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論漢語(yǔ)的「文字通假」--以詩(shī)經(jīng)數(shù)篇為例,探尋從音以求本字之方式
論漢語(yǔ)的「文字通假」--以詩(shī)經(jīng)數(shù)篇為例,探尋從音以求本字之方式

壹、前言:

  文字之初,字?jǐn)?shù)當(dāng)然不會(huì)很多,常常一字而數(shù)用。而古代文化教育多為口耳相授,所以往往用音同與音近字(同音代替字)來(lái)取代本字;因而有本字和借字的產(chǎn)生,所以文字通假是古籍里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

貳、如何從音辨別文字通假:

  段玉裁<周禮漢讀考>云:「漢人做注,于字發(fā)疑正讀,其例有三:一曰讀如讀若,擬其音也。二曰讀為讀曰,易其字也。三曰當(dāng)為,定為字之誤、聲之誤,而改其字也。形近而訛,謂為字之誤;聲近而訛,謂為聲之誤。字誤聲誤而正之,皆謂之當(dāng)為。凡言讀為者,不以為誤,凡言當(dāng)為者,直斥其誤也?!梗ㄗ⒁唬奈墨I(xiàn)上去找尋通假的線索,可以透過比較典籍的異文或是典籍傳注中指明的「讀曰」、「讀為」「古字通用」等情況;亦可依據(jù)語(yǔ)音依據(jù),注意在同時(shí)代語(yǔ)音上進(jìn)行比較(如上古音音同、音近等)。
  又通過通假求本字,主要是分析語(yǔ)音關(guān)系,從語(yǔ)音上分析通假字與本字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分以下幾種情況:(一)雙聲迭韻字(二)聲紐相同或相近字(但韻部要相近)(三)韻部相同或相近字(但聲紐要相近)。(注二)
  黃侃在《論學(xué)雜著?求本字捷術(shù)》一文里說(shuō)明了求本字有音同、音轉(zhuǎn)、音近三例,并提出了「大抵見一字,而不了本義,需先就《切韻》同音字求之,不得,則就古韻同音求之,不得者蓋已鮮。如更不可得,更就異韻同聲之字求之。更不可得,更就同韻、同類,或異韻、同類之字求之。終不能得,乃計(jì)較此字元音所衍之字,衍為幾聲,如有轉(zhuǎn)入他類之音,可就同韻異類之字求之。若乃異韻異類,非有至切至明之證據(jù),不可率爾妄說(shuō)?!梗ㄗ⑷┍酒撌黾磪⒄丈鲜稣f(shuō)法,用抽樣方式于詩(shī)經(jīng)數(shù)章中,辨別本字與通假字。

參、詩(shī)經(jīng)數(shù)篇通假字詮證

  詩(shī)經(jīng)并非章章都有通假字,筆者的學(xué)長(zhǎng)在外校中文系有做過訓(xùn)詁學(xué)的作業(yè),以小組方式來(lái)匯整詩(shī)經(jīng)的通假字,這個(gè)構(gòu)想促發(fā)筆者寫作此文,如果只是單純平文獻(xiàn)索引找出通假字,卻不探尋其中為何通假的意義,那對(duì)研究學(xué)問一點(diǎn)都沒有幫助。筆者所學(xué)甚淺,但是非常喜歡中國(guó)文化,想以實(shí)例應(yīng)證理論,而非僅是空談而已。本篇研究詩(shī)經(jīng)篇章有廿三章,原文可參照附錄,主要以《廣韻》和《四家詩(shī)恉會(huì)歸》及《重校增訂音略證補(bǔ)》為參考資料,并且依據(jù)聲韻學(xué)所學(xué)的知識(shí)做判斷。研究方法為先尋求詩(shī)經(jīng)之異文,匯集齊、魯、韓、毛四家詩(shī)之異文比對(duì),找出通假字與本字,其次,由詩(shī)經(jīng)注解里,再作進(jìn)一步探尋。再則,考其音義之關(guān)系,而詮證通假字之本字,進(jìn)而了解詩(shī)經(jīng)篇章意義。廿三篇之通假字,按先后篇章次序,予以整理,俾使閱者易于考察對(duì)照。匆促成篇,不免疏漏,還望指教。(注四)

一、<伯兮>、<有狐>二篇,取自衛(wèi)風(fēng)。
(一)<伯兮>中「伯兮朅兮」,毛傳:「朅,武貌?!苟n詩(shī)「朅」作「偈」,按說(shuō)文無(wú)「偈」字,廣雅云:「偈,健也。」玉篇人部「偈,武貌。詩(shī)曰:伯兮朅兮?!龟悊虡涸疲骸笘A字即偈之通假?!苟髦趶V韻得以下結(jié)果:
  1.朅(p.498)丘竭切,溪紐,入聲十七薛韻。
   偈(p.497)渠列切,群紐,入聲十七薛韻。
根據(jù)黃侃古聲十九紐,得之今音讀群者,求古音當(dāng)入溪類,溪為本聲,而群為變聲,所以「朅」、「偈」二字通假。

