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勛重用山楂治高血壓:遼寧名老中醫(yī)劉紹勛認(rèn)為,山楂含有大量維生素C,能擴(kuò)張血管,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并能治療和預(yù)防冠心病。經(jīng)過臨床觀察,認(rèn)為劑量少于30~50g,降壓作用不甚顯著,但如用量過大,反而會使患者胃酸增多,這又不利于某些脾胃虛弱的病人,因此應(yīng)以30~50g為基本用量。
曾治楊某,女,63歲。1974年3月就診。主訴患高血壓病已有2年,曾堅持服用中西藥,療效仍不鞏固?,F(xiàn)有頭暈、眼花、耳鳴、口苦、目眩等癥狀。血壓200/100mmHg,舌赤少苔,六脈弦數(shù)。此乃肝膽郁熱、肝陽上亢所致。擬用清肝泄熱、育陰潛陽法,佐以擴(kuò)張血管藥。方藥:
山楂50g,沙參30g,五味子20g,麥冬30g,牛膝30g,鉤藤50g,生石膏30g,黃芩15g,蟬蛻20g,全蝎10g,夏枯草20g,草決明50g,益母草50g,白茅根50g,龍膽草10g,菊花20g,鱉甲20g,龍牡各60g。服藥2劑,諸癥俱減,囑其繼服原方4劑,血壓降至140~150/90-100mmHg。效不更方,該患又服原方10劑,頭痛、眩暈、耳鳴等癥基本消失,血壓降至140~150/90~98mmHg,病情已趨穩(wěn)定。囑其間斷服藥,以資鞏固療效。
劉氏運用清熱降火法治療高血壓病,用的是自擬“平肝降壓湯”。主要藥物有山楂、草決明、夏枯草、鉤藤、菊花、牛膝、沙參、赭石、麥冬、五味子、生石膏等。此方不是治療各種類型高血壓病的通用方劑,僅對肝陽上亢型的高血壓癥有較好的效果。在劉氏經(jīng)治的百余例高血壓患者中,屬于肝陽上亢者,絕大多數(shù)療效較好,本方即以重用山楂為君藥而收功。
山楂最早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集注》,其性微溫,味酸,甘;歸肝、胃、脾經(jīng);其基本功效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多用于飲食積滯、瀉痢腹痛、疝氣痛、瘀阻胸腹痛、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血腹痛、惡露不盡等。臨床常用量為10~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