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CPA考試終于落下了帷幕,等待成績是目前階段最讓考生煎熬的事情!而在CPA成績中,一直說著“調分”的傳說,你的成績可能會隨著通過率的要求而被動發(fā)生變化,確實有這個情況呢?具體的政策又是什么呢?
今年的考試結束后,有些科目出人意料的難,例如財管;有些科目卻顯得比較的簡單,例如會計。但是無論簡單還是難,考生心中都會懸著一顆石頭,自己會不會被調分,簡單的如果考了60+,會不會因為通過人數(shù)太多而被調低分,難的科目如果考了不到59分,會不會也因為通過人數(shù)太少而被調高分。各有各的小擔憂啊~
往年,有些考生覺得自己考得不錯,但是最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分數(shù)不盡如人意。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其實很多,除了自己的臨場發(fā)揮能力,CPA批卷的一些“潛規(guī)則”確實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例如神秘的調分政策。
首先,“調分政策”主要是以兩種形式存在的,老王給大家用通俗的話來解釋一下。
一種是總分調分。CPA一般在正式閱卷的時候,要經(jīng)過三輪評卷,第三輪的本質其實就是進行一次調分。也就是說,將第二輪沒有合格,但是接近60分(例如59、58、57分)的卷子篩選出來重新進行批閱,本著對考生有利的原則,對于一些可以提分的題目盡量多給分。
還有一種是題型調分。這種調分,就是大家覺得比較神秘的,為什么自己覺得發(fā)揮不錯,但最后分數(shù)卻不高的一種調分方式。
比方說當年的題目整體偏難,一道10分的題目,大多數(shù)考生只能得2—4分左右,而其他10分題目的得分率在6—8分左右。那么評卷人就會把這道難度大的10分的題目,總分定為6分,而剩下的4分再按實際答題情況,加在其他簡單或者是難度正常的題目上。
這種調分方式,對于基礎復習的特別好的考生來講,其實是非常有利的,而對于只抓難點,卻對基礎知識不重視的考生來說,就容易把分數(shù)調下去。
所以,對考生來講,其實還是注重基礎復習非常重要,如果能100%掌握基礎知識點,再掌握60%以上的重難點知識,拿下CPA其實不是什么很難的事情。
上面,我們也解釋了什么是“調分政策”,其實就包含了會出現(xiàn)“調分政策”的情況有哪些。
再通俗解釋一下,就是水平在60分上下的考生,最后一輪批卷的時候容易被調分。
還有就是當年難度整體偏難的時候,難度最大,得分率最低的題目就容易被調分。
關于題型,一般來講主要是主觀題這類型可以發(fā)揮的題目。
單選、多選、計算分析題這類型的題目,因為很多時候是固定的,結論也是固定的,不存在調分的可能性,所以對于那些難度較大的主觀題,由兩位閱卷人同閱一道題目之后,根據(jù)分差的規(guī)律和大小,進行調分。
所以,越是主觀性較大、難度較大、分值較高的題目,越容易總體分值被調低。
老王給考生的建議是,遇到這種覺得難度較大的題目,先直接跳過去做后面的簡單題目,之后再留出時間去攻難題,不要因為時間問題錯過其他的答題機會。
調分雖然會對最后的分數(shù)產(chǎn)生影響,但是一般來講能夠影響的分數(shù)通常在2—4分之內,不會高于5分,所以如果是復習不到位的考生,也就是實際水平到不了55分以上的考生,基本不會受到調分政策的影響。
而實際的考試過程中,除了調分政策以外,還有很多因素會對CPA的最終成績產(chǎn)生影響。
一個是機考形式。尤其是對于會計、稅法、財管這類計算題比較多的科目,機考過程中對公式的運用和輸入等,如果出現(xiàn)一點失誤,都會影響到自己最終的成績。所以考生在10月份考試前,一定要抽時間多模擬幾次機考,保證自己操作的熟練。
一個是英文答題附加分。CPA各科的總分其實說到底是105分,因為每個科目都設有一道5分的英文答題附加分,如果同樣答對了題目,但是有些考生是英文回答的,那么就會比普通考生多5分,這5分對最終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還有一個是考生對時事政策和新聞的了解程度。對一些稅法、戰(zhàn)略等實務性非常強的科目,在考察的時候很容易和當下一些企業(yè)的實際財務狀況、IPO狀況等結合,如果不清楚的話,即使知道知識點,也容易自說自話,丟掉分數(shù)。
所以說,CPA考試既是一個考察知識點掌握程度的過程,也是一個綜合考察考生各方面能力的過程。但總體而言,每年的考試情況變化是基本穩(wěn)定的。
即使發(fā)揮不好也不要氣餒,奇跡總是眷顧那些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