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的重要性,我想不用贅述,提問者明確說碎片時間怎么讀書而不是讀信息,各位看官也是因為看到碎片時間讀書的標題才點進來看文章的。所以我們把重點放在碎片閱讀的方法上。
先捋清楚我們一天有哪些時間碎片,像我一樣的上班族大致如下:早上在家的碎片,上班路上的碎片、午休時間的碎片、下班路上的碎片、晚上回家后的碎片、等待做某件事的碎片例如排隊等。如果只有碎片時間該如何讀書?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來談談碎片化閱讀,一是方法及工具,二是內容篩選,三是如何跨過碎片讀書的一些坑。
方法和工具
先說硬件,碎片閱讀的特性是,需要能夠隨時隨地,拿起就看。滿足此條件的硬件只有手機,這個時代手機已經成了人體的一部分,不管去哪兒它都在我們身邊。其次是平板或kindle,如果你是去哪兒都背個小包的背包一族,那用它倆看書還是不錯的,畢竟屏幕大一點。如果你需要一邊看一邊做筆記,那么還是推薦用手機,原因很簡單,手機操作方便碼字也快,而且手機也適合隨時將好的段落或句子復制黏貼到筆記中。如果不需要做筆記,推薦kindle,其紙質般的閱讀體驗還是很不錯的。綜上,硬件方面,做筆記的話用手機,不做筆記還有包的用kindle。
下面說軟件。閱讀軟件推薦多看或者掌閱,如果有kindle,則下載kindle閱讀即可;筆記軟件用有道云筆記;回顧和總結內容時用XMind做思維導圖。具體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在閱讀app下載電子書或導入自己找的電子書資源,有kindle的話,書籍會自動同步到手機端。在某個時間碎片打開一本書,簡要看看前言和目錄,有個大框架,然后開始閱讀,因為是碎片閱讀,這意味著,你只能讀一部分,就必須轉換思維去干別的事,所以想把知識成體系的輸入腦中是不太可能的。那豈不是看了就忘?所以要記筆記!
把你看了覺得不錯或者你覺得是要害的段落復制粘貼到有道云筆記中。然后下次碎片閱讀時,繼續(xù)復制粘貼,直到讀完一本書。上述推薦的閱讀app都有復制文本功能,看完關閉軟件即可,下次打開直接就可以接著上回的進度看,十分方便。
各位看官應該已經看明白了,碎片化讀書,實際上就是一個篩選的過程,通過碎片時間將一本書過一遍,并且把一本書讀薄了,這樣篩選完成后,一本書最多剩下兩三萬字。此時,就該有道云筆記大顯神威了。之所以推薦有道云筆記,是因為它使用簡單,能夠創(chuàng)建多個分類文件夾以及子文件夾,方便整理筆記。并且,廣告少!再并且,這些功能都是免費的!最后,有道云筆記的PC端界面非常簡潔實用,這也是我選它的重要理由,并且手機端和PC段內容隨時會自動同步,簡直業(yè)界良心。PC端界面長這樣,左邊是分類文件夾,右邊是筆記編輯界面。:
通過碎片時間的篩選后,我們就要找時間在電腦上的有道云筆記中對讀書筆記進行總結和歸納,將知識內化,大約需要一到兩個小時??偨Y過后,要做思維導圖,檢驗自己是否抓住了整本書的要害,用簡短的詞句表達整本書的核心內容。(做思維導圖的過程也可以在碎片時間完成)這時候輪到xmind上場,又一良心軟件,簡單穩(wěn)定,我試過熱門的五六款,它最好用。
書籍篩選
這是個書籍冗余的時代,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書,也是個技術活。有很多做書籍推薦的公眾號,專欄等等,包括豆瓣也會定期推薦熱門書籍排名??戳艘蝗ξ业慕涷炇?,最靠譜的還是豆瓣,如果豆瓣評分高于8.3,評價人數大于1000人,那這本書大概率是不錯的。接下來需要確定讀書的范圍。
讀書,是為了解決問題。
可能我們會讀一些心理學,哲學,人類歷史,社會學的相關內容,了解這些知識,有助于我們學會看待自己和身邊的人,這些知識會讓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獲得更多從容;
可能我們會讀一些物理學,地理學,數學等學科的科普內容,這些知識讓我們了解世界有多大,我們自己又有多小,認識世界的過程,也是在不斷的探索和認識自己;
可能我們會讀一些小說,散文,雜記等文學性的書籍,這類書,讓你保持對于文字的熱愛,讓你感受到讀書的樂趣,甚至會增加你的人生閱歷,因為在書里,你早已活了不只一生;
可能我們會讀一些關于家庭關系和教育孩子的書籍,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很大比例是取決于這塊內容的,所以我們當然不能掉以輕心,這些知識讓我們以一個初學者的心態(tài),去學習如何維系婚姻,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讓自己變得幸福;
