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田驛,舊在耒陽縣(今湖南省耒陽市新市鎮(zhèn)龍市村)北,自古以來為湘南重要驛站之一,又因傍臨耒水,系重要的水陸交通要道。唐代以前,人們赴梅嶺至兩廣多取道于此(由長江而湘江再耒水,方田驛恰位耒水S形中部)。相傳唐代大詩人杜甫就是在方田驛一帶度過了他生命最后的日子,死在驛站附近的江舟之中。清代方田驛更名為龍王廟,現(xiàn)叫龍市村,行政區(qū)屬耒陽市新市鎮(zhèn),自古以來便為重要的水陸碼頭集散地,保留有古色古樸的古街道。為紀念偉大詩人杜甫,現(xiàn)新市鎮(zhèn)渠塘村為其立了一尊大理石雕像,背對松樹林,右手的食指和拇指輕撫胡須,目視著緩緩流淌的耒河。望著詩人清瘦的臉上,一臉靜穆,從他深邃的眼神,能真切地感受到詩人憂國憂民的內(nèi)心世界。現(xiàn)龍市村村民正著力在原龍王廟寺基礎上建設“望甫亭”和“杜工部驛館”。
大歷五年(公元770年)四月,本來僑居在潭州(長沙為治所的轄區(qū))城邊木船上的杜甫被一陣喊殺聲吵醒,原來是湖南戎馬使起兵暴亂,杜甫不得不帶著老婆孩子乘著船向南方避禍,一路混亂不安,十分困難逃到了衡州,在衡州住了幾天以后,無依無靠,只好持續(xù)南下去投奔代理郴州刺史的舅父崔偉,這是他走投無路時的最后希望。沒想到船行到耒陽的時遇到了江水暴漲,小舟步履維艱,只好??吭?/span>方田驛鄰近的江上,整整持續(xù)了5天的饑餓粒米未進,眼看著一家老小都快餓死了。耒陽有一位姓聶的縣令仰慕詩圣杜甫的大名,派人送來了牛肉和美酒。食不果腹的杜甫一家自然是喜不自禁,很少饕餮一回的杜甫當晚因醉飽過度而去世,時年59歲。洪流退避以后,聶縣令派人來尋覓杜甫,惋惜沒有找到,他猜測杜甫一家肯定是被洪流給淹死了,于是便給杜甫造了一座墳墓(墓葬在耒陽市一中內(nèi)),墓封土為圓形,基砌麻石,正面麻石鐫刻有“唐工部杜公之墓”。上款署“景定癸亥夏孟”南宋理宗景定四年四月,1263年4月);下署“縣令王禾立石”,“這塊碑是全國八座杜甫墓中年代最久遠的碑刻”。37年后韓愈遷謫過耒,吊杜甫,留下了“今春偶客耒陽路,凄慘去尋江上墓”的詩句。
“舟系洞庭,世上瘡痍空有淚;魂歸耒水,人間改換已無詩”。 杜甫阻水方田驛,在危難之際得此幫助,杜甫感激莫名,當即賦詩一首題為《聶耒陽以仆阻水,書致酒肉,療饑荒江,詩得代懷,興盡本韻。至縣,呈聶令,陸路去方田驛四十里,舟行一日,時屬江漲,泊于方田》。流傳下來的千古絕句 ,給耒陽這塊神奇的土地平添了色彩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