(二)<伯兮>中「邦兮桀兮」,玉篇人部、眾經(jīng)音義五引:「桀亦作杰」,陳奐云:「桀者杰之假音,正月載芟傳并以杰特同訓(xùn),與此同。」而征之廣韻得以下結(jié)果:
  2.桀(p.497)渠列切,群紐,入聲十七薛韻。
   杰(p.497)渠列切,群紐,入聲十七薛韻。
   兩者同音同切,所以「桀」、「杰」二字通假。
(三)3.<伯兮>中「焉得諼草」,「諼」字,釋文作「萱」,魯詩(shī)作「萲」,韓詩(shī)作「諠」,征之廣韻皆為況袁切,字異而音同,都能通用,其音相同,毛傳云:「諼草,令人忘憂。」所以「諼」與「萲」、「諠」、「萱」諸字通假。

(四)<有狐>中「有狐綏綏」,齊詩(shī)「綏綏」作「 」,」征之廣韻得以下結(jié)果:
  4.綏(p.56)息遺切,心紐,上平聲六脂韻。
    (p.250)豬幾切,知紐,上聲五旨韻。
  字根據(jù)古無(wú)舌上音,知紐是由端紐變來(lái)的,而 所屬的旨韻,與綏所屬的脂韻,是平上相承的韻目,證明古韻是同屬脂部,沒有分別,以 為本字,「 」、「綏」二字通假。

(五)<有狐>中「在彼淇厲」,胡承拱云:「?jìng)髅髦藚柗巧顒t厲之厲,但厲必深水,其旁水淺處亦可名厲。(案:毛傳:「厲,深可厲之旁?!梗?shí)則此厲當(dāng)為瀨之借字,史記南越傳下厲將軍,漢書作下瀨。」征之以廣韻,得以下結(jié)果:
  5.厲(p.378)力制切,來(lái)母,去聲十三祭韻。
   瀨(p.383)落蓋切,來(lái)母,去聲十四泰韻。
  厲、瀨二字同聲紐,而祭、泰二韻古韻合部,顧炎武、江永皆列支部,段玉裁、孔廣森為脂部,王念孫、江有誥祭部獨(dú)立,章炳麟泰部,黃侃曷部,陳新雄月部,凡此種種不同分部名稱,接收去聲祭、泰、夬、廢為同部,由此可證「厲」、「瀨」兩字通假。

二、<黍離>、<中谷有蓷>、<兔爰>三篇,取自王風(fēng)。
(一)6.<黍離>中「中心搖搖」,「搖搖」三家詩(shī)作「愮愮」,玉篇及眾經(jīng)音義二引詩(shī),亦并作「?jìng)鐐纭?,征之廣韻則「搖」、「愮」、「?jìng)纭谷郑╬.148),皆是余昭切,同屬喻紐,下平聲四宵韻,此是聯(lián)綿詞字形不定之證,三字通假,由此可看出形聲字同聲母的關(guān)系。

(二)7.<黍離>中「悠悠蒼天」,韓詩(shī)「蒼」作「?jìng)}」,阮元云:「?jìng)}是蒼之本字。禮月令:駕倉(cāng)龍,服倉(cāng)玉,衣倉(cāng)衣?!拐髦畯V韻,則得「蒼」、「?jìng)}」二字(p.180),同為七岡切,清紐,下平聲十一唐韻,二字通假。

(三)8.<黍離>中「彼黍離離」,王先謙云:「又作蠡蠡。劉向九嘆:覽芷圃之蠡蠡。王逸注:蠡蠡猶歷歷。與蠡蠡聲近義同。」征之廣韻,「離」、「蠡」(p.45,p.46)均為呂支切,來(lái)紐,上平聲五支韻;而「歷」(p.520)為郎擊切,來(lái)紐,入聲二十三錫韻,據(jù)段玉裁古韻十七部,把支、佳及入聲陌、麥、昔、錫合為第十六部支部,可見「離」、「歷」二字亦是同聲紐(來(lái)紐),而古韻同部,是為通假,所以「離離」、「蠡蠡」、’「歷歷」是聯(lián)綿詞。

(四)<中谷有蓷>中的「蓷」字,毛傳:「蓷,鵻也?!?,爾雅釋草「蓷,萑。」,征之以廣韻,得以下結(jié)果:
  9.蓷(p.98)他回切,透紐,上平聲十五灰韻。
   鵻(p.57)職追切,照紐,上平聲六脂韻。
   萑(p.57)職追切,照紐,上平聲六脂韻。
  按照錢大昕所主張的,照系三等字古讀舌頭音,黃侃言端為本聲,而照為變聲,則聲近透紐,皆是舌頭音,而古韻灰、脂同部(顧炎武、江永列為支部,段玉裁、孔廣森、王念孫、江有誥、章炳麟列為脂部,黃侃列為灰部);由此可證,「蓷」、「鵻」、「雈」三字通假。

