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六十七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閣校理林億等校正
發(fā)背方#1
發(fā)背第三論方
論曰:凡發(fā)背,皆因服食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單服鍾乳而發(fā)者,又有生平不服而自發(fā)者,此是上代有服之者。其候率多於背兩胛間起,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癢,仍作赤色,人皆初不以為事,日漸長大,不過十日遂至於死。其臨困之時,已闊三寸、高一寸,瘡有數(shù)十孔,以手按之,諸孔中皆膿出,尋時失音。所以養(yǎng)生者,小覺背上癢痛有異,即火急取凈土,水和如泥,捻作餅子,厚二分、闊一寸半,以粗艾大作炷,灸泥餅上,帖著瘡上灸之,一炷一易餅子。若粟米大時,可灸七餅子即瘥;如榆莢大,灸七七餅炷即瘥;如錢大,可日夜灸之,不限炷數(shù)。仍服五香連翹湯及鐵漿諸藥攻之,乃愈。又法:諸發(fā)背未作大膿,可以冷水射之,浸石令冷熨之,日夜莫住,瘥乃止。此病忌面、酒、五辛等。亦有當兩肩上發(fā)者。
凡服石人,皆須勞役四體,無令自安。如其不爾者,多有發(fā)動。亦不得遂便恣意取暖,稱己適情,必須遺欲以取寒凍,雖當時不寧,於后在身多有所益,終無發(fā)動之慮耳。
凡腫起背胛間,頭白如黍粟,四邊相連,腫赤黑,令人悶亂,即名發(fā)背也。禁房室、酒肉、蒜面。若不灸治,即入內(nèi)殺人。若灸,當瘡上七八百壯。有人不識,多作雜腫治者,皆死。
治發(fā)背及癰腫已潰未潰方:
右用香豉三升,少與水和,熟搗成強泥,依腫作餅子,厚三分已上。有孔勿覆孔上,布豉餅,以艾列其上,灸之使溫溫而熱,勿令破肉。如熱痛,即急易之,患當減。快得安穩(wěn),一日二度灸之。如先有瘡孔,孔中得汁出即瘥。
治癰疽發(fā)背已潰未潰,及諸毒腫方:
枯簍根 榆白皮 胡燕窠 鼠室土
右四味,各等分,為末。以女人月經(jīng)衣,水洗取汁和如泥,封腫上,乾即易。潰者四面封之,已覺即封,從一日至五日,令瘥。
治發(fā)背,背上初欲結(jié)腫方:
大黃 升麻 黃苓 甘草各三兩 梔子三七枚
右五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快利便止,不利更進。
內(nèi)補散,治癰疽發(fā)背已潰,排膿生肉方:
當歸 桂心各二兩 人參 芎藭 厚樸 防風 甘草 白芷 桔梗各一兩
右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未瘥更服,勿絕?!锻馀_》無防風、甘草、白芷。
又方,治癰疽發(fā)背方:
蜀椒 乾姜 黃苓 人參各二分 桂心一分 小豆一合半 白斂 甘草 附子 防風各一兩 芎藭二兩
右十一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
李根皮散,治癰疽發(fā)背及小小瘰阜劍
李根皮一升 栝蔞根 半夏各五兩 通草 白斂 桔?!『駱恪↑S苓 附子各一兩 甘草 當歸各二兩 葛根三兩 桂心 芍藥各四兩芎藭六兩
右十五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瘡大困者,夜再服之。曾有人患骨從瘡中出,兼有三十余癰廊,服此散瘥。
大內(nèi)塞排膿散,治發(fā)背癰腫經(jīng)年,瘥后復發(fā)。此因大風或結(jié)氣在內(nèi),經(jīng)脈閉塞,至夏月已來出攻於背,久不治,積聚作膿血為瘡,內(nèi)漏方:
