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上篇文章,我跟大家聊了有關齊家文化的一些事兒,敘述了它的發(fā)現過程以及齊家文化的顯著特點,參和史料以及出土文物的鑒定,推測齊家文化和神秘的夏王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次我們要說說齊家文化的另一個燦爛表現形式:玉器。
《說文解字》稱:“石之美者謂之玉?!庇衿鞯某霈F歷史悠久,中國早在8000年前就已經有了,在新石器晚期,勤勞的古人就已經創(chuàng)造出了使用解玉砂琢碾加工玉石的方法。君子不器,周而不比。直白的說,古玉器是古代文明里獨屬于中華文明特有的珍貴器物。
談到玉器,中國的玉器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它不僅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承載了許多華夏文化的抽象內涵。早在銅器出現之前,華夏先民就已經開始雕琢各種玉器,有的懸掛,有的直接佩戴,凡美石制品俱在玉器的范疇之類,古人更是將材質上好的玉石視為財富的象征,在他們心里,玉器簡直是一種神圣的器物。
談及玉器的發(fā)展過程,新石器時代是第一個屬于玉器的高峰期。其影響主要以遼西、內蒙古一帶的紅山文化為代表的夷玉系;且以甘肅、寧夏、青海等地齊家文化為代表的羌玉系;還有長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為代表的越玉系,這都是大家非常熟知的幾大有名玉系。
齊家文化的遺址,不但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更是出土了大量的玉器。據統(tǒng)計,武威市海藏寺、皇娘娘臺、天水市師趙村等齊家文化遺址中,累計出土玉器多達2900多件,數目驚人,而且最主要的是還品類繁多,樣式包含了:工具、武器、儀衛(wèi)器、祭器和佩飾器燈多個目類的,斧、錛、鑿、鉞、刀、環(huán)、佩、鐲、璧、琮、璜、聯璧璜等玉器,當時這類玉器的大量出土,直接震驚了考古學者,一時間,齊家文化的出現,讓人瞬間想起了東邊的二里頭文明。
齊家文化的玉器中有數目眾多的玉璧、玉璋、玉琮等,要知道這些可不是日常的實用器,這類東西都是古代的祭祀用器,說明在齊家文化時期,社會已經產生了分層和垂直等級,貴族階級使用這些玉器祭祀拜神,是社會分層的一種充分體現形式。而且這類玉器的出現,說明當時社會等級制度業(yè)已開始逐步建立,這也是進入文明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
從出土的器物來看,齊家文化的玉器又是極端化的。其中精美的玉器中有玉刀這樣高等級的玉器,想來也是為貴族階級所使用。除此之外,齊家文化出土的大部分玉器都是一些生活用器,他們形式簡單,做工也比較粗略,不難猜測,這些玉器應該是平民階級或者奴隸階級的使用工具。
談到材質,在玉質方面,紅山文化玉器以產于遼寧岫巖玉為主要材質;良渚文化玉器以淺綠色、帶有云母狀閃亮斑點的透閃石為主要原料,而齊家文化的玉器中不僅發(fā)現了黃河玉,還有青海玉,而且還發(fā)現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和田玉,更令人震驚的是,齊家文化竟然出土了許多產于伊朗地區(qū)的綠松石,這簡直太令人振奮,同時又令人大為驚訝了。
試想:遠在新疆地區(qū)、甚至是遠在中東地區(qū)的玉材竟然出現在齊家文化的遺址中,這說明了什么?這揭示了什么?我們不妨猜想一下:
首先,早在夏商時期的齊家文化,就開始從新疆和田地區(qū)采集玉材,說明齊家文化的范圍之大,可能遠遠超過了目前的發(fā)現范圍,甚至乎它還包含了新疆地區(qū)。
其次,是否在此時期有一些城邦制的聯合體國家,由西羌人組成,暫且稱之為“古羌國”,城邦之間互為依存,貿易往來繁盛?我們不妨發(fā)散思維遐想猜測?!
第三,城邦之間的戰(zhàn)爭。玉器非常珍貴,玉器同時又是他們的高級戰(zhàn)利品。也有可能的是“古羌國”無比強大,兵鋒可能直指西亞地區(qū),新疆地區(qū)已經被他們所征服,并且與此同時他們還掠奪了大量的玉石資源。
第四,華夏文明在夏商時期就和西亞北非的古文明有著無比緊密的貿易往來。也就是早在“絲綢之路”之前的數千年,我國西北就存在一條“玉石之路”,
不管怎么樣的去猜測,這些猜測都需要大量的事實去驗證,依目前來看,越來越多的出土文物向我們不斷顯示:黃河上游的中國西北地區(qū)極有可能才是中華文明真正的發(fā)源地。
相信隨著科學的發(fā)展進步以及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或許“古羌國”真的會被證明確確實實存在過,伴隨著這些謎題的揭開,齊家文化將被揭開神秘的面紗,其時間、其廣度、其影響力將會一一陳列在大家面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考古學家會有更新更震撼人心的發(fā)現。
乘風每駕一葦渡,濤聲徹耳逾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