(五)<中谷有蓷>中「有女仳離,啜其泣矣?!?,韓詩(shī)「啜」作「惙」,王先謙云:「人心憂則氣短而下泣,明此詩(shī)當(dāng)作惙。」征之廣韻,得以下結(jié)果:
  10.啜(p.499)昌悅切,穿紐,入聲十七薛韻。
    惙(p.499)陟劣切,知紐,入聲十七薛韻。
  根據(jù)古無(wú)舌上音,可明知紐古讀端紐;而根據(jù)照系三等字古讀舌頭音,則穿紐為透紐之變,所以「啜」與「惙」二字聲紐古皆讀舌頭音,又屬同韻,惙為本字,二字通假。

(六)<兔爰>中「尚無(wú)為」,毛傳:「尚無(wú)成人為也。」,馬瑞辰云:「按為與偽古通用,凡非天性而為人所造作者,皆為也,即皆偽也?!拐髦畯V運(yùn),可得:
  11.為(p.41)薳支切,為紐,上平聲五支韻。
    偽(p.349)危睡切,疑紐,去聲六至韻。
  由此可見,兩者為平去相承之韻,所以古韻相同,亦符合黃侃所言:「形聲字有聲母,有聲子,聲子必從其聲母之音?!梗ㄕf(shuō)文條例之七),所以「為」和「?jìng)巍苟值嵧佟?br>
(七)<兔爰>中「逢此百罹」,陳奐云:「說(shuō)文無(wú)罹字,疑古毛詩(shī)作離。釋文:罹,本又作離。斯干無(wú)父母遺罹,傳:罹,憂也?!拐髦畯V韻,得以下結(jié)果:
  12.罹(p.45)呂支切,來(lái)紐,上平聲五支韻。
    離(p.45)呂支切,來(lái)紐,上平聲五支韻。
  「離」與「罹」兩字同切語(yǔ),是為同音通假。

三、<緇衣>、<清人>、<羔裘>、<遵大路>、<有女同車>、<狡童>、<褰裳>、<東門之墠>、<溱洧>九篇,取自鄭風(fēng)。
(一)<緇衣>中「還予授子之粲兮」,毛傳:「粲,餐也?!龟悐J云:「粲為餐之假借字?!拐髦畯V韻,可得:
  13.粲(p.402)蒼案切,清紐,去聲二十八翰韻。
    餐(p.121)七安切,清紐,上平聲二十五寒韻。
  兩字同聲紐,韻部為平去相承,古韻無(wú)別,所以「粲」、「餐」二字通假。

(二)<清人>中「河上乎逍遙」,韓詩(shī)「逍遙」作「消搖」,征之以廣韻,可得以下結(jié)果:
  14.逍(p.146)相邀切,心紐,下平聲四宵韻。
    消(p.146)相邀切,心紐,下平聲四宵韻。
  15.遙(p.148)余昭切,喻紐,下平聲四宵韻。
    搖(p.148)余昭切,喻紐,下平聲四宵韻。
  「逍」、「消」兩字同切語(yǔ),同音通假。「遙」、「搖」兩字同切語(yǔ),同音通假?!稿羞b」、「消搖」為聯(lián)綿詞。

(三)<清人>中「左旋右抽」,三家詩(shī)「抽」作「搯」,征之廣韻,可得:
  16.抽(p.206)丑鳩切,徹紐,下平聲十八尤韻。
    搯(p.156)土刀切,透紐,下平聲六豪韻。
  根據(jù)古無(wú)舌上音,可知徹紐古音念透紐,所以二字同聲紐;而根據(jù)段玉裁古韻十七部,尤韻屬幽部,豪韻屬宵部,幽,宵旁轉(zhuǎn),所以「抽」、「搯」二字通假。

(四)<羔裘>中「洵直且侯」,韓詩(shī)「洵」作「恂」,征之廣韻,可得以下結(jié)果:
  17.洵(p.106)相倫切,心紐,上平聲十八諄?lái)崱?br>    恂(p.107)相倫切,心紐,上平聲十八諄?lái)崱?br>  「洵」「恂」二字同切語(yǔ),是為同音通假。

(五)<羔裘>中「彼其之子」,韓詩(shī)、魯詩(shī)作「彼己之子」,「其」、「己」二字,征以廣韻,可得:
  18.其(p.60)渠之切,群紐,上平聲七之韻。
    己(p.251)居理切,見紐,上聲六止韻。
  二字聲紐同屬牙音,韻目平上相承,古韻無(wú)別,是為通假。

(六)<羔裘>中「舍命不渝」,韓詩(shī)「渝」作「偷」,征以廣韻,得以下結(jié)果:
  19.渝(p.76)羊朱切,喻紐,上平聲十虞韻。
    偷(p.214)托侯切,透紐,下平聲十九侯韻。
     根據(jù)喻四古歸定,可推得「渝」、「偷」二字古讀舌頭音。而根據(jù)段玉裁古韻十七部,虞韻屬魚部,侯韻屬侯部,魚、侯二韻旁轉(zhuǎn)?!赣濉?、「偷」二字通假。

