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翡翠估價這件事上:永遠都只有參考答案,沒有標準答案。
聽這話很多人臉上都是大寫的懵逼??
什么鬼?難道是故弄玄虛?
其實不然,翡翠買賣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色差一分,價差十倍!
下面小編給玉友們分享一下翡翠主流色澤的參考點,希望能給玉友們在估價時提供幫助!
翡翠以綠為貴!這一點所有翡翠愛好者都知道。但翡翠要是只有色沒有種水,即使是滿綠,它的價值也不會很高。比如像曾經(jīng)公盤上的一塊滿綠的“鐵龍生”原料,底價才6萬元,卻無人問津。所以在做估價的時候要明白,即使是綠色,也要細膩、通透,才有靈性,才會美,價值才高。
即使是綠色,也細分出蔥心綠、秧苗綠、菠菜綠、滿綠等等。一樣的種水不同正偏程度綠色價值也是不一樣。要是色“偏灰”,價值將相差很多;還有就是綠色中帶有白色調,其結果就是使得翡翠的綠色被沖淡,顏色變淺,飽和度降低了,這樣就比不帶白色調的綠色翡翠,價值低了不少。
翡翠新興起一種色澤很討人喜愛與收藏,這就是紫色!紫色又稱“紫羅蘭”,或稱為“春”。一塊翡翠中既有綠色,又有紫色,我們稱之為“春帶彩”。匯集黃、綠、紫、白四色的翡翠,我們又稱之為福祿壽喜。
翡翠有這樣的說法“十紫九粗”,如果紫色的質地粗,水頭干,她的價值也不會太高;只有質地細膩,有種水的紫羅蘭才值得收藏,價值才高!目前紫色的翡翠價格兩極分化得很厲害,種水細膩、色彩濃艷的紫色翡翠價格上升得很厲害,而種水一般、顏色淺、暗、質地不細膩的紫色翡翠的價格卻十分低。兩者價格差距也越來越大。比如原來好的紫羅蘭手鐲不過幾萬元的樣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漲到了40到50萬元。
翡翠中,“翠”是指綠色,而“翡”則是指紅色。翡翠中紅翡的出產(chǎn)量挺大的,近年來也越來越受人追捧,相對價格也在逐年上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紅色翡翠價值都高,只有那些種好通透的紅色翡翠比較難得,價值較高。
但是,在收藏紅翡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市場上經(jīng)??梢砸姷揭环N“燒紅”的翡翠!
紅翡的“燒紅”也分“天然燒紅”和“人工燒紅”。相對“燒紅”,天然紅的東西幾個比較明顯的特點是:
1.色肉不分,肉與色混合一起。
2.紅中帶黃,不是由外向內層過渡的;
3.整體種水一致或者色處種水稍好,有點龍到有水的意思;
4.有些有色紋
黃翡在紅翡后也有很多人喜愛。一般情況下,只有種水通透、質地細膩、黃色濃艷的黃翡才是極品。但有時候黃色會“顯臟”。比如,像一只翡翠手鐲,如果出現(xiàn)黃點、黃斑,那么對于手鐲的價值就會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但另一方面,這種現(xiàn)象對于鑒定卻有幫助——收藏者可以憑借黃點與黃斑的特征,斷定翡翠為A貨。
通常黑色翡翠就是現(xiàn)在市場上的墨翠,原本是不被關注的,由于臺灣地區(qū)對墨翠的喜愛,它的價值慢慢被發(fā)掘出來。在墨翠愛好者看來,墨翠顏色深沉,有驅邪避兇的寓意。
近幾年,隨著白冰料子的舉起,有種沒色的翡翠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高冰無色翡翠,就親身演繹了“以前你對我愛理不理,如今我讓你高攀不起!”隨著玻璃種翡翠的興起,白色玻璃種翡翠的價值獲得了新的認可。
對于白色的玻璃種而言,衡量其顏色價值的標準就是夠不夠純正,夠不夠白——越純正、越白就越有價值,大家經(jīng)常見到的偏黃色調的,或者偏藍色調的白色玻璃種翡翠,價值都不如純白的玻璃種。
藍水在以前屬于油青種的一個分支,后來被臺灣那邊作為獨立的一個概念分了出來。所以現(xiàn)在有很多不良商家拿油青當藍水出售。
藍水翡翠具有均勻的,淡淡的藍色。但藍水并不單純指代顏色,同時也要種地尚老、細膩、水頭好透度高,再配上顏色,才可以有這樣的稱呼。
俗語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很多上百萬甚至千萬的翡翠,估價就不能僅僅只看其價值,很多因素的影響比本身價值還大。比如,它的稀缺程度,歷史文化價值,唯一性,收藏歷史,拍賣規(guī)則等等,所以翡翠估價本來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
很多行家能一眼估出翡翠的價格,靠的是什么?
我們靠得是無數(shù)次與翡翠實物打交道的實踐,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我們每天都能看到無數(shù)的貨品,當你給一件翡翠我看時,腦海里能浮現(xiàn)無數(shù)件和這件貨相似的翡翠,并且能夠根據(jù)最近翡翠市場的變動綜合得出這件翡翠的價格。
所以,想學習估價翡翠,不是靠名氣,而是靠在行業(yè)里摸爬滾打。
估價準確,靠的不是有雙慧眼,而是閱貨無數(shù)。
在購買翡翠時
只要是天然翡翠,不是假貨,不是B貨、不是C貨!
低檔翡翠只要不被忽悠,就沒必要太去浪費太多時間去學習;
中檔翡翠,在估價時就要你更多的學習和觀察,只要你多學多看多分析,一般估價就八九不離十啦!
高檔翡翠,當你有能力購買收藏,你的品鑒水平已經(jīng)很高了,多與同行交流分析;如果沒有能力購買,就好好欣賞,也是一種不能的怡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