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圍爐夜讀(ID:weiluyedu_) 我們小區(qū)有家麻將館,我媽常去,而且總是玩到誤了飯點,所以我也常常出入那里,催她回家。 小惠是那家麻將館的???。兩年前她為了孩子辭職在家,但家里有保姆,需要她做的事情很少,所以,她漸漸喜歡上了打麻將。 還記得她們家保姆第一次急匆匆跑到麻將館的時候,她手氣正好,已經(jīng)連坐好幾莊。保姆很緊張的說,孩子病了,發(fā)高燒,一直哭,得趕緊送醫(yī)院。她一聽,眉頭緊皺,但眼睛始終舍不得離開牌面,只回了句“你先帶他去醫(yī)院,我這馬上就結(jié)束了,一會我直接去醫(yī)院找你?!?/p> 保姆遲疑了片刻,跑回了家。我坐在一旁,看著她也看著時間,從六點看到了七點。 那天她的手氣出奇的好,贏了好幾百,出門的時候春風(fēng)得意,沖著同桌的麻友一一告別,“我得趕緊走了,孩子還在醫(yī)院?!?/p>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心頭一緊,不為別的,只為躺在醫(yī)院的孩子。遇到這樣的母親,這一生恐怕要白白遭受很多無辜的苦。 父母的不自律,正在毀掉他們的下一代,這句話不是危言聳聽,因為現(xiàn)實就是這樣。 如果那個孩子去了醫(yī)院后被查出是其它病,該怎么辦? 如果那個保姆一時疏忽,延誤了孩子治療怎么辦? 太多的父母,逼著孩子成長,自己卻在不斷退步,甚至有些人,只顧著退步,連孩子都忘了。出生在這種家庭的孩子,將來想要掙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可能么? 也許可以,但太難了。
前兩天,我一個同學(xué)結(jié)婚,我特意從深圳飛到重慶。見面后,我們倆幾乎是同一時間說了句:“不容易啊?!?/p>
當(dāng)然,這句“不容易”各有所指。
他今年已經(jīng)37歲了,是我們這群人里最晚成家的,但像他這樣月薪2萬,畢業(yè)于985名校,樣貌還很出眾的條件,絕不是我們這群人里最差的。
每次談起個中曲折,他總會不由自主的嘆一口氣。
他7歲的時候爸媽離婚,因為他爸沉迷賭博,欠了很多外債,他媽忍無可忍,最后狠心拋下了他們父子二人。爸媽離婚后的很長時間里,他爸一直嗜賭,那時候為了還債,東家借完西家借,每次他爸都是低聲下氣的和親戚朋友們打包票,還完債后,好好做人。
但這些承諾,沒一次兌現(xiàn)。
所以他從小就沒敢奢望父親能夠?qū)ψ约河惺裁磶椭?,只想著靠自己的努力,盡早改變生活。但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吶。
一直到他32歲之前,每個月一大半的工資都被用去還父親欠下的債,兒女情長,自己想都沒敢想過。
也直到去年,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好了很多,結(jié)婚這件事兒,才被提上了日程。
以前有很多人問我,為什么現(xiàn)在的年輕人總是在抱怨自己的父母,明明很多事情就是自己的問題,卻偏偏要歸罪在父母身上。
的確,這種現(xiàn)象時常發(fā)生。但那些抱怨,并非空穴來風(fēng)。
孩子的生活不如意,可能從他的父輩開始,就吊兒郎當(dāng),工作不上進(jìn);
孩子的婚姻不幸福,可能從他的父輩開始,就缺乏理解,針鋒相對;
孩子的身體不健康,可能從他的父輩開始,就習(xí)慣了衣柜凌亂、廚房冷清的家庭環(huán)境,好吃懶做的生活方式。
生活的不幸,并非一朝一夕造成,很多孩子的生活,是毀于父母的不自律。更可悲的是,生在這樣的家庭,極少數(shù)有慧根有好運的孩子,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肖曉是我遇過的女孩里,印象最深的,不是因為她漂亮,而是她的性格實在太讓人難忘。幾乎上一秒還在大笑,下一秒就會立刻陷入抑郁,前一秒還和你講段子,后一秒就神經(jīng)到狂敲鍵盤。
在我心里,她屬于典型的精神分裂。
有一次在辦公室里,大家正聊著馮遠(yuǎn)征以前演的《別和陌生人說話》,肖曉突然不說話了。我試探性地問了一句,還好么。她點了點頭,眼淚卻止不住地流了下來。當(dāng)時幾個女同事在一旁不停安慰她,但她只字未提。
這件事過去后沒幾天,她在微信上問我,覺得人生好苦,該怎么辦。還沒等到我回復(fù),她講起了自己的故事。她爸媽一直以來特別喜歡吵架,每天從早吵到晚,為了一點雞毛蒜皮就爭的面紅耳赤,和電視劇里演得一模一樣。
每次吵完架,她媽媽就抱著她訴苦,這種生活持續(xù)了她二十四年的人生。
她真的很討厭爸媽吵架,更討厭母親無休止的抱怨,因為她自己根本不知道該怎么解決。這些話壓在她身上,令人窒息。
那時候親戚勸,朋友勸,她爸媽也一再點頭,好好過日子,控制情緒,絕對不在孩子面前吵嘴。但沒幾天,就又回到了老樣子。
慢慢的,她自己的性格也開始變得古怪,陰晴不定,易暴易怒,這不是她想要的,但卻讓她始終擺不脫。
身邊的朋友也給她推薦了很多心理醫(yī)生,但最后都不了了之。有一次同事聚會,她喝得微醉,說了句話,讓我至今難忘:
關(guān)于愛從來不存在能量守恒,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別的地方能得到的東西,也不會彌補在你失去的地方。
父母在情緒上的不自律所導(dǎo)致的失愛,對孩子而言是一輩子的傷痛。
永遠(yuǎn)別拿安慰孩子的話來安慰自己犯錯,永遠(yuǎn)別用寬容孩子的態(tài)度來寬容自己的幼稚。
還記得有一次深夜,孩子在臥室玩電腦,我催他趕緊睡覺,結(jié)果他百般不肯。后來我一急,把插座給扒了,他站起身,恨不得一腳把整棟樓踩塌,沖著我喊了句:“你自己想怎么玩都行,我就不行!”
說實話,這句話當(dāng)時讓我很震驚。因為我喜歡熬夜寫稿,幾乎每晚孩子媽都會催我睡覺,只是我沒想到,他一直在觀察著這些,并且有了自己的思考。
幾天以后,我和孩子在家里進(jìn)行了一次單獨談話,并且約法三章——晚上11點前,所有人必須睡覺。他開心得直點頭。
父母是孩子生活的參照,你不知節(jié)制,不懂自律,他又怎么會輕易服從你的管教。畢竟,這世上沒有什么比父母的親身示范更有說服力的教育。
而且,孩子感受父愛母愛,接受父母教育的過程,往往是以生活細(xì)節(jié)的形式進(jìn)行學(xué)習(xí)。做父母的在衣食住行這些細(xì)節(jié)上越是缺乏自律,孩子能從你身上吸取的營養(yǎng)就越少。
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是他將來獨自面對世界所必需的鎧甲,少一塊兒都不行!