(七)<遵大路>中「摻執(zhí)子之袪兮」,毛傳:「摻,擥?!估铐肫皆疲骸附裾f(shuō)文手部無(wú)摻字,惟有操字,云:把持也,與孔所引說(shuō)文訓(xùn)亦不合。摻,毛讀為擥。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曰:遵大路兮攬子袪。可見當(dāng)時(shí)詩(shī)有作攬者,故傳以摻為擥,是摻與擥字通。攬,俗字也?!拐髦畯V韻,可得以下結(jié)果:
  20.摻(p.337)所斬切,疏紐,上聲五十三豏韻。
    擥(p.332)盧敢切,來(lái)紐,上聲四十九敢韻。
    攬(p.332)盧敢切,來(lái)紐,上聲四十九敢韻。
  「擥」、「攬」兩字切語(yǔ)相同,同音通假,「摻」讀正齒音疏紐,古與齒頭心紐無(wú)差別,而「擥」、「攬」屬舌頭音來(lái)紐,而三者古韻同部(段玉裁古韻十七部之覃部,孔廣森、王念孫、江有誥之談部),所以三者為迭韻通假。

(八)<有女同車>中「顏如舜華」,魯詩(shī)「舜」作「蕣」。征廣韻得:
  21.舜(p.395)舒閏切,審紐,去聲二十二稕韻。
    蕣(p.395)舒閏切,審紐,去聲二十二稕韻。
  兩字同切語(yǔ),是為同音通假。蕣為本字。

(九)<有女同車>中「佩玉將將」,魯詩(shī)「將」作「鏘」,陳奐云:「凡言玉聲,其字當(dāng)作玱玱;今詩(shī)作將將,借字也?!拐髦畯V韻,可得:
  22.將(p.175)即良切,精紐,下平聲十陽(yáng)韻。
    鏘(p.176)七羊切,清紐,下平聲十陽(yáng)韻。
    玱(p.176)七羊切,清紐,下平聲十陽(yáng)韻。
  三字聲紐同是精系字,同韻,是為通假。

(十)<狡童>中「維子之故」,陳奐云:「王篇:唯,為也。它家詩(shī)作唯,毛詩(shī)皆作維,維與為古聲相同,故義得相通,凡維與為同義者放此?!拐髦詮V韻,可得:
  23.維(p.55)以追切,喻紐,上平聲六脂韻。
    唯(p.55)以追切,喻紐,上平聲六脂韻。
  為(p.42)薳支切,為紐,上平聲五支韻。
  「維」、「唯」二字同切語(yǔ),同音通假。而為屬為紐,維、唯屬喻紐,根據(jù)黃侃古聲十九紐,喻和為都是影紐之變聲,古音皆讀影,且脂、支韻旁轉(zhuǎn),所以三字通假。

(十一)<褰裳>中「褰裳涉溱」,王先謙云:「褰、騫,皆攐之借字。」,「溱」,說(shuō)文、水經(jīng)皆作「潧」。征之廣韻,可得:
  24.褰(p.142)去干切,溪紐,下平聲二仙韻。
    攐(p.142)去干切,溪紐,下平聲二仙韻。
  25.溱(p.108)側(cè)詵切,莊紐,上平聲十九臻韻。
    潧(p.108)側(cè)詵切,莊紐,上平聲十九臻韻。
  「褰」、「攐」二字同切語(yǔ),是為通假?!镐凇埂ⅰ笣洝苟滞姓Z(yǔ),亦為通假。

(十二)<東門之墠>中,「墠」字據(jù)正義云:「遍檢諸本,字皆作壇,左傳亦作壇。其禮記、尚書,言壇墠者,皆封土者謂之壇,除地者謂之墠。壇墠字異,而作此壇字,讀音曰墠,蓋古字得通用也。今定本作墠。」征之廣韻,可得:
  26.墠(p.291)常演切,禪紐,上聲二十八狝韻。
    壇(p.108)徒于切,定紐,上平聲二十五寒韻。
  根據(jù)周祖謨提出的禪母古音近定母,黃侃古聲十九紐以禪母歸定,而寒韻、狝韻古韻同屬元部,可知二字為通假。

(十三)<溱洧>中「方渙渙兮」,韓詩(shī)「渙」作「洹」,齊詩(shī)「渙」作「灌」,魯詩(shī)「渙」作「汍」。征之廣韻,可得以下結(jié)果:
  27.渙(p.404)火貫切,曉紐,去聲二十九換韻。
    洹(p.123)胡官切,匣紐,上平聲二十六桓韻。
    灌(p.403)古玩切,見紐,去聲二十九換韻。
    汍(p.123)胡官切,匣紐,上平聲二十六桓韻。
  「洹」、「汍」二字同切語(yǔ),是同音字,桓、換韻為平去相承的韻目,古韻無(wú)別,此四字既有迭韻關(guān)系,是為通假。

(十四)<溱洧>中「方秉蕑兮」,陳奐云:「眾經(jīng)音義卷二引字書云:葌與蕑同,葌,蘭也?!褂衷疲骸腹使弊⒅猩浇?jīng)云:葌亦菅字,本漢志也?!拐髦畯V韻,可得:
  28.蕑(p.129)古閑切,見紐,上平聲二十八山韻。
    葌(p.128)古顏切,見紐,上平聲二十七刪韻。
    菅(p.128)古顏切,見紐,上平聲二十七刪韻。
        三字雙聲,同聲紐,同屬古韻元部,所以為通假。

