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簡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分析孩子從0---6歲形成期、6---12歲潛伏期、13---18歲表現(xiàn)期的心理問題和對策。家庭的撫養(yǎng)不僅是物質撫養(yǎng),更重要的是心理撫養(yǎng)。
李玫瑾: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后就管不了了。孩子4歲時你拒絕他,他最多在地上打滾,等他14歲拒絕他的時候,他就會離家出走,服毒自殺了。從哪幾個方面管呢?例如克制任性,防止壓力,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學會挫折等6個方面。
李玫瑾:12歲以前稱為依戀期,依戀期需要家庭教育.孩子挫折忍耐力跟意志力有關,而意志力的培養(yǎng)不是靠智力,而是靠體力,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做些體力上的活,有好處。
李玫瑾:12-18歲成為青春期,青春期需要社會的參與。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有時候話說到了就可以,不一定非要逼孩子承認錯誤,寫保證書,逼急了孩子反而會對你不恭敬,要讓青春期的孩子承認錯誤很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