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飯后不要適合馬上喝茶,會影響消化。茶葉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飯后馬上喝茶的話,會使的胃中的蛋白質和茶葉中的單寧物質結合然后形成一個難以消化的物質,十分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
而且,茶水會阻擋人體對食物中鐵元素的吸收,時間長了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而且飯后喝茶,也容易導致便秘。最好的方法是飯后一個小時在飲茶。2.很多人在喝紅茶的時候,看到紅茶冷后就會變渾濁會覺得不好,但是恰恰相反,這說明是好茶。因為紅茶的發(fā)酵程度較重,茶葉中的茶多酚在發(fā)酵的過程會變成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先說說茶黃素吧,它很重要它對紅茶的色香味及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茶紅素,它是紅茶湯色“紅”的重要成分,它也是滋味強度的主要物質,并且它與茶湯的濃度有關,茶褐素,它不是一個很好的物質,它是導致湯色“暗”的主要原因。
這三素在高溫狀態(tài)下咖啡堿與它們都成游離態(tài)(簡單一點理解就是沒在一起。)但隨著水的溫度的下降,它們會通過締合而成締合物,然后表現(xiàn)出膠體的特性,使茶湯由清轉渾而出現(xiàn)“冷后渾”的現(xiàn)象。一般“冷后渾”越明顯,紅茶的品質越高。各位茶友買紅茶時可以根據(jù)這一特征來購買喔。3.雖然在家庭泡法中,用什么茶具泡茶,都無傷大雅,但是不是所有茶都適宜用紫砂壺來泡。紫砂壺以江蘇宜興的紫砂壺最為出名,宜興紫砂壺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而且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因此很多人都認為紫砂壺泡茶是最好的。其實不然,紫砂壺只適于泡黑茶,烏龍茶類。如果用其沖泡綠茶花茶類效果反而不佳,綠茶花茶等還用用玻璃茶具更適宜,沖泡什么茶類選用什么茶具都是有講究的,并不是所有茶類都適宜用紫砂壺。4.不是所有的茶葉都要求越新越好,即使是不發(fā)酵的綠茶,也最好不要飲用剛做出的綠茶,新茶會給胃帶來刺激,損傷胃黏膜,而且不要空腹喝綠茶,容易導致胃潰瘍。一般新做的綠茶,至少放15天以上在飲用。
除了綠茶,其他五大茶類都是發(fā)酵和輕發(fā)酵的,一般的絕佳的飲用時間為第二年,因為它們制作過程中都會有炒制或烘焙的過程,而我們需要等到茶葉中的火氣褪盡后,不易上火,口感也會變得更好。有一些茶,越陳越香,像黑茶,還有近年流行起的老白茶。白茶有“一年是藥,三年是藥,七年是寶”的說法呢。5.茉莉花綠茶,不是茉莉花越多越好,好的茉莉花茶在最后一步的時候都會把花瓣撿剔出來,如果你喝到的茉莉花茶還有茉莉花瓣就說明沒有撿剔干凈。
而且花茶并不是花越多越好的,畢竟花茶還是茶,不是只有花,花香氣太濃烈的茶,也不是好的花茶。6.我們生活中很常見抹茶冰淇淋,抹茶拿鐵,并且好多人都以為抹茶是綠茶磨碎后形成的,其實抹茶是一種特殊工藝的茶粉。抹茶其實是由漢族人發(fā)明(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被日本發(fā)揚光大了。)它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狀的、蒸青的綠茶。比較特殊的是,在綠茶采摘前10-30天對茶葉進行覆蓋遮陽。抹茶的加工方法是研磨。7.安吉白茶不是白茶,而是綠茶。君山銀針不是綠茶,而是黃茶。我們都知道白毫銀針是白茶,就容易聯(lián)想到君山銀針也是白茶。但事實是,君山銀針是黃茶。它產(chǎn)于湖南岳陽洞庭湖中的君山,因為外形細如針,故名君山銀針。8.洞庭碧螺春的產(chǎn)地不是洞庭湖(湖南),它是產(chǎn)自江蘇的洞庭山。碧螺春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綠茶類,歷史悠久。碧螺春產(chǎn)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qū))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在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流傳至今。說完這八大點常見的誤區(qū),茶友們有進一步了解茶嗎?總結不全,歡迎評論喔。茶葉知識的誤區(qū) 這三條你中招了嗎