(十五)<溱洧>中「洵訐且樂」,魯詩(shī)「洵」作「詢」,王先謙云:「釋詁:恂,信也。洵本恂之借,獨(dú)此借詢?yōu)殁?,言其地信廣大可樂也?!拐髦畯V韻,可得:
  29.洵(p.106)相倫切,心紐,上平聲十八諄?lái)崱?br>    恂(p.107)相倫切,心紐,上平聲十八諄?lái)崱?br>    詢(p.106)相倫切,心紐,上平聲十八諄?lái)崱?br>  三字同切語(yǔ),是為同音通假。

(十六)<溱洧>中「瀏其清矣」,韓詩(shī)「瀏」作「漻」,征之廣韻,可得:
  30.瀏(p.203)力求切,來(lái)紐,下平聲十八尤韻。
    漻(p.146)落蕭切,來(lái)紐,下平聲三蕭韻。
  二字同聲紐,而古韻尤韻屬幽韻,蕭韻屬宵韻(據(jù)段玉裁古韻十七部),幽、宵旁轉(zhuǎn),所以二字通假。

四、<還>、<南山>、<盧令>三篇,取自齊風(fēng)。
(一)<還>中「子之還兮」,韓詩(shī)「還」作「璇」,征之廣韻,可得以下結(jié)果:
  31.還(p.141)似宣切,邪紐,下平聲二仙韻。
    璇(p.141)似宣切,邪紐,下平聲二仙韻。
  二字同切語(yǔ),是為同音假借。

(二)<還>中「并驅(qū)從兩肩兮」,魯詩(shī)「肩」作「 」,馬瑞辰云:「說(shuō)文:豜,三歲豕,肩相及者。引詩(shī)并驅(qū)從兩肩兮。是作豜者正字,作肩假借字?!拐髦畯V韻,可得:
  32.肩(p.133)古賢切,見紐,下平聲一先韻。
    豜(p.133)古賢切,見紐,下平聲一先韻。
  二字同切語(yǔ),是為同音通假。

(三)<南山>中「雄狐綏綏」,韓詩(shī)「綏綏」作「 」,二者征之廣韻,可得:
  33.綏(p.56)息遺切,心紐,上平聲六脂韻。
     (p.56)息遺切,心紐,上平聲六脂韻。
  二字同切語(yǔ),是為同音通假。

(四)<南山>中「衡從其畝」,齊詩(shī)「衡」作「橫」,征之廣韻,可得:
  34.衡(p.184)戶盲切,匣紐,下平聲十二庚韻。
    橫(p.187)戶庚切,匣紐,下平聲十二庚韻。
  兩字同聲紐,同韻,是為通假。

(五)<盧令>中,「令」三家詩(shī)作「鏻」,韓詩(shī)又作「泠」,征之廣韻,可得:
  35.令(p.196)普丁切,滂紐,下平聲十五青韻。
    鏻(p.196)普丁切,滂紐,下平聲十五青韻。
    泠(p.196)普丁切,滂紐,下平聲十五青韻。
    三字同切語(yǔ),同音通假。

五、<十畝之間>一篇,取自魏風(fēng)。
  <十畝之間>中「桑者泄泄兮」,三家詩(shī)「泄」作「詍」,征之廣韻,可得:
  36.泄(p.378)余制切,喻紐,去聲三十三祭韻。
    詍(p.378)余制切,喻紐,去聲三十三祭韻。
    二字同切語(yǔ),同音通假。

六、<揚(yáng)之水>一篇,取自唐風(fēng)。
(一)37.「揚(yáng)之水」,魯詩(shī)「揚(yáng)」作「楊」,征之廣韻,可得「揚(yáng)」、「楊」皆與章切(p.170),二字同切語(yǔ),同音通假。

(二)「云何其憂」,魯詩(shī)「何」作「胡」,征之廣韻,可得:
  38.何(p.161)胡歌切,匣紐,下平聲七歌韻。
    胡(p.81)戶吳切,匣紐,上平聲十一模韻。
  兩字雙聲,同聲紐,通假。

七、<東山>一篇,取自豳風(fēng)。
(一)39.「慆慆不歸」,三家詩(shī)「慆」作「滔」,征之廣韻,可得「慆」、「滔」兩字(p.156)皆土刀切,透紐,下平聲六豪韻,是為同音通假。

(二)「蜎蜎者蠋」,三家詩(shī)「蠋」作「蜀」,征之廣韻,可得:
  40.蠋(p.461)之欲切,照紐,入聲三燭韻。
    蜀(p.461)市欲切,禪紐,入聲三燭韻。
  二字聲紐古為照系字,舌頭音,而同韻,是為通假。

