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東京,因為東京旁邊有條汴水,所以叫汴京,是今天的河南開封市。10月21日,我偕同朋友一行12人踏上了河南之旅。來到了開封最大的旅游項目景區(qū)‘清明上河園’,進入大門,映入眼簾的就是將當時都城繁華景象繪入畫卷的張擇端的雕像,他身后是“清明上河圖”故事浮雕。清明上河圖石雕全長33.32米,高2.23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幅《清明上河圖》石雕。這幅圖描繪的是東京汴梁清明時節(jié)的繁榮景象,是當年繁榮盛世的見證,突出反映了當時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各階層人民的生活。一千多年前張擇端把它從現(xiàn)實繪入了畫卷,現(xiàn)在開封人又把它從畫卷搬進了現(xiàn)實;《清明上河圖》其主題主要是描寫北宋都城東京市民的生活狀況和汴河上店鋪林立、市民熙來攘往的熱鬧場面,描繪了運載東南糧米財貨的漕船通過汴河橋涵緊張繁忙的景象。當游人穿梭在身著古裝的工作人員之間,頗有穿越回大宋汴京的錯覺。對比當年的繁榮盛世,于是又有了一種時光倒流的感嘆!
進入園內,就被眼前的事物所驚呆了,真的是好繁華了啊,難道這里就是北宋時期的繁華大都市嗎?只見眼前大街上來來往往的都是人,他們的身上穿的都不是現(xiàn)在的衣服,都是北宋時期的衣服。女孩子苗條的身子披上那宛若薄紗的衣服看上去真的就像一個個仙女似的在園內一路走來,真有一番“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的感覺。踏入了清明上河園,就踏入了古都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就踏入了張擇端畫中的大宋王朝。置身到了那曾經的大都市汴梁。站在高高的虹橋上,但見那官道上馬踏輕塵,那集市中喧嘩熱鬧,那汴河里船舶如梭。集市中各色商品琳瑯滿目,汴繡、官瓷、木版年畫等等,讓人體味到了濃郁的宋代氣息。張擇端畫家用他手下的畫筆淋漓盡致的刻畫了當年北宋時期城市生活的面貌,讓人覺得身臨其境。
步入園內,高大的古老建筑以及數不清的身著古裝的人們令我眼花繚亂。 在這里我們感受到千年古都歷經的鄉(xiāng)風民俗的熏染,感受到它飽受季風時雨的浸潤,體會到這片土地所承載的故事,蘊含的寓意。在有著“立體版清明上河圖”美譽的清明上河園,每天都有大宋朝時期的精彩故事為觀眾奉獻,像《包公巡視汴河漕運》、《大宋·東京夢華》、《岳飛槍挑小梁王》等,精彩絕倫,盡在其中!尤其是大型英雄實景秀《岳飛槍挑小梁王》,以其激烈的馬戰(zhàn)、震天的炮戰(zhàn)、巧妙的特效著實讓游客大開眼界。但更多的是民間藝人,剪紙,書畫,香包,泥人,糖人,雕塑,魔術,版畫,秧歌,龍獅,應有盡有。我們走在園內的民俗街上,街道兩旁建筑古色古香,有賣雜貨的雜貨鋪、釀酒的酒坊、鑄劍的劍廬、休息的茶樓,我竟然發(fā)現(xiàn)矮小的“武大郎賣炊餅”,還有美女相伴……
在游園里轉悠時,見到了一位吹糖手藝人;這物什兒多年不見了,倒是稀奇起來,于是就跟著一幫人去看熱鬧。他就是“神嘴”馬大吹,本名馬謙堂,河南省滑縣老店鄉(xiāng)岳村集村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的攤位雖不像古時的小挑擔,但所用的設備基本相同,攤位上面有個小炭爐,炭爐上面是盛滿麥芽糖糖稀的小盆子,攤位上方是一個架子,上面掛滿了老鼠、猴子、老虎等十二生肖的動物糖人。這位略帶神秘民間色彩的吹糖人,吸引了我們的眼光。只見他拿起一小塊棕色的棉芽糖,用一根細管插入糖塊,邊吹邊轉著圈,同時雙手或捏或拉或拽或扯,那糖塊便像氣球一般,漸漸地脹了起來。一會兒工夫,一只只活靈活現(xiàn)的猴子或公雞就趴在他的手上了,真是沒法說出的神奇。馬大吹的確是“名人”,他“吹”出了水平。1998年,在游走多個地方后,馬謙堂來到了開封清明上河園。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有了固定的場所來傳播吹糖人技藝。在這里,馬謙堂不斷創(chuàng)新,使得自己的吹糖人技藝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在清明上河園,想找到馬大吹并不難,孩子們朝哪兒擠他就在哪兒。在孩子們的眼里,馬大吹是如此神奇。一塊兒糖到他手里,只需要十秒八秒,他就能吹出小猴子、小兔子、小狗等造型,引得孩子們鼓掌大笑。