可能我們會讀一些關于理財,投資和經濟學的書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是生在人類社會必須遵守的叢林法則,這些知識讓我們了解錢,了解如何利用現(xiàn)有資金進行復利收入的辦法,從而讓我們的人生獲得更多自由;
可能我們還會讀一些有關各種技能的書籍,比如學習技能,演講技能,辦公軟件技能等,這些知識能解決我們我們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也可能會拓展我們的業(yè)余生活。
我認為,上述范圍的書我們都應該讀一讀,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吳軍在《大學之路》里說,我們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先進行通才教育,再進行專才教育,這一點我深深的認同,多學科、跨領域的閱讀將讓我們的視野跨越地域、閱歷、種族、時間的界限。待眼界打開后,再著重研究感興趣的領域,才能認識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么。
基于以上對好書的定義和閱讀范圍的界定,我開設了一個公眾號,言希書屋,(是的,我要做個廣告)我會定期推薦各領域相關好書,并總結書中干貨內容,每篇文章閱讀時間約5到15分鐘,非常適合碎片化閱讀。如果你沒有時間讀完一整本書,看看言希君總結的好書精華,相信也會有些許收獲哦。如果你最近鬧書荒,不妨看看文章中的思維導圖,一分鐘了解一本書,找到最適合你的那本書。如果你苦于找不到免費的電子書資源,那也來言希書屋看看吧,有驚喜哦。廣告完畢,書歸正文。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碎片閱讀的兩個大坑。
碎片閱讀的兩個坑
其實碎片閱讀是很容易實現(xiàn)的,因為它短平快,不太需要我們進行思考,只要復制粘貼即可。但是,這很容易給我們自己造成一個“我好努力”的錯覺,我們會覺得別人浪費時間的時候我都在看書,我太牛了!STOP!可千萬別被我們的大腦給騙了,是的,我們的大腦會騙它的主人,因為總結知識需要思考,而思考很累,但是大腦很懶。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具體內容請參考《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偨Y才是最重要的一步,它決定了你的這本書是否真的讀進去了。一定要做大腦的主人,不要浪費了我們碎片時間的努力。
第二個坑就是碎片閱讀的干擾因素,朋友圈,新聞和八卦。有時候我們拿起手機想看會兒書,結果一不小心就開始刷朋友圈,刷微博,刷新聞,刷八卦,等看完了這些,這個碎片也用完了,其實如果你不是靠這些東西吃飯的話,比如微商,新聞和娛樂自媒體等,完全可以關閉某些推送,卸載某些軟件。
我將新聞和八卦類app卸載已經兩年了,但并沒有錯過那些時事要聞和明星八卦,因為周圍的人會討論這些事。有個西方哲學家說,人們沒有可以交換的思想,于是就交換紙牌,現(xiàn)實中更多的時候人們交換八卦,這是由我們長久進化后的基因決定的,具體內容可以參考《人類簡史》,所以既然這些對你來說沒什么用的要聞和八卦別人會告訴你,那你就不必再多費一份時間去閱讀了,不如多讀點感興趣的書,對吧。
結語
最后,我要唱點兒反調。其實碎片閱讀,真的是沒辦法的辦法,碎片閱讀的效率比整塊兒時間閱讀效率低很多,一個小時的閱讀量可不是六個十分鐘能夠讀完的,恐怕得用十二個十分鐘才行。
其實我們不妨重新規(guī)劃一下自己的時間,叔本華說:很多人只關心如何去打發(fā)時間,而略具才華的人卻考慮如何利用時間。文章開頭提到了早上起床后和晚上回家后的時間碎片,其實這兩個時間段是相對比較大塊兒和可支配的,為什么變成了碎片?因為知否知否,因為跑男、歌手,因為吃雞,因為。。。
其實每天只要固定騰出一個小時的讀書時間,每年都能多看不少書。如果你晚上確實擠不出空,也許早起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李健有首歌叫美若黎明,第一句這樣唱“趁著你還沒醒來,我已悄悄的離開”,我猜,他一定是去讀書了。開個玩笑,但是黎明讀書真的超爽,簡單的洗漱后,坐到臺燈前,黑暗和萬籟俱靜都會助長你思維的活躍度,這是你獨處的絕佳時間,這一刻你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人,待旭日初升,熄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總之,既然已經有碎片化閱讀的這股讀書勁頭,不妨再接再厲每天安排至少一個小時的固定閱讀時間,加上碎片閱讀,一同使用,長久堅持,其益自現(xiàn)。
在言希書屋公眾號 可以領取免費電子書大禮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