八、<天保>、<采薇>、<出車>三篇,取自小雅鹿鳴之什。
(一)<天保>中「俾爾單厚,何福不除」,魯詩(shī)「單」作「亶」,征之廣韻,可得:
  41.單(p.121)都寒切,端紐,上平聲二十五寒韻。
    亶(p.283)多旱切,端紐,上聲二十三旱韻。
  「單」、「亶」同聲紐,而為平上相承之韻,古韻無(wú)別,是為通假。

(二)<天保>中「吉蠲為饎」,魯詩(shī)「蠲」作「圭」,「為」作「惟」,而齊詩(shī)「蠲」作「圭」,征之廣韻,可得以下結(jié)果:
  42.蠲(p.136)古玄切,見紐,下平聲一先韻。
    圭(p.91)古攜切,見紐,上平聲十二齊韻。
  「蠲」、「圭」同聲紐,通假。

(三)<采薇>中「彼爾維何」,三家詩(shī)「爾」作「薾」,
征之廣韻,可得:
  43.爾(p.245)兒氏切,日紐,上聲四紙韻。
    薾(p.269)奴禮切,泥紐,上聲十一薺韻。
  根據(jù)娘日歸泥,可知兩者古同聲紐,而一屬魯部、一屬支部,魯、支旁轉(zhuǎn)(依據(jù)段玉裁古韻十七部),是為通假。

(四)<采薇>中「載渴載饑」,齊詩(shī)「饑」作「饑」,征之廣韻,可得:
  44.饑(p.52)居夷切,見紐,上平聲六脂韻。
    饑(p.65)居依切,見紐,上平聲八微韻。
  兩字同聲紐,古音脂、微合韻,所以通假。

(五)<采薇>中「莫知我哀」,齊詩(shī)「知」作「之」,征之廣韻,可得:
  45.知(p.49)陟離切,知紐,上平聲五支韻。
    之(p.58)止而切,照紐,上平聲七之韻。
  兩字根據(jù)黃侃古聲十九紐,知、照紐皆端紐之變聲,故通假。

(六)<出車>中「王命南仲」,齊詩(shī)「仲」作「中」,征之廣韻,可得:
  46.中(p.344)陟仲切,知紐,去聲一送韻。
    仲(p.343)直眾切,澄紐,去聲一送韻。
  兩字聲紐皆為照系三等字,古讀舌頭音,而韻同,所以通假。

肆、結(jié)語(yǔ):

  將諸通假字,征之《廣韻》的結(jié)果,列表如下:
通假字 項(xiàng)目編號(hào) 取材 聲紐 韻紐 備注
朅、偈 一、(一)1. 衛(wèi)風(fēng)<伯兮> 古同 同 古聲十九紐
桀、杰 一、(二)2. 衛(wèi)風(fēng)<伯兮> 同 同 同切語(yǔ)
諼、萲、諠、萱 一、(三)3. 衛(wèi)風(fēng)<伯兮> 同 同 同切語(yǔ)
綏、 一、(四)4. 衛(wèi)風(fēng)<有狐> 古同 古同 古無(wú)舌上音
韻四聲相承
厲、瀨 一、(五)5. 衛(wèi)風(fēng)<有狐> 同 古同 韻古韻同部
搖、傜、愮 二、(一)6. 王風(fēng)<黍離> 同 同 同切語(yǔ)
蒼、倉(cāng) 二、(二)7. 王風(fēng)<黍離> 同 同 同切語(yǔ)
離、蠡
歷 二、(三)8. 王風(fēng)<黍離> 同
同 同
古同 同切語(yǔ)
韻古韻同部
蓷、鵻、雈 二、(四)9. 王風(fēng)<中谷有蓷> 古同 古同 聲舌頭音同
韻古韻同部
啜、惙 二、(五)10. 王風(fēng)<中谷有蓷> 古同 同 聲舌頭音同
為、偽 二、(六)11. 王風(fēng)<兔爰> 古同 韻四聲相承
罹、離 二、(七)12. 王風(fēng)<兔爰> 同 同 同切語(yǔ)
粲、餐 三、(一)13. 鄭風(fēng)<緇衣> 同 古同 韻四聲相承
逍、消 三、(二)14. 鄭風(fēng)<清人> 同 同 同切語(yǔ)
遙、搖 三、(二)15. 鄭風(fēng)<清人> 同 同 同切語(yǔ)
抽、搯 三、(三)16. 鄭風(fēng)<清人> 古同 古同 古無(wú)舌上音
韻旁轉(zhuǎn)
洵、恂 三、(四)17. 鄭風(fēng)<羔裘> 同 同 同切語(yǔ)
其、己 三、(五)18. 鄭風(fēng)<羔裘> 古同 古同 聲牙音同
韻四聲相承
渝、偷 三、(六)19. 鄭風(fēng)<羔裘> 古同 古同 聲舌頭音同
韻旁轉(zhuǎn)
摻、擥、攬 三、(七)20. 鄭風(fēng)<遵大路> 古同 韻古韻同部
舜、蕣 三、(八)21. 鄭風(fēng)<有女同車> 同 同 同切語(yǔ)
將、鏘、玱 三、(九)22. 鄭風(fēng)<有女同車> 古同 同 聲齒音同
維、唯
為 三、(十)23. 鄭風(fēng)<狡童> 同
古同 同
古同 同切語(yǔ)
聲影韻旁轉(zhuǎn)
褰、攐 三、(十一)24. 鄭風(fēng)<褰裳> 同 同 同切語(yǔ)
溱、潧 三、(十一)25. 鄭風(fēng)<褰裳> 同 同 同切語(yǔ)
墠、壇 三、(十二)26. 鄭風(fēng)<東門之墠> 古同 同 禪母近定母
洹、汍
渙、灌 三、(十三)27. 鄭風(fēng)<溱洧> 同 同
古同 同切語(yǔ)
韻四聲相承
蘭、葌、菅 三、(十四)28. 鄭風(fēng)<溱洧> 同 古同 韻古韻同部
洵、恂、詢 三、(十五)29. 鄭風(fēng)<溱洧> 同 同 同切語(yǔ)
瀏、漻 三、(十六)30. 鄭風(fēng)<溱洧> 同 古同 韻旁轉(zhuǎn)
還、璇 四、(一)31. 齊風(fēng)<還> 同 同 同切語(yǔ)
肩、豜 四、(二)32. 齊風(fēng)<還> 同 同 同切語(yǔ)
綏、 四、(三)33. 齊風(fēng)<南山> 同 同 同切語(yǔ)
衡、橫 四、(四)34. 齊風(fēng)<南山> 同 同 同音
令、鏻、泠 四、(五)35. 齊風(fēng)<盧令> 同 同 同切語(yǔ)
泄、詍 五、36. 魏風(fēng)<十畝之間> 同 同 同切語(yǔ)
楊、揚(yáng) 六、(一)37. 唐風(fēng)<揚(yáng)之水> 同 同 同切語(yǔ)
何、胡 六、(二)38. 唐風(fēng)<揚(yáng)之水> 同 雙聲
慆、滔 七、(一)39. 豳風(fēng)<東山> 同 同 同切語(yǔ)
蠋、蜀 七、(二)40. 豳風(fēng)<東山> 古同 同 聲舌頭音
單、亶 八、(一)41. 小雅<天保> 同 古同 韻四聲相承
蠲、圭 八、(二)42. 小雅<天保> 同 雙聲
爾、薾 八、(三)43. 小雅<采薇> 古同 古同 聲娘日歸泥
韻旁轉(zhuǎn)
饑、饑 八、(四)44. 小雅<采薇> 同 古同 韻古韻同部
知、之 八、(五)45. 小雅<采薇> 古同 聲端雙聲
中、仲 八、(六)46. 小雅<出車> 古同 同 聲舌頭音