馬謙堂在保留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又不斷融合新的表現(xiàn)技法,開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形式,對發(fā)揚創(chuàng)新吹糖人技藝進行了大膽嘗試,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貓抓老鼠”“狗抓兔”“馬上封侯”“神牛送寶”“蛇盤兔”“馬背羊”等新花樣。這些新型的手工糖人集藝術表現(xiàn)和美好寓意于一身,作品的藝術表達簡練抽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工藝復雜精細,最薄處只有0.1毫米,不僅深得小朋友的青睞,也得到了國內外知名人士的認可和贊賞,其本人多次被國內外多家電視臺以及報刊進行專題報道,其吹制的糖人作品也受到美國、日本等外國友人的好評和爭購。在馬大吹的攤位上,有一本厚厚的影集,里面是他和諸多國家領導人及名人的合影,這些都見證了馬謙堂對吹糖人技藝的傳承。糖人在他的嘴上被吹得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讓人嘆為觀止。作為一個藝人,多年來,馬大吹靠吹糖走遍了半個中國,還到馬來西亞表演過,他成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贏得了河南民間表演藝術家稱號,他的技藝也被列入開封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馬大吹交談時,他得知我是來自湖南的游客,而且愛好書法,便主動為我吹一個糖馬。只見他拿起小棍攪拌著冒著熱氣的糖稀,飛快地從中間取出一團,雙手或捏或搓或拉或扯或揉,再用嘴一吹,很快,一個栩栩如生的馬兒就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接著他拿出宣紙要我寫一幅書法送他。我沒有推辭便揮筆書寫了一幅“馬到成功”的書法回贈給他,并與他合影作為留念。
走近馬大吹,見識了馬大吹,也從他身上領教了他淵博的知識,更學到了地方文化,也學到了民間藝的技術。每一個糖人,除了是一道風景,還是一種情緒,一個故事,林林總總,讓人目不暇接,浮想聯(lián)翩。他一直忙碌,但一直和我們談他的生活,他的手藝,臉上一直洋溢著笑?!拔揖拖矚g這樣的生活,站在人群中間,享受真實的快樂?!笨纯此v但滿足的臉,我仿佛讀懂了他的心。是啊,其實生活中并沒有多少人真正認識他、了解他。他其實在清明上河園里,每天的大部分時間上演的都是這一幕,猶如一個定格的鏡頭,對于吹糖人藝術,他始終懷著近乎虔誠的熱愛,為了能支撐自己這份愛好,他付出了好多,卻從來沒有為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過。在物欲橫流、利欲熏心面前,他愿甘愿固守這份平淡。多少年來,他一直守住那份寧靜,固守那份民族精神的家園,為民族的繁榮振興默默奉獻。
回來的路上,我們走在潘楊湖邊,看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仿佛印證著馬大吹淡薄名利,遠離塵囂的人生觀。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就要離開開封了,我懷著極為崇敬的心情膜拜著畫家張擇端的塑像,因為有他,使時光定格,使歲月不朽,使歷史永恒。我嘆服馬大吹質樸的藝術為我們生活帶來的豐富的色彩和美感,更嘆服清明上河園帶給我們曠世的美。我在贊嘆古人奇妙神筆之時,也被現(xiàn)代人的聰慧所折服,他們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開發(fā)、創(chuàng)新、圖騰,才將凝重的開封,裝飾得風情萬種,點綴得婀娜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