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刊主要登載計算機領域的學術文章、新聞事件,以及第一手的訪談、回憶錄等資料,內容覆蓋計算機發(fā)展的歷史、計算機科學及計算機硬件等。創(chuàng)立者之一是美國計算機科學先驅S.羅森(Saul Rosen,1922~1991),1979年由美國信息處理學聯合會(American Federation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cieties,AFIPS)正式出版發(fā)行,當時名為《計算史年鑒》(Annals of the History of Computing)。1979年7月發(fā)行第一卷,共2期,主要從技術史的角度研究早期研發(fā)的計算機原型發(fā)展歷程,如N.施特恩(Nancy Stern)的論文“BINAC:關于技術史的一項案例研究”(The BINAC:A Case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講述了美國運行的第一部計算機——二進制自動計算機賓客(Binary Automatic Computer,BINAC)的研發(fā)歷史。此外,《計算史年鑒》還接受頂尖科學家關于計算機科學研究的論文,如在1981年刊登了J.von 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關于大型計算機設計方面的論文“大型計算機機器研發(fā)原理”(The Principles of Large-Scale Computing Machines)。
1990年,美國信息處理學聯合會解散,《計算史年鑒》于1992年開始由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接管,并更名為《IEEE計算史年鑒》(IEEE Annals of the History of Computing),以季刊方式出版。IEEE在1980年成立歷史中心,旨在保存、研究、分析信息技術及電氣技術領域的歷史資料。在被IEEE接管以后,期刊內容增加了一些新的版塊,如計算機領域的最新報道、事件評論、人物自傳等,且在發(fā)文量上稍有增加。該刊成為人們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發(fā)展歷史的權威期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