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有個學妹給我發(fā)了一段很長很長的消息:
她說自己感覺很孤獨,大學里都沒有朋友,和同學相處不來。
學姐看到消息的時候,沉思了許久。
大學里不合群,應該也是現(xiàn)在很多大學生的狀態(tài)。
每個班級里總有那么一兩個人,似乎天生自帶孤獨感,和大家保持著距離。
學姐總結了一下,大學里不合群的同學,大致分為三類:
01
男生A,當時是我們班最沒有存在感的人。
不愿開口交談,當然也疏遠了所有人,包括室友。經(jīng)常打趣他們室友只有5個人,反正還有一個是透明。
剛開始大一,還能見到他,后來老師點到也會出現(xiàn),再后來,人家好想不在乎了……
后來聽說他泡在網(wǎng)吧打游戲,沒日沒夜,寢室也不回了。
四年打了三年,掛科是必然了,聽說畢業(yè)答辯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一下下,最后有沒有畢業(yè)沒聽說了。
大學里的茫然,時常出現(xiàn)再每個人的腦海里,有人幡然醒悟,也有人就此沉淪……
02
同學B,其實就是典型的社交障礙,竄寢室玩的事,絕對不會有他。
平常上課見面,我們都是打個招呼,他都會突然臉紅,默默躲到室友背后去。
他就只在自己的寢室活動,宅在寢室看書,最多就是在門口能瞟到一眼路過的他。
幸好他舍友也都蠻好的,什么人際社交活動都幫他推了,盡量不打擾他看書。
但是上課他是從來不缺席,要說這,他是我們班第一。大學四年唯一沒逃過課的學生。
后來畢業(yè),我們都在忙于籌劃工作還是考研的時候,他已經(jīng)憑著四年來的高分地位,直接保研了,然后直博。
不合群,也許對他來說,才能更專注的完成自己的目標,才能有后來開掛的人生。
03
大學時候認識的一個女生,我們就叫她C姑娘吧。
在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工作還比較容易找到,大多數(shù)同學沒有什么遠大的目標。進了大學,就等著畢業(yè)了,然后找個工作。
可是C姑娘不是,她從上大學開始就想出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樣的目標和別人不一樣,于是她沒有什么朋友。
我記得,從食堂吃完飯碰到她,她一個人去復印英語學習資料。
周末的時候,我們不是在寢室追劇,就是一起逛超市。
她一個人去打工,因為她想要自己掙錢去付英語輔導班的學費。
當一個群體以合群為榮,就埋沒了每一個人的個性。
如果你曾經(jīng)為了合群而感到不快樂,你要知道,你并沒有錯。
在一個糟糕的環(huán)境里,合群有一個定義--浪費時間。
當你不再為了合群而合群,
不再需要為了獲得安全感和存在感而努力地融入他人,
不再被別人的評價所左右,保持自己的節(jié)奏,
你會感覺自己擁有了更多的時間和自由,也因此更平和更快樂。
要相信,你那么的不合群,只不過是和她們不一樣。
你有自己的追求,你有自己的節(jié)奏,
當他們都在抱團尋求所謂的安慰時,你只是選擇了一條孤獨的路。
有合群的能力,不喪失獨處的習慣,是我所認為最佳的狀態(tài)。
不合群不是一種錯誤,這只是一種選擇。
若不合群,也許只是沒找到和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罷了。
沒什么大不了,怎么舒服怎么活!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大學生學術墻。關注即可免費領取四六級資料、考證資料、課程試卷和各種軟件安裝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