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重慶市渝中區(qū)鄒容路、民族路與民權路交會的街中心。該建筑最初落成于1940年3月12日,為低矮木質結構,稱“精神堡壘”。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重建,題名為抗戰(zhàn)勝利紀功碑。1950年改題人民解放紀念碑。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碑為八面柱體盔頂鋼筋混凝土結構塔形建筑,碑通高27.5米,邊長2.55米,整體結構分為碑座、碑身、標準鐘、瞭望臺、警鐘、燈光照明、紀念鋼管、測候儀器等8個部分。
碑座由8根青石砌結護柱組成,上有石碑8面。碑座石碑嵌于碑座外面,石碑8面分別刻有國民政府文官長吳鼎昌撰寫的《抗戰(zhàn)勝利紀功碑銘》等碑文。碑身直徑6米,呈八棱型,共8層。內有螺旋式的鐵制樓梯,盤旋而上直達碑頂。沿旋梯設抗戰(zhàn)勝利走廊,廊上掛有抗戰(zhàn)英雄、偉大戰(zhàn)績及日本投降等圖照,下則嵌藏各省市贈送之紀念碑石、社會名流題贈之石碑。碑的正面鐫有碑名“抗戰(zhàn)勝利紀功碑”7個字,為市長張篤倫題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名為“人民解放紀念碑”,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親筆題寫碑名。碑內旋梯23米處,設有標準鐘。自碑底升高至24米處,設有環(huán)狀瞭望臺;臺頂設風向儀、風速儀、指北針等測候儀器;碑身最高圓頂下設有警鐘一個。
1997年、2006年,對解放碑實施維修及環(huán)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