
羅漢果秧苗一般在3月下旬定植,之前要下足基肥。羅漢果為雌雄異株植物,種植時需配種雄株,目前多為組培苗,需按2~3%的比例配種。
注意合理密植,每畝約種120株,當出現(xiàn)缺苗時,要立即進行補充種植。
搭棚上蔓
在定植后開始搭棚,使用竹子、木頭、鐵絲等將棚架搭牢,上鋪尼龍網(wǎng),棚高不超過2米。
田間整枝
羅漢果的主莖基部分出幼苗后,待其長到15cm時,從這些幼苗中選擇1株壯苗做為主蔓,將其他幼苗和側芽去掉。
用竹條將主蔓引上棚,羅漢果主要靠側蔓結果,主蔓上棚后,留2~3條側枝,將主蔓打頂去頭,當側枝長至10~12張葉片時進行第2次打頂,整成扇形平鋪在網(wǎng)上。
科學施肥
基肥:3月份開始施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配合平衡型復合肥。
催苗肥:小苗長到20厘米左右時開始施,此后10~15天再施一次,以速效性氮肥為主,配合淋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根施型。
促花肥:5月中旬至6月上旬,增施磷鉀肥,并注意中微量元素的補充??扇~面噴施1~2次硼源庫1000倍液,促花壯花。
壯果肥:盛花期施第一次,以腐熟有機肥液或海精靈生物刺激劑根施型,配合高鉀型肥料為主,注意對鈣肥等中微量元素的補充;間隔半月后再施第二次壯果肥。
及時授粉
羅漢果是雌雄異株,雄花花期較短雌花花期較長但兩者花期存在時差致使多數(shù)植株不能正常授粉,所以需要人工授粉。
授粉者應當使用牙刷等小型刷子輕輕刷下雄花的花粉,隨后將得到的花粉撒在雌花的柱頭上,在上午10~11點這一時間段雌花柱頭黏性較大授粉的成功幾率最高。
病蟲防治
主要威脅羅漢果生長的病蟲害有:羅漢果實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花葉病毒和根結線蟲等。要注意預防為主,適期用藥,綜合防控。
科學采收
羅漢果成熟后要及時進行采收,如果采的太早會影響產(chǎn)量,品相和質(zhì)量都不會好;但是,如果采的晚則更糟,可能會出現(xiàn)潰爛等情況。
因而,必須在合適的時間(授粉后60~70天),進行采收。在采收時必須輕拿輕放,避免損傷,盡量保證果皮光滑,顏色由暗綠漸變成翠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