山茱萸 五味子 茯苓 乾姜各六兩#2 甘草 石斛 人參 桂心 芍藥各五分#3 巴戟天 麥門冬 乾地黃 蓯蓉 遠志各八分當歸 石韋 芎藭各四分 附子二分 地膽 菟絲子各三分
右二十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稍加之。長服終身不患癰癤。
治發(fā)背方:
右用亂發(fā)灰,酒服方寸匕。亦治瘭疽。
又方:
豬脂傅上,日四五度。亦治發(fā)乳?!毒燃狈健吩疲喝∝i羊脂切作片,冷水浸,帖上,暖易之,五六十片瘥。若初帖少許即寒,寒定好眠,甚妙。
又方:
三年醋滓,微火煎令稠,和牛脂傅上,日一易#4。
又方:
豬狗牙燒灰,醋和傅上,日三四易。
又方:
燒古蚌灰,雞子白和傅之,日三易。
又方:
飲鐵漿二升,取利。
又方:
蛇頭灰醋和傅之,日三易。
又方:
燒鹿角灰,醋和傅之,日四五易。
丹毒第四論方
論曰:丹毒一名天火,肉中忽有赤如丹涂之色,大者如手掌,甚者遍身有癢有腫,無定色。有白丹#5者,肉中腫起,癢而復痛,微虛腫如吹狀,隱軫起也。有雞冠丹者,赤色而起,大者如連錢,小者如麻豆粒狀,肉上粟粟如雞冠肌理也,一名茱萸丹。有水丹者,由遍體熱起,遇水濕搏之,結(jié)丹晃晃黃赤色,如有水在皮中,喜著股及陰處。此雖小疾,不治令人至死。治之皆用升麻膏方:
升麻 白薇《肘后》作白斂 漏蘆 連翹 芒硝 黃苓各二兩 蛇銜 枳實各三兩 蒴藋四兩 梔子四十枚
右十味,微搗碎,以水三升浸半日,以豬膏五升煎,令水氣盡,去滓,膏成傅上,諸丹皆用之,及熱瘡腫上,日三?!督?jīng)心錄》無根實,以治諸毒腫。
升麻湯#6,治丹毒方:
升麻 漏蘆 芒硝各二兩 黃苓三兩 蒴藋五兩 梔子二十枚
右六味,□咀,以水一斗浸良久,煮取七升,冷,以故帛染汁拓諸丹毒上,常令濕,榻后須服飲子并漏蘆湯。方并見前癰腫條中,服之立瘥?!缎∑贰酚弥蔚ぽF、諸毒腫。
單方:
水苔生 蛇銜 生地黃 生菘菜 蒴藋 葉慎火草 五葉藤 豆葉 浮萍已上取一味單搗涂之?!〈簏S 梔子 黃苓 芒硝已上取一味下水和用。
右十三味,或搗成末,單用一味,立瘥。
又方:
凡天下極冷,無過藻菜最冷。但有患熱毒腫并丹等,取渠中藻菜細切,熟搗傅之,厚三分,乾即易。
治諸丹神驗方:
右以蕓薹菜熟搗,厚封之,隨手即消。如余熱氣未愈,但三日內(nèi)封之,使醒醒好瘥止,縱乾亦封之勿歇,以絕本。余以正觀七年三月八日於內(nèi)江縣飲多,至夜睡中覺四體骨肉疼痛,比至曉,頭痛目眩,額左角上如彈丸大腫痛,不得手近,至午時至於右角,至夜諸處皆到,其眼遂閉合不得開,幾至殞斃??h令周公以種種藥治不瘥,經(jīng)七日,余自處此方,其驗如神,故疏之以傳來世云耳。
治五色油丹方:俗名油腫,若犯者多致死,不可輕之。
右縛母豬,枕頭臥,甚良。
又方:
牛屎涂之,乾即易。
治赤流腫丹毒方:
右取榆根白皮為末,雞子白和傅之?!肚Ы鹨怼酚钟秒u子白和蒲席衣#7傅。
又方:
搗大麻子,水和傅之。
又方:
以煎羊脂摩之。得青羊脂最良?!都灧健吩疲褐稳嗣婺可眢w卒赤黑丹,起如疥狀,不治日劇,遍身即殺人。
治小兒丹毒方:
右搗馬齒莧一握,取汁飲之,以滓傅其上。
又方:
搗赤小豆五合,水和,取汁飲一合良,以滓涂五心。
又方:濃煮大豆汁涂之良,瘥后亦無瘢痕。
又方:
臘月豬脂和釜下土傅之,乾即易。
治小兒五色丹方:
右用豬槽下爛泥傅之,乾則易。《集驗方》治卒赤黑丹。
又方:
搗蒴藋葉傅之。
又方:
服黃龍湯二合,并傅患上佳。
治小兒白丹方:
右用燒豬屎灰,雞子白和傅之良。
治小兒赤丹方:
右搗蕓薹葉汁服三合,滓傅上良?!肚Ы鹨怼吩疲菏|薹末,以雞子白和涂之。
治小兒赤丹斑駁者方。
右以唾和胡粉,從外向內(nèi)傅之。
又方:
