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力
我喜歡彈吉他,也經常在睡前故事里給大家唱歌。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別人說我唱歌的聲音實在太難聽了,大家都直言不諱地說:別人唱歌要錢,你唱歌要命。
但如果你有幸或者不幸跟我去次健身房,就能聽到我真正鬼哭狼嚎的慘叫聲。每次做無氧運動時,被健身教練逼迫著去舉原本無法舉起的重量,一次次力竭訓練,想要放棄卻無法放棄時,整個健身房都能聽到我慘痛的悲號。
我曾經無數次地問教練:“你干嗎這么虐我,我們慢慢來,像其他人那樣,一點點提升不好嗎?”而教練每次都展現(xiàn)著他健碩的肌肉略帶鄙視地對我說:“你真的想練肌肉嗎?你要知道,想增肌到位,就是要感到痛才可以。只有練到酸痛,晚上回去好好休息加上補充蛋白質,你的肌肉才能成長。如果沒有痛感,說明今天你根本沒練到位?!?/p>
舒適感,是成長最大的敵人;痛苦,是成長最好的標志。如果你想練肱二頭肌,這塊肌肉練完之后不酸痛,那肯定沒效果。如果你偷懶通過按遙控器甚至瘋狂玩英雄聯(lián)盟來練習,那你的這塊肌肉恐怕一輩子都練不出來。說白了,鍛煉就是給自己找苦吃。
人生中的成長也一樣。如果面對恐懼,不能踏出關鍵的一步,也許我們獲得了舒適,但我們也失去了想要的未來。
2011 年 6 月 14 日,父親突然離世,那段時間的痛苦經歷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
葬禮后第 8 天我回到北京,每一天都那么漫長,不知道怎么熬過來的。學校其實還有一門考試和兩篇論文。老師知道這個情況后表示,考試可以補考,論文可以緩交。6 月底,我才開始處理考試和論文以及畢業(yè)事宜。
7 月 6 日是畢業(yè)典禮,其他同學都有自己的父母陪伴。我卻一點都笑不出來——不但永遠失去了父親,母親也不能來到北京。一如大一那年,為了逞能,我拒絕了父母的陪伴,孤身一人來北大報到。不同的是,那時候充滿了對未來的向往,躊躇滿志。而這一次,以及在以后的漫長歲月,我都將一個人面對所有的挑戰(zhàn),還將擔負更大的責任。
所有同學都在歡呼雀躍中慶祝畢業(yè),我卻有些迷茫。
出國的人去意已定,留下工作的人也找好了房子。學校要求 7 月9 日離校,而我當時還沒有找好房子。突如其來的變故,把一切都耽誤了。
由于父親是因公殉職,在有關方面的照顧下,我可以選擇回家鄉(xiāng)當一名公務員。一份穩(wěn)定、體面的體制內工作是這個時代不少人的首選。這份工作可以帶給一個年輕人莫大的安全感??晌抑溃赣H做了那么多努力讓我走出新疆來到北京,就是不想要我過那種簡單的、大多數人眼中的幸福的生活。我要的不是OK 的生活,而是有夢想有激情能改變世界的生活,
而這一切,烏魯木齊無法滿足我。我記得一句話:“做小決定的時候聽從大腦,可以分析利弊。而當做大決定時一定要追隨自己的內心,因為你的心多多少少會知道要怎樣選擇?!?/p>
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永遠是個難題,可以說,我是排除萬難才得以留在北京。
在我的價值觀里,男人要獨立自強,自己扛下所有困難,對所遭受的一切苦難保持沉默。至今讓我忘不了的一個畫面是,父親去世后,我在衛(wèi)生間聽到親戚們勸母親讓我留在家鄉(xiāng)留在她身邊,而母親堅持讓我追求自己的夢想。那一刻,我心如刀割。
任何一個“北漂”都活得相當艱苦。在大城市別說找間房了,就是找張床也不容易。即使很簡陋的8平米的房子,租金也在3000塊左右,而且房東態(tài)度、衛(wèi)生條件都很差,要高價的唯一的原因是地理位置好,距離北大近。即使我接受了這些條件,也會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難。經常是好不容易要簽約的時候,對方看到我身份證上的全名“努爾艾力·阿不利孜”,知道我是新疆人,就猶豫了,讓我過三天再來。我當時還傻傻地想,怎么每次被拒絕的時候都說“過三天再來”。
第五次租房被拒后,一個人深夜走在中關村的馬路上,我心里想,為什么會這么難。
大城市的萬家燈火,沒有一盞是屬于我的,屬于我的那一盞,在我望不到的家鄉(xiāng)。
好在,我堅持下來了,沒有一天放棄過努力和奮斗。
留在大城市就是選擇了奮斗,渾渾噩噩度日就辜負了自己。選擇從來都沒有對錯之分,關鍵是在選擇之后做了什么。如果當時我選擇留在家鄉(xiāng),可能也有另一番風景,但也不會體驗到如此多的精彩,結識如此多良師益友了。
電影《艋舺》讓很多人明白了一個道理:年輕的時候,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墒亲詈蟊轶w鱗傷,才知道我們原來都是草。
但如果我們是風呢?是不是就因為害怕遍體鱗傷,而拒絕了原本可以實現(xiàn)的飛翔?
沒有人希望終生被關在籠子里生活,變成單向度的套中人。問題是,給你一整片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但也有可能墜落,你是否真的敢要?
《上課記》里,王小妮書寫的那些關于“貧二代”的言語和故事,引發(fā)了很多人的共鳴。她的詩歌課作業(yè)有過一題:“談生活背景對人內心的影響”。很多 90 后學生的共識是:好背景意味著內心足夠自信強大,因為有退路。“普通背景就怯一點,別人輸了,輸的只是錢,我輸了輸的是生活,沒有那么多青山可以留著燒柴,內心就會保守?!?/p>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別人有背景,我只有背影。一無所有,談何追求夢想。
在現(xiàn)世安穩(wěn)和雞蛋撞墻之間,多數人出于害怕,最后選擇了安穩(wěn)的一隅。不必忍饑挨凍,也不用擔心明天以何為生。但總有少數的人,他們的人生不滿足于只是“活著”,他們不能放棄對未來和遠方的渴望,并竭盡全力使之成為現(xiàn)實。
有多少次我們放棄了自己夢想中的目標,只為尋求那間名叫“安全感”的房子,似乎只有棲身于此才能安身立命。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追尋和獲得的如果不是自己最想要的,只是屈從于別人的價值評判和內心對于所謂安全感的追逐,這樣的人生要來又有什么意義?
安全感只能自己給予自己。日日夜夜的努力、奮斗,無數誠意和汗水的積累,讓人內心強大,一個人走夜路也能放聲歌唱?!锻郀柕呛分姓f:“我不強求別人采取我的生活方式……但我盼望每個人都能非常清醒地去發(fā)現(xiàn)和追求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模仿他的父親、母親或者鄰居?!?/p>
任何一個地方,不是你的故鄉(xiāng),卻可以成為你的主場。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摘自《你一年的876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