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神宮是位于日本東京都澀谷區(qū)代代木的神社,供奉有明治天皇(1912年去世)和昭憲皇太后(1914年去世),是日本神道的重要神社。
神宮地處東京市中心,占地70公頃,緊鄰新宿商業(yè)區(qū),占據(jù)了從代代木到原宿之間的整片地帶,是東京市中心最大的一塊綠地。
神宮于大正4年(1915年)開工,動用樹木約10萬棵、青年志愿者約11萬人。 大正9年(1920年)竣工,首日參拜者總數(shù)達50萬人。 平成28年(2016年)新年期間,明治神宮的參拜人數(shù)約達316萬,居東京第1位,日本第2位。
明治神宮(めいじじんぐう)
地理位置
日本東京都涉谷區(qū)代代木神園町1番1號
開放時間
6:00-18:00
建議游玩時長
2小時
最佳游玩季節(jié)
全年皆宜
外文名稱
明治神宮(めいじじんぐう)
地理位置
日本東京都涉谷區(qū)代代木神園町1番1號
開放時間
6:00-18:00
建議游玩時長
2小時
最佳游玩季節(jié)
全年皆宜
神社類型
神宮
主祭神1
明治天皇
主祭神2
昭憲皇太后
例祭
11月3日(明治天皇生日)
歷史變遷
明治時代,附近的加藤家、井伊家大名庭園收歸宮內(nèi)省,被稱為"代代木御苑"。[9] 御苑以外的區(qū)域是南豐島御料地(皇室領(lǐng)地),一片荒涼。[4]
明治45年7月30日(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2]
大正4年(1915年),明治神宮開始動工。各地捐獻樹木約10萬棵365種,青年志愿者約11萬人參與植樹,后建成現(xiàn)存代代木社林。[4]
大正9年11月1日(1920年),明治神宮竣工。[2] 據(jù)次日的東京朝日新聞報道:11月1日當天為慶祝完工,神社境內(nèi)外張燈結(jié)彩、燃放煙火,首日參拜者總數(shù)達50萬人。[1]
昭和22年(1947年),明治紀念館竣工。[12]
昭和41年7月(1966年),第一代大鳥居右柱被雷電擊中受損。[6]
昭和50年(1975年),現(xiàn)存第二代大鳥居竣工。[6]
平成9年(1997年),明治天皇登基130周年,明治神宮文化館竣工。[11]
平成14年(2002年),明治天皇誕生150周年,現(xiàn)存社務(wù)所重建竣工。[2]
大正4年(1915年),明治神宮開始動工。各地捐獻樹木約10萬棵365種,青年志愿者約11萬人參與植樹,后建成現(xiàn)存代代木社林。[4]
創(chuàng)建當初,為實現(xiàn)百年后形成自然林的目標,當時的學者就植樹對象展開了討論,最終根據(jù)東京的氣候環(huán)境條件,放棄了伊勢神宮常見的杉樹、檜樹方案,采用了以椎樹、橡樹等常綠闊葉樹為主的方案。[4]
目前,樹木種類由當初的365種減少到247種,數(shù)量由12萬株增加到17萬株,林區(qū)僅用50年就提前達成目標,進入自然林狀態(tài),受到世界矚目。[5]
昭和41年7月22日午后(1966年),第一代大鳥居右柱被雷電擊中受損。[6]
之后,由于日本本土找不到用于重建的良木,東京木材商川島康資多次前往臺灣尋訪,最終在海拔3300米的丹大山種發(fā)現(xiàn)樹齡超1500年的檜樹巨木,之后相繼通過卡車、鐵路、海運等方式運往東京。[6]
昭和50年(1975年),現(xiàn)存第二代大鳥居竣工。[6]
昭和51年(1976年),運往崎玉縣大宮冰川神社的第一代大鳥居經(jīng)修整后重新投入使用。[6]
第三鳥居。
手水舍。
本殿。
神樂殿。
![]() | ![]() | ![]() |
---|---|---|
大御心誕生于二戰(zhàn)結(jié)束后。戰(zhàn)后,明治神宮脫離戰(zhàn)前的國家管理,成為獨立宗教法人。在開始提供神簽時,按當時的明治神宮總代、國學院大學教授宮地直一的提議,采用了現(xiàn)在這種書寫御制和歌的方式。最終從明治天皇的93032首、昭憲皇太后的27825首和歌作品中,各選出了15首,共計30首,所選和歌內(nèi)容以道德勸誘為主。[8]
御苑內(nèi)有南池、隔云亭、釣魚臺、四阿、菖蒲田、清正井等景觀。[9]
苑內(nèi)各建筑都由檜木建成,雕梁畫棟皆謹嚴華美。
菖蒲田是明治天皇為昭憲皇太后所種,現(xiàn)存花菖蒲約150種1500株,每月6月最盛,是御苑的代表性景觀。[9] 此外,苑內(nèi)還有紅紫黃各色山櫻、山桃、玫瑰、蘭花、紫藤等花卉。
日本氣候四季分明,明治神宮內(nèi)苑也隨四季變化呈現(xiàn)不同風貌。
正月元旦,每年都有三百萬以上的參拜者前來許愿。
二月,漫步在積雪的參道上別有一番滋味。
四月是櫻花時節(jié),不過當初造林計劃中有不栽種華麗花木的規(guī)定,所以境內(nèi)櫻花樹不多。
五月,群樹新綠欲滴。
六月,菖蒲花開,菖蒲田內(nèi)有一百五十種類、五彩繽紛的菖蒲。之后是南池的睡蓮盛開,直至九月。睡蓮是昭憲皇太后生前深愛的花,也是神宮內(nèi)最重要的植物。
七月有七夕祭,可以看到孩子們嘻嘻哈哈在紙捻上寫下今年的愿望,懸掛在竹葉上。
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三日是明治天皇生日慶典期間,各種傳統(tǒng)藝能集中上演,尤其是承襲了一千五百年之久的古式祭神儀式流鏑馬祭,是是古裝弓箭手騎馬奔馳射箭的儀式,最受外國人喜愛。
十一月有菊花展,也是社林楓紅季節(jié)。
明治神宮文化館。
武道館、至誠館。
神道文化研究所。
明治神宮外苑通稱神宮外苑,原味部隊練習場,明治天皇去世后由東京都新宿區(qū)、東京都港區(qū)和國民捐款建成神宮外苑。苑內(nèi)有明治紀念館、圣德太子紀念館、明治神宮棒球場等設(shè)施。附近有國立競技場、東京都體育館等設(shè)施。
明治紀念館是舉辦婚禮、宴會、會議等活動的場所。紀念館創(chuàng)建于昭和22年(1947年),至平成24年(2012年)開館65周年,舉辦活動達20萬組。[12]
館內(nèi)有綠地庭園,面積約3000平方米,植樹約50種2000棵。[13]
JR山手線,代代木站或原宿站下車。
電鐵小田急線,參宮橋站下車。
東京地鐵千代田線、副都心線,明治神宮前站或北參道站下車。
東京地鐵大江戶線,代代木站下車。
各站下車后步行5-10分鐘可進入?yún)⒌馈?/p>
明治神宮:免費。
寶物殿:500日元,兒童200日元。
神宮御苑:500日元,兒童200日元。
寶物殿:3月至10月:9:00-16:30。11月至2月:9:00-16:00。
神宮御苑:6月以外,為9:00-16:30。6月8: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