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研究致病危險因素與慢性病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之間數量依存關系及其規(guī)律的一種技術。
作為最經典的對心臟病長期臨床跟蹤的社區(qū)研究,20世紀50年代初延續(xù)至今的美國弗萊明翰心臟病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奠定了健康風險評估模式的雛形。當時任麻省弗萊明翰社區(qū)心臟病科主任醫(yī)生的路易斯·羅賓遜(Lewis Robbins),在20世紀60年代創(chuàng)立了以流行病學為主要研究手段的預測醫(yī)學,首次提出了健康風險評估(Health Hazard Appraisal,HHA)的概念,通過弗萊明翰心臟病預測模式,估算出個體得心臟病的可能性及死于心臟病的危險程度。1970年,羅賓遜與心臟病科醫(yī)生杰斯·浩勒(James Hall)合著出版了第一本有關健康風險評估的專著,確定了多種致病、致死的心臟病危險因素。
中國健康管理的理論研究與技術應用起步較晚。2001年國內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冊成立。2005年國家設立健康管理師職業(yè)。為規(guī)范健康管理師隊伍建設,2006年健康管理師專家委員會成立。
健康危險因素包括環(huán)境因素、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遺傳因素、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因素。
環(huán)境因素包括:①自然環(huán)境危險因素。包括生物性危險因素(如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物理性危險因素(如噪聲、振動、電離輻射等)、化學性危險因素(如毒物、農藥、廢氣、污水等)。②社會環(huán)境危險因素。包括政治、經濟收入、文化教育、就業(yè)、居住條件、家庭關系、心理刺激、工作緊張程度及各類生活事件等。
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是指由于自身行為和生活方式而產生的健康危險因素。行為和生活方式與常見的慢性病或社會病密切相關,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吸煙、酗酒、熬夜、濫用藥物、不合理飲食、缺乏體育鍛煉、不合理駕駛等。
生物遺傳因素包括直接與遺傳有關的疾病以及遺傳與其他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如年齡、性別、種族、疾病遺傳史、身高、體重等。
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因素是指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系統(tǒng)中存在的各種不利于保護和增進健康的因素,包括醫(yī)療質量低、誤診漏診、院內交叉感染、醫(yī)療制度不完善等。
包括:①潛伏期長。人長期、反復接觸危險因素之后才能發(fā)病,而且潛伏期不易確定。②聯合作用。多種危險因素常同時存在,可明顯增加致病危險性。③特異性弱。一種危險因素往往與多種疾病有聯系,也可能是多種危險因素引起一種慢性病。④廣泛存在。危險因素廣泛存在于人們日常生活之中,還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健康危險因素評估總體而言分為兩步:①直接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危險因素資料。大部分研究人員利用健康危險因素評估,直接進行調查,了解被評價者的危險因素數量及種類或針對某種危險因素、某類人群進行調查。②調查后反饋結果,提供咨詢建議。
基于對數據應用角度方向的差異,可劃分為個體評估和群體評估。但二者在前期數據、資料的收集上并無區(qū)別,區(qū)別在于數據應用的對象以及反饋結果的方式。
個體評估是對個人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個性化反饋和針對性提出建議,一定程度上改變個體不良的行為生活方式,根據個體不同的評估結果,實施下一步的措施。主要的反饋形式是:醫(yī)生-患者互動模式,即通過醫(yī)生與患者相互配合減少危險因素的模式。其策略為:①醫(yī)生-患者進行訪談或交流;②確定醫(yī)生與患者的角色;③建立計算機化的、以預防為中心的患者的健康檔案及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評估;④患者列出需改變的健康危險因素的優(yōu)先順序;⑤醫(yī)生列出患者降低危險因素的順序;⑥列出患者與醫(yī)生共同認可的危險因素改變的優(yōu)先順序;⑦制訂針對特定目標的具體干預計劃及為達到目標需嚴格遵守的方法或措施;⑧進行隨訪并對結果進行測量。
群體評估大致有兩種目的:一是針對某一群體,對其共性的危險健康因素進行評估、篩檢,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一是利用健康危險因素評估了解人群危險因素的種類及數量,對屬于不同危險類型的群體采取集中形式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活動,對人群進行健康管理。主要的反饋形式是:舉辦專項危險因素控制專題討論會或學習班、健康問題討論會。根據調查結果對高危險人群或呈聚集傾向的危險因素采用專項危險因素控制是較推崇的方法。
主要是:①用于收集危險因素資料,預測和預防健康問題。健康危險因素評估最初主要被用來收集各類人群的危險因素資料或對某種危險因素進行篩檢,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②作為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的重要工具。健康危險因素評估作為一種程序化的健康教育工具,對每一咨詢個體的危險因素進行評價,并反饋評價結果,同時提出相應建議以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個體不良的行為生活方式。③降低醫(yī)療費用。健康危險因素與醫(yī)療費用存在密切關系,不良的健康行為及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會增加經濟負擔,有危險因素的個體即使在短時間內其醫(yī)療費用也高于無危險因素者。④降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死亡率。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生活方式習慣和一些生物測量指標如血壓、血脂、血糖與負性健康狀況存在明確的關系。降低這些危險因素,相應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會明顯降低。 ⑤對人群的健康管理。利用健康危險因素評估了解人群危險因素的種類及數量,并將其分為高危險組與低危險組。對屬于不同危險類型的群體采取集中形式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活動,對高危險組的個體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以便對人群的健康進行分類管理。
健康風險評估的初衷是進行健康教育,提高被評估人的健康素養(yǎng)。健康風險評估幫助被評估人了解生活方式與健康行為的個人選擇是決定個人健康、壽命的主要因素。健康風險評估指導個人與群體選擇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提高身心健康與改進生活質量;健康風險評估為被評估個人與群體提供預防疾病與開展健康干預的資源與渠道,指導他們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開展健康管理,提高與健康有關的生活質量、身心健康與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