鍛鐵屎,以豬脂和傅之。
又方:
屋塵以臘月豬脂和傅之。
治小兒火丹,赤如朱走皮中方:
右以醋和豉研傅之。
又方:
鯉魚血傅之良。
又方:
搗荏子傅之良。
又方:
豬屎水和絞取汁,服少許良。
治小兒天火毒#8,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癢或腫方:
右用赤小豆二升,為末,雞子白和如薄泥傅之,乾則易,便瘥。一切丹并用此方,皆瘥。
又方:
生麻油涂之。
治小兒骨火丹,其瘡見骨方:
右搗大小蒜厚封之,著足踝者是。
治小兒殃火丹,毒著兩脅及腋下者方:
右用伏龍肝為末,油和傅之,乾則易。若入腹及陰,以慎火草取汁服之。
治小兒尿灶丹,初從兩股起,及臍間走入陰頭,皆赤色者方:
右切桑白皮二升,以水二升,煮取汁浴之良。
又方:
燒李根為灰,以田中流水和傅之良。
治小兒朱田火丹,病一日一夜即成瘡,先從背起漸至遍身,如棗大,正赤色者方:
右用濃煮棘根汁洗之。已成瘡者,赤小豆末傅之。未成瘡者,雞子白和小豆末以傅。凡方中用雞子者,皆取先破者用之,完者無力。
治小兒天灶火丹,病從髀間起,小兒未滿百日,犯行路灶君,若熱流下,令陰頭赤腫血出方:
右用伏龍肝搗末,雞子白和傅之,日三良。
又方:
鯽魚肉到,五合 赤小豆末三合#9
右二味,和搗,少水和傅之良。
治小兒野火丹,病遍身皆赤者方:
右用油涂之。
治小兒茱萸丹,病初從背起,遍身如細纈,一宿成瘡者方:
右用赤小豆為末,以粉之。如未成瘡者,雞子白和以傅之。
治小兒廢灶火丹,初從足趺起,正赤色者方:
右以棗根煮汁,沐浴五六度。
隱翰第五論方灸法
論曰:《 素問》 云,風邪客於肌中則肌虛,真氣發(fā)散,又被寒搏皮膚,外、發(fā)腠理,開毫毛,淫氣妄行之,則為癢也,所以有風軫搔癢,皆由於此。又有赤翰者,忽起如蚊納啄,煩癢極者重沓壟起,搔之逐手起。又有白翰者,亦如此。赤翰熱時即發(fā),冷即止;白軫天陰冷即發(fā)。白軫宜煮礬石汁拭之,或煮蒴藋和少酒以浴之良,姚氏以治赤疹?;蛑笫现弥迹蛩箅u屎汁,或煮枳實汁拭之良。余一切如治丹方法,俗呼為風屎,亦名風尸。
石南湯,治六十四種風,淫液走人皮中如蟲行,腰脊強直,五緩六急,手足拘孿,隱軫搔之作瘡,風尸身癢,卒面目腫起,手不得上頭,口噤不能言方。此方但是隱軫宜服之瘥。方見前風懿篇。
治風瘙隱軫,心迷悶亂方:
天雄 牛膝 桂心 知母各四分 栝蔞根 白朮各五分 防風六分 人參二分 乾姜 細辛各三分
右十味,治下篩,酒服半錢匕,加至一匕為度。
又方:
巴豆二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故帛染汁拭之,大人小兒以意加減。
又方:
礬石二兩為末,酒三升漬令消,帛染拭病上。
又方:
吳茱萸一升,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帛染拭病上。
治搔癢皮中風虛方:
枳實三升 松葉切,一升 獨活 蓯蓉 黃耆 秦艽各四兩 丹參 蒴藋各五兩
右八味,□咀,以酒二斗浸六宿。每服二合,日二,稍加之。
治風瘙隱松方:
白木三兩 戎盥 礬石各半兩 黃連 黃苓 細辛 芍爺 茵芋各一兩
右八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洗之,日三良。
又方:
馬藺子 蒴藋 礬石 茺蔚子 蒺藜子 茵芋 羊桃 篇竹各二兩
右八味,□咀,以漿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內(nèi)礬石,洗之,日三。
又方:
蒴藋 防風 羊桃 石南 茵芋 芫花 蒺藜 礬石各一兩
右八味,□咀,以漿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內(nèi)礬石令小沸,溫浴之。