  所以黃侃所言從音求本字的方法,有好幾個(gè)層次,但同韻異類之說(shuō)不能成立,茲說(shuō)明如下:
一、《切韻》是否同音,此例最易明了,只要在《廣韻》(《廣韻》較《切韻》后出而完善,故為查考依據(jù))中查索,如屬同一切語(yǔ),則為同音。這是通假必要條件的最好證明。

二、如果《切韻》不屬同音,則看其上古韻部是否同音。而韻部同音的條件可以放寬,只要聲同,主要原因以下相同即可視之同音,可以有開合、洪細(xì)的差異。

三、如果古音不同音,則視其古聲是否同聲,若上古聲母同一聲紐,而韻部有對(duì)轉(zhuǎn)、旁轉(zhuǎn)的關(guān)系,也能具備通假的條件。

四、同韻同類者,是指古韻相同,而聲母非同一聲紐,卻是同一發(fā)音部位的旁紐雙聲。

五、異韻同類者,韻部雖不同部,但有對(duì)轉(zhuǎn)、旁轉(zhuǎn)的關(guān)系;而聲母為旁紐雙聲。

六、如果只有古韻同部的關(guān)系,而其聲母并無(wú)關(guān)系,應(yīng)是其諧聲偏旁所衍之聲來(lái)斷定,然則根本就沒有同韻異類的存在,因?yàn)樵邳S侃之后,曾運(yùn)干研究出喻紐古歸定、錢玄同研究出邪紐古歸定,則和第二項(xiàng)說(shuō)明的古音相同或是第四項(xiàng)說(shuō)明的同韻同類沒有差異。