中國茶葉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茶葉類的知識別說是外行聽來容易犯錯,即便是經(jīng)常飲茶的人也或許誤信了謠言。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就是生活中大家經(jīng)?;煜?strong style="FONT-FAMILY: ">三個茶葉分類概念。
普洱茶是屬于黑茶嗎?我們茶葉的分類是根據(jù)工藝來的,而普洱茶熟茶是屬于黑茶,普洱茶是以云南大葉種的曬青茶作為原料,經(jīng)過發(fā)酵后而成的散茶與緊壓茶。黑茶有一個后發(fā)酵環(huán)節(jié)?!昂蟀l(fā)酵”就是指將己制成的曬青茶,在符合衛(wèi)生條件的倉庫中渥堆,灑水,在一定溫度之下進行發(fā)酵,加速茶葉的后熟作用。熟普加工工序更加接近黑茶種類的評定。
安吉白茶,聽來像似白茶之列的一道茶品,其實不然,安吉白茶是綠茶加工工工藝而來,它是典型的綠茶,。區(qū)分安吉白茶和福鼎白茶,最大的區(qū)別是安吉白茶是干茶綠色,葉底白色;而真正的福鼎白茶是干茶白色,葉底綠色,兩者截然相反。
君山銀針是黃茶,很多人誤以為這道大名鼎鼎的茶是白茶,因為與之相似的讀音的白毫銀針是屬于白茶,反而上我們就認為君山銀針也是白茶。其實君山銀針產(chǎn)自于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這里是有名的黃茶產(chǎn)地,成品君山銀針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nèi)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雅稱“金鑲玉”。
上述這些關于茶葉知識的誤區(qū)你都中招過嗎?希望讀完了本文小編的介紹后大家不要再犯迷糊過。畢竟我國茶葉文化源遠流長,若是平日不注意積累,很多場合都會鬧出烏龍。
紫砂壺保養(yǎng)中存在的誤區(qū)!
有些人對養(yǎng)壺有幾個誤解,對于收藏愛好者千萬注意!
1.切忌心急,養(yǎng)護是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堅決不能用細砂布砂紙拋光布等擦拭紫砂壺,這樣做會損傷壺的表面,使壺失去自然光澤、留下劃痕,從而破壞紫砂質感。
2.切忌剩茶,有些養(yǎng)壺的人,認為飲剩的茶汁留在壺里有助于壺的養(yǎng)成,這是錯誤的認識。雖然紫砂壺確實有隔夜不餿的特點,但隔夜茶會有陳湯味,對紫砂壺損害很大!而且不衛(wèi)生,對身體不利。
3.有些人喝什么茶都用一把壺,這是絕對錯誤的!一定要做到飲什么茶用什么壺,必須嚴加區(qū)別,不能混淆。
養(yǎng)好一把壺,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需要用壺之人有一個好的習慣,但歸根到底,還是要先有一把用好泥料制作的壺,否則是養(yǎng)不出來的。也就是:好泥料的壺+好的養(yǎng)壺方法=一把好壺。
養(yǎng)壺:怡情養(yǎng)性 把價格昂貴的紫砂壺如不細細養(yǎng)護,其價值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大打折扣。養(yǎng)壺是茶事過程中的雅趣之舉,其目的雖在于“器”,但主角仍是“人”。養(yǎng)壺即養(yǎng)性也?!梆B(yǎng)壺”之所以曰“養(yǎng)”,正是因其可“怡情養(yǎng)性”也。
在飲茶時,可把茶湯澆在紫砂壺上,這樣茶湯容易被壺熱蒸發(fā),同時,也容易被壺體表面吸收,或在每天早晨清洗茶壺茶具時,用壺中的茶渣在壺體周身潤擦一遍,既可擦去壺身茶垢結渣痕,又能經(jīng)濕茶葉水磨,使壺體光潤亮澤。
在日積月累的茶汁澆洗滌揩下,紫砂壺才會越發(fā)柔和絢麗,人稱此法為“茶湯養(yǎng)壺”。
新壺初用,不免有點土味,可用細紗布稍加磨擦,用水清洗后,放如較濃的茶葉水鍋里煮沸晾干,如此再三,即可沏茶。不論新壺、舊壺,用開水沏茶后,趁壺體表面溫度較高,可用濕毛巾,或干凈濕布,擦抹壺體,水印旋擦旋干,反復多次,壺體溫度降后,亦可用手摩挲,因手掌有油汗,有利于壺體光潤。如此堅持三四月后,新壺大體可發(fā)“黯然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