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幕電影原創(chuàng)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說起天才,大師兄首先想起的是——
但實際上,那些天才可不像櫻木那樣正能量滿滿
雖然天賦異稟,聞名天下,但他們過得并不好——
為啥會這樣呢?原因有很多。
他們太聰明,沒人管得了
在《心靈捕手》中,威爾是個智商過人的天才,隨隨便便就能解開難題。
在圖書館里借借書,就抵得上你在大學(xué)苦讀四年,甚至你還不如他。
因為他連你從哪部書、第幾頁看來的,都能背出來。
這種記憶力和智商,讓他產(chǎn)生了“天下老子最屌”的感覺。
連王法都不放在眼里。
關(guān)鍵是,也確實沒人能治得了他,因為他比你聰明10倍,比你會說100倍。
然而,到底是一物降一物,當(dāng)天才碰上比他更厲害的角色時,才會低下高傲的頭顱。
他們都非常孤僻
在《海上鋼琴師》里,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師,彈琴比彈棉花還溜。
但他為人孤僻,成天只和鋼琴在一起。
對他來說,他只活在船艙里,靈魂就住在黑白的琴鍵中。
好不容易勸動他,讓他下船看看世界,可走到半道,又回去了。
因為外面太大,他無所適從。
他的心里只有船和琴,偶爾做些愛情的夢,但最讓他享受的,還是那份永恒的孤獨。
所以,他選擇和船與琴,一起狗帶。
因為孤僻,他們都極度厭世
電影《波拉克》,為我們描繪了一代抽象畫大師杰克遜·波洛克。
他的名畫《秋韻:第30號》被列為“世界十大名畫”。
他雖然天賦異稟,引領(lǐng)一代繪畫潮流,可對人世非常不爽。
對凡人的提問,經(jīng)常不屑回答。
煙不離口。
酒不離手。
燃燒自己的生命,只想早點離開這無聊的塵世。
他得償所愿,去世時年僅44歲。
他們很容易遭人嫉妒
在《莫扎特傳》里,我們見識了一個絕世天才。
普通人苦思冥想一輩子都創(chuàng)作不出的曲子,對莫扎特而言,就只是把腦袋里的聲音轉(zhuǎn)換成樂譜這么簡單。
對其他樂師來說,莫扎特是無法超越的存在。
有人因此覺得上帝太不公平,為什么給這個逗逼如此才華。
這么想的,是宮廷樂師薩列里,他感嘆莫扎特的作品,也嫉妒莫扎特的才華。
他開始一步步陷害莫扎特,將天才逼入絕境。
最后,莫扎特潦倒而終,甚至沒有一個獨立的墓穴。
誰說“天妒英才”,妒英才的,只是人罷了。
各種壓抑,讓他們經(jīng)常精神分裂
《美麗心靈》為我們講述了數(shù)學(xué)天才約翰·納什的生平。
他計算力超強,頭腦發(fā)達(dá),開創(chuàng)了博弈論。
但他精神分裂,經(jīng)常憑空造人。
給自己造了一個大叔。
又造了一個蘿莉。
還造了一個基友。
幸好他老婆,是真的。
否則,就算再怎么天才,也遲早被自己的臆想逼瘋。
要知道,有些天才后來就真的瘋了,比如——
他們思維極端,以至誤入歧途
《死亡筆記》里的夜神月本就是天才少年。
又拿到了一本寫名字就能殺人的死亡筆記。
得死神相助,如虎添翼。
高智商極端少年,就這樣大開殺戒。
他本來是想殺光所有壞人,但殺著殺著,很多好人也變成“壞人”了。
天才終究是人,想要做神,終究是沒有好下場的。
就算極端沒把天才帶上歧途,那他們也不會受人待見。
因為上帝給他們的過人才能,早就把他們的人品敗光了。
事情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