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呂思勉|《莊子》解題

《莊子》解題


《莊子》與《老子》同屬道家,而學術宗旨實異,前已言之?!肚f子》之旨,主于委心任運,頗近頹廢自甘:然其說理實極精深。中國哲學,偏重應用,而輕純理;固以此免歐洲、印度哲學不周人用之誚,而亦以此乏究極玄眇之觀。先秦諸子中,善言名理,有今純理哲學之意者,則莫《莊子》若矣。(《列子》宗旨與《莊子》大同。然其書似出后人纂輯,不免羼雜;精義亦不逮《莊子》之多。又據(jù)《莊子》末篇,則惠施之學,頗與莊子相近。然惠施學說,除此以外,無可考見;他書引惠子事,多無關哲理,如今《莊子》之有《說劍篇》耳。)章太炎于先秦諸子中,最服膺《莊子》,良有由也。

今《莊子書》分內(nèi)篇外篇及雜篇。昔人多重內(nèi)篇,然外篇實亦精絕,惟雜篇中有數(shù)篇無謂耳。分見后。

《莊子注》以郭象為最古,《世說新語》謂其竊諸向秀,據(jù)后人所考校,誠然。(可參看《四庫書目提要》。)此注與《列子》張湛《注》,皆善言名理;(似尚勝王弼之《易注》及《老子注》。)兼可考見魏、晉人之哲學,實可寶也。四庫所著錄者,有宋褚伯秀《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一百六卷。纂郭象、呂惠卿、林疑獨、陳祥道、陳景元、王云、劉概、吳儔、趙以失、林希逸、李士表、王旦、范元應十三家之說?!短嵋分^宋以前解《莊子》者,梗概略具于是。又焦纮《莊子翼》八卷,體例與其《老子翼》同。雖《提要》議其不如彼書之精,然亦多存舊說也。近人注釋,有郭慶藩《莊子集釋》、王先謙《莊子集解》。郭氏書兼載郭象《注》及唐成玄英《疏》,更集眾說,加以疏釋,頗為詳備。王氏書較郭氏為略,蓋其書成于郭氏之后,不取重復,故但說明大意而止也。


《逍遙游》第一  此篇借物之大小不同,以明當境各足之義。蓋世間之境,貧富貴賤,智愚勇怯,一若兩端相對者然;語其苦樂,實亦相同。然世多以彼羨此,故借大小一端,以明各當其分;大者不必有余,小者不必不足;郭《注》所謂“以絕羨欲之累”也?!傲凶佑L而行”一段,為《莊子》所謂逍遙者,其義主于“無待”。夫世間之物,無不兩端相對待者,欲求無待,非超乎此世界之外不可,則其說更進矣。此篇文極詼詭,然須知諸子皆非有意為文。其所以看似詼詭者,以當時言語程度尚低,抽象之詞已少;專供哲學用之語,更幾于絕無;欲說高深之理,必須取譬于實事實物;而眼前事物,欲以說明高深之理極難; 故不得不如是也。此等處宜探其意而弗泥其辭;茍能心知其意,自覺其言雖詼詭,而其所說之理,實與普通哲學家所說者無殊矣。至于世俗評文之家,竟謂諸子有意于文字求奇,其說更不足論。此凡讀古書皆然。然《莊子書》為后人穿鑿附會最甚,故于此發(fā)其凡。(此篇引《齊諧》之言。所謂《齊諧》者,蓋誠古志怪之書,而作此篇者引之。不然,初不必既撰寓言,又偽造一書名,而以其寓言托之也。然則此篇中詼詭之語,尚未必撰此篇者所自造;有意于文字求奇之說,不攻自破矣。)

《齊物論》第二  論與倫古字相通。倫者類也,物必各有不同,然后可分為若干類,故倫字有不同之義。(猶今人各種東西之種字耳。)此篇極言世界上物,雖形形色色,各有不同,然其實仍系一物。蓋“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去彼則此之名不存,去此則彼之名亦不立;又字宙之間,變化不已,此物可化為彼,彼物亦可變?yōu)榇?此足見分別彼此,多立名目者,乃愚俗人之見矣,此篇宗旨,在“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十二字;惠施“泛愛天地,萬物一體”之說,(見《天下篇》。)亦由此理而出,實仍本于古代哲學,宇宙萬物皆同一原質(zhì)所成之觀念也。亦可見先秦諸之學,同出一原矣。

《養(yǎng)生主》第三  此篇言作事必順天理,以庖丁解牛為喻;天者自然,理者條理。隨順天理,即隨順自然之條理也。人能知此理,則能安時處順,使哀樂不入,而可以養(yǎng)生。

《人間世》第四  此篇言處世之道,貴于虛己。所謂“虛己”者,即無我之謂也;人而能無我,則物莫能害矣。(物兼人為之事,及自然之力言。)

《德充符》第五  此篇舉兀者等事,見無我者之為人所悅,是為德充之符。

《大宗師》第六  郭《注》云:“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富,其所宗而師者無心也?!贝似w發(fā)揮哲學中之機械論,夫舉全宇宙而為一大機械,則人處其間,只有委心任運而已。故曰:“天地大爐,造化大冶,惟所陶鑄,無乎不可”也。

《應言主》第七(以上內(nèi)篇)  此篇言應世之術,貴乎無所容心。其言曰:“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乃全篇之宗旨也。蓋言無我則能因物付物,是為應世之術。

《駢拇》第八  此篇言仁義非人性。伯夷、盜跖,雖善惡不同。而其為失本性則均。齊是非之論也。

《馬蹄》第九  此篇言伯樂失馬之性,圣人毀道德以為仁義,與上篇宗旨意同。

《胠篋》第十  此篇言善惡不惟其名惟其實,因欲止世之為惡者,而分別善惡,為惡者即能并善之名而竊之;夫善之名而為為惡者所竊,則世俗之所謂善者,不足為善,惡者不足為惡審矣。乃極徹底之論也。