七、至于異韻異類,則不具通假條件。

伍、附錄詩(shī)經(jīng)研究篇章之原文
(一) (一)衛(wèi)風(fēng)<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qū)。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wú)膏沐﹖誰(shuí)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伯兮>」
(二) (二)衛(wèi)風(fēng)<有狐>:「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wú)裳。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wú)帶。有狐綏綏,在彼淇側(cè)。心之憂矣,之子無(wú)服?!?br>(三) (三)王風(fēng)<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shí),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shí),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四) (四)王風(fēng)<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離,慨其嘆矣。慨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五) (五)王風(fēng)<兔爰>:「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尚無(wú)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無(wú)吪!有兔爰爰,雉離于罦。我生之初,尚無(wú)造;我生之后,逢此百憂,尚寐無(wú)覺!有兔爰爰,雉離于罿。我生之初,尚無(wú)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兇,尚寐無(wú)聰!」
(六) (六)鄭風(fēng)<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緇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br>(七) (七)鄭風(fēng)<清人>:「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br>(八) (八)鄭風(fēng)<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兮?!?br>(九) (九)鄭風(fēng)<遵大路>:「遵大路兮,摻執(zhí)子之袪兮。無(wú)我惡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摻執(zhí)子之手兮。無(wú)我丑兮,不寁好也?!?br>(十) (十)鄭風(fēng)<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十一)鄭風(fēng)<狡童>:「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br>(十二)鄭風(fēng)<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wú)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wú)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十三)鄭風(fēng)<東門之墠>:「東門之墠,茹藘?cè)谮?。其室則邇,其人甚遠(yuǎn)。
東門之栗,有踐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
(十四)鄭風(fēng)<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埂盖彝^乎洧之外,洵吁且樂?!咕S士與女,伊其相謔,贈(zèng)之以勺藥。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埂盖彝^乎洧之外,洵吁且樂?!咕S士與女,伊其將謔,贈(zèng)之以勺藥?!?br>(十五)齊風(fēng)<還>:「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閑兮。并驅(qū)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驅(qū)從兩牡兮,揖我謂我好兮。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陽(yáng)兮。并驅(qū)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
(十六)齊風(fēng)<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shù)烙惺?,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shù)烙惺?,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十七)齊風(fēng)<盧令>:「盧令令,其人美且仁。盧重環(huán),其人美且鬈。
盧重镅,其人美且偲?!?br>(十八)魏風(fēng)<十畝之間>:「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br>(十九)唐風(fēng)<揚(yáng)之水>:「揚(yáng)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子于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揚(yáng)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于鵠。既見君子,云何其憂﹖
揚(yáng)之水,白石粼粼。我聞?dòng)忻?,不敢以告人?!?br>(廿)豳風(fēng)<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lái)自東,零雨其蒙。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dú)宿,亦在車下。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lái)自東,零雨其蒙。果臝之實(shí),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戶,町畽鹿場(chǎng),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lái)自東,零雨其蒙。鸛鳴于垤,婦嘆于室。灑掃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于今三年。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lái)自東,零雨其蒙。倉(cāng)庚于飛,熠耀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jié)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廿一)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亦孔之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俾爾多益,以莫不庶。天保定爾,俾爾戩谷;罄無(wú)不宜,受天百祿。降爾遐福,維日不足。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吉蠲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嘗,于公先王。君曰:「卜爾,萬(wàn)壽無(wú)疆。」神之吊矣,詒爾多福;民之質(zhì)矣,日用飲食。群黎百姓,遍為爾德。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wú)不爾或承。」
(廿二)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yáng)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lái)。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曰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lái)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廿三)小雅<出車>:「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lái)矣!召彼仆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我出我車,于彼郊矣!設(shè)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憂心悄悄,仆夫況瘁。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車彭彭,旗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lái)思,雨雪載涂。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jiǎn)書。喓?jiǎn)翰菹x,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cāng)庚喈喈,采蘩祁祁。執(zhí)訊獲丑,薄言還歸。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陸、附注
(注一):間接引自《訓(xùn)詁學(xué)(上冊(cè))》,第228頁(yè)。
(注二):本段文字參考自《中國(guó)傳統(tǒng)語(yǔ)言文字學(xué)》,第116頁(yè)。
(注三):黃侃<求本字捷術(shù)>一文,間接引自《訓(xùn)詁學(xué)(上冊(cè))》,第229頁(yè)至第230頁(yè)。
(注四):以下所言書名太多,故省略《》的標(biāo)記,僅詩(shī)經(jīng)篇名加注<>,特此說(shuō)明。

柒、附錄參考書目
(一)中國(guó)傳統(tǒng)語(yǔ)言文字學(xué),徐超著,五南圖書公司發(fā)行。
(二)古音學(xué)入門,林慶勛、竺家寧著,臺(tái)灣學(xué)生書局印行。
(三)四家詩(shī)恉會(huì)歸第二冊(cè),王禮卿教授著,青蓮出版社印行。
(四)四家詩(shī)恉會(huì)歸第三冊(cè),王禮卿教授著,青蓮出版社印行。
(五)重校增訂音略證補(bǔ),陳新雄著,文史哲出版社印行。
(六)訓(xùn)詁學(xué)(上冊(cè)),陳新雄著,學(xué)生書局印行。
(七)新校正切宋本廣韻,黎明文化事業(yè)公司印行。

撰文者:硯琇/國(guó)立臺(tái)中女中實(shí)習(xí)老師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國(guó)學(xué)講義之八 ——音韻學(xué)(三之二)
古漢語(yǔ)通論詩(shī)經(jīng)的用韻
古音韻學(xué)初階(下)
“童”字直接釋為“董”
淺談如何辨別高中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音韻常識(shí)(4):音韻學(xué)知識(shí)的運(yùn)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zhǎng)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hào)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hào)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