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面都是我們國人最為常見的主食,南方人吃米飯多些,北方人則以面食為主。那么,糖尿病人究竟吃哪種更好呢?米、面對血糖的影響是一樣的嗎?
接下來,咱們從米、面的營養(yǎng)、熱量、升糖指數(shù)等方面來具體討論一下。
米,其實包括很多種,比如大米、小米、黑米、蕎麥米,燕麥米、粳米等等,不過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吃得最多的大米,即水稻的果實。
面條,一般用谷物或豆類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團制成,一般最為常見的是以小麥面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面條。
大米
經(jīng)過千百年的歷史變遷,大米之所以會成為主食之一,與它的營養(yǎng)價值是脫不開干系的。
大米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zhì)、淀粉、纖維素、銅元素、維生素B族等,可以補充人體必需的一些營養(yǎng)成分,可以為人體提供能量,快速補充體力,對于提高機能的免疫力也是有用的。
大米的熱量比較高,每100克大米中約含有熱量350大卡左右。
面條
面條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脂肪、膳食纖維、煙酸、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zhì)元素。也可以為人體提供能量,同時面條中還含有多種礦物質(zhì)元素,對于中樞神經(jīng)、免疫系統(tǒng)十分有益。
生面條100克大約產(chǎn)生270千卡的熱量。熟的面條因為會浸入水中,100克產(chǎn)生的熱量會稍低。
從營養(yǎng)價值上來看,大米與面條都是主食,營養(yǎng)價值都是很高的,富含各種營養(yǎng)成分,都可以為人體提供能量,這方面并沒有太大的可比性,糖尿病人吃面或者吃米飯,對健康都是有益的。
大米與面條都富含碳水化合物,都屬于高升糖指數(shù)食物,升糖指數(shù)也差不多。
米飯的升糖指數(shù)為83,面條的升糖指數(shù)為81,并沒有太大區(qū)別。
不過,米的種類以及面粉的種類不同,他們的升糖指數(shù)是有差別的,比如大米與小米,蕎麥面與小麥面,升糖指數(shù)就是不同的。
而且,米、面的加工精細程度、烹調(diào)方法、軟爛程度等等也會影響升糖指數(shù),比如粥跟干飯,粥的升糖能力就要遠遠超過干飯。而煮爛的面條與干拌面,煮面條的升糖能力就要超過干拌面。
所以,從營養(yǎng)價值、熱量、升糖指數(shù)等方面來對比,糖尿病人吃米飯、吃面條都是可以的,可以補充碳水化合物及其他營養(yǎng)成分,對身體健康有益。
不過,糖尿病人飲食講究營養(yǎng)均衡,食物多樣化,咱們完全沒必要糾結(jié)吃米好,還是吃面好,最好的方法是兩者都吃,與其他粗雜糧、豆類、薯類等主食混搭著吃,但是每天都控制好主食攝入量,不多吃。
這樣一來,在保證營養(yǎng)的同時,還可以讓血糖也保持穩(wěn)定,這不就是皆大歡喜嘛!
1、量要控制
不論是吃面、吃米,每頓最好不要超過2兩,但也不能不吃主食,最好根據(jù)自己的體力活動來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吃主食時,搭配其他配菜。
2、吃得“雜”一點
吃米或者吃面,都要盡量雜一些,雜糧面、全麥面、小麥面都可以吃,糙米、黑米、胚芽米、小米、大米可以搭配著吃,這樣可以補充膳食纖維及其他營養(yǎng)物質(zhì),有利于營養(yǎng)均衡,中和整體的升糖指數(shù)。
3、盡量吃干不吃稀
米面都不建議煮的太爛、太黏稠,越是軟爛的食物,越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那么升糖也會越快,咱們糖尿病友還是盡量選擇干飯、拌面,細嚼慢咽,吃完后血糖也會穩(wěn)一些。
4、吃的順序有講究
不論是吃飯或者吃面,一般都會搭配一些其他的配菜,朋友們不妨先吃菜,稍微墊墊肚子,最后再吃主食,這樣也是有助于延緩餐后血糖上升速度的。
1、控制主食用量,三餐可以按1/5、2/5、2/5的比例分配;同時要注意副食、輔食的升糖指數(shù)跟熱量,計入一天的總熱量中。
2、保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zhì)的合理攝入,每天蛋白質(zhì)0.8-1g/kg體重,避免高鹽高油高脂高糖飲食,多喝水。
3、注意膳食纖維的攝入,多吃蔬菜、豆類和粗谷類,適當吃點水果;
4、少喝或不喝酒,不吸煙,要忌食葡萄糖、蔗糖、甜點等含糖量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