《在宥》第十一  此篇言以無為為治,而后物各得其性命之情;戒干涉,主放任之論也。(性命二字之義見前。)

《天地》第十二  此篇為古代哲學中之宇宙論,極要。

《天道》第十三  此篇由哲學中之字宙論,而推論治天下之道,見道德名法,皆相一貫而歸本于無為。

《天運》第十四  此篇言仁義等之不足尚。

《刻意》第十五  此篇言虛無無為之貴。

《繕性》第十六  此篇言心之所欲,多非本真,故戒去“性”而從心,當反情性而復其初。

《秋水》第十七  此篇首設河伯、海若問答,亦齊物之旨。“夔憐蚿”一節(jié),言人當任天而動?!翱鬃游酚诳铩币还?jié),言窮通由于時命,非人所能為?!扒f子與惠子游濠梁”一節(jié),言名學之理頗深;惟“莊子釣于濮水”、“惠子相梁”兩節(jié)粗淺。

《至樂》第十八  此篇言“無為為至樂,至樂者無樂?!币驑O言生死之同。種有幾一段亦此義。(郭注:有變化而無死生也。)近人以牽合生物學,似非也。

《達生》第十九  此篇言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可止;能遺世則為善養(yǎng)生;亦委心任運之論。

《山木》第二十  此篇言人之處世,材不材皆足嬰患,惟乘道德而游者不然。所謂乘道德者,虛已之謂也;虛己則無計較利害之心,無計較利害之心,則物莫之能累矣,亦《人間世》《德充符》兩篇之旨也。

 《田子方》第二十一  此篇記孔子告顏回語,亦齊物之旨。老聃告孔子語,推論生物之原,由于陰陽二力,亦古代哲學中之宇宙論也。

《知北游》第二十二(以上外篇)  此篇言“道”,亦古代哲學中宇宙論也。其言“無無”之義,已頗涉認識論矣。

《庚桑楚》第二十三  此篇文頗艱深,其大意謂一切禍福,皆心所造;故心無利害之念,則物自莫之能侵。所謂“寇莫大于陰陽,(猶今言自然力)無所逃于天地之間,非陰陽賊之,心自使之”;“身若槁木,心若死灰,禍亦不至,福亦不來”也。其云“萬物出乎無有;有不能以有為有,必出乎無有;而無有一無有。圣人藏于是?!标U無有之理尤精。(此言一切萬物,彼不能為此之原因,此亦不能為彼之原因。)乃道家虛無無為之旨所從出也。

《徐無鬼》第二十四  此篇亦言為仁義,則必流于不仁義,道家所以貴道德而賤仁義者由此。末段亦涉及古代哲學中之宇宙論,文頗難解。

《則陽》第二十五   此篇亦言為仁義則必流于不仁不義,兼涉及宇宙論,與上篇同。篇末“莫為”“或使”之辯,即哲學中“有神”“無神”之爭也。

《外物》第二十六  此篇為雜論。

《寓言》第二十七  此篇亦雜論,有與他篇重復處。

《讓王》第二十八  此篇雜記讓國之事,言惟輕天下重一身者,乃足以治天下;詞意似淺。然道家所謂“養(yǎng)生”,其意實謂必如此之人,乃足以治天下,而非徒寶愛其身,欲求全其性命,即此可見。(此義道家屢及之,如《呂覽· 貴生》《淮南·精神訓》《詮言訓》是。神仙家之竊取附會,而自托于道家者,其失不待辯而自明矣。)

 《盜跖》第二十九  此篇言君子小人,名異實同,莫如恣睢而求目前之樂。與《列子·楊朱篇》同義。其言富者之苦樂一節(jié),頗可考見古代社會生計情形。

《說劍》第三十  此篇記莊子說止趙文王好劍之事,意義淺薄,與《莊子》全書,了無關涉。且此事散見他書者甚多,所屬之人亦各異。凡古代傳說之事,固多如此。蓋此事相傳,一說以屬莊子,故編《莊子書》者,遂以之輯入為一篇也。

《漁父》第三十一  此篇亦淺薄。

《列御寇》第三十二  此篇亦淺薄,而間有精論。

《天下》第三十三  此篇蓋莊子之自敘,前總論,后分列諸家,可考見古代學術源流。論古代學術源流者,以《莊子》此篇、《淮南要略》《太史公自序》《漢書·藝文志》四篇為最有條理。而四篇又各有勝處。《漢·志》推論諸家之學所自出,可見其各有所本;《莊子》此篇則言道術始合而后分,可見諸家之學,雖各有所本,而仍同出一原;(同出一原,謂其同根據(jù)于古代之哲學;各有所本,則言其以一種哲學,而推衍之于各方面。)其義相反而相成?!痘茨稀氛撝T子之學,皆起于救時之弊,有某種弊,即有某種學;如方藥然,各有主治,即各有用處。而《太史公自序》,則言諸家之學,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其義亦相反而相成也。


(本篇選自呂思勉《經(jīng)子解題》)



主編:楊棟

執(zhí)編:夏宇輝

編輯:王子玥

主辦單位:黑龍江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哲學簡史》下
郭美華:黃宗羲對孟子道德哲學的詮釋及其特點
莊子哲學本體論
解讀|宇宙萬物的始基:“恒”還是“恒先”?——“恒先無有”釋讀之我見
中國哲學的宇宙理論與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形成董仲舒
試論老莊哲學中的“德”:幾個問題的新思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