又方:
蛇床子二升 防風二兩 生蒺藜二兩
右三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拭病上,日三五遍。
又方:
酪和鹽熟煮摩之,隨手即消,良。
又方:
石灰淋取汁,洗之良。
又方:
白芷根葉煮汁洗之。
又方:
大豆三升,酒六升,煮四五沸。每服一盞,日三。
又方:
牛膝為末,酒下方寸匕,日三。并治骨疽、癩病及痦S。
又方:
芥子末,漿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白朮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隱軫癢痛方:
大黃 升麻 黃檗 當歸 防風 芍藥 黃苓 青木香 甘草各二兩 楓香五兩 芒硝一兩 地黃汁一升
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芒硝令消。帛染拓病上一炊久,日四五度。
治舉體癢痛如蟲嚙,癢而搔之,皮便脫落作瘡方:
蒺藜子三升 蛇床子 茺蔚子各二升 防風五兩 大戟一斤 大黃二兩 礬石三兩
右七味,□咀,酒四升、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內(nèi)礬石,以帛染拭之。
又方:
灸曲池二穴,小兒隨年壯。發(fā)即灸之,神良。
治風痛腫瘡癢在頭面,拓洗方#10:
大黃 芒硝各四分 莽草二分,一作甘草三兩 黃連六分 黃苓八分 蒺藜子五合
右六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下硝。以帛染拓洗,日一度,勿近目。
治身體赤隱軫而癢,搔之隨手腫起方:
莽草二分 當歸 芎藭 大戟 細辛 芍藥 芫花 蜀椒 附子 躑躅各四分 豬膏二升半
右取十味,□咀,以酒漬一宿,豬膏煎之,候附子色黃膏成,去滓。以傅病上,日三。
青羊脂膏,治風熱赤軫,搔之逐手作瘡方:
青羊脂四兩 甘草 芍藥各三兩 寒水石 白芷 白芨 黃苓 防風 黃耆 升麻各四分 竹葉切 石膏各一升
右十二味,□咀,先以水八升煮石膏、竹葉,取四升,去滓,浸諸藥,以不中水豬脂二升合煎,膏成傅病上良。
治隱軫,百療不瘥者方:
右用景天一斤,一名慎火草,細搗取汁傅上。熱炙手摩之,再三度瘥。
又方:
芒硝八兩,水一斗,煮取四升,適寒溫綿染拭之。
又方:
黃連切 芒硝各五兩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半,去滓洗之,日四五度。
治暴氣在表,攻皮上,隱軫作瘡方:
右煮槐枝葉洗之。
治小兄患隱軫入腹,體腫強而舌乾方:
右用蕪菁子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一二三。
又方:
蠶沙二升,水二升煮,去滓,洗之良。
又方:
車前子為末,粉之良。
又方:
盥湯洗了,以蓼子授傅之。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六十七竟
#1發(fā)背方:原缺,據(jù)本書文例補。
#2各六兩:影宋刻本作『各一分』。
#3各五分:影宋刻本『桂心、芍藥』各用『三分』。
#4日一易:此三字原脫,據(jù)影宋刻本補。
#5白丹:影宋刻本作『血丹』 。
#6 升麻湯:影宋刻本作『升麻拓湯』。
#7衣:影宋刻本作『灰』。
#8毒:影宋刻本作『丹』。
#9三合:影宋刻本作『五合』。
#10揚洗方:影宋刻本作『